動作片沒什麼好看的,文青看電影一定要可以思考,最好可以寫出一整篇部落格文,總之就是要很有事,很展開。但是動作片就「無腦」啊,芭樂電影最基本的定義其實也不過就「無腦」二字,動作片是無腦之最,我們怎麼可以看。
很不幸,動作片無所不在,隨時都會被我們看到,可跟一夥人去看,可能是不小心租到,或者掃描電視頻道時被掃到。我現在可能無法當下說出一部動作片的片名(因為那些片名都好難記,什麼「鐵」,什麼「龍」,還有「玩命」,「特攻」,「決戰」等等我一個也記不得);但是我可以馬上解析基本劇情給你聽:In a world,有一個超級惡人,讓一個好人陷入了絕境,可能他自己被打到半死,或者他的事業工作一夕被毀,受到嚴刑迫害,愛的人慘遭不測,或者變成通緝犯,流落到荒島或監獄。大壞蛋所做的事一定要崩壞掉他的價值體系,讓他從此不再相信人性本善,他的生命再也不一樣了⋯⋯
接著就是一段有點無聊的部分,這個好人為了證實某種生存的意義(意思就是要活),開始進行逃亡,復仇,緝兇的動作,簡說就是去尋找大壞蛋。這動作都會伴隨著打鬥和追車,而這兩樣東西簡直讓人難以忍受,尤其在古典動作洋片中,打鬥招式爛到不行,看慣港式動作片的我們,看這種打戲就像博士生看小學生作文,白眼翻不完,後來袁和平為《駭客任務》設計了一招子彈下腰,西方人才開始知道原來有打鬥也要有舞台效果與視覺設計(choreography);至於追車,我們自己玩 NFS都可以玩得比他們好一萬倍了。好的打鬥還是在亞洲,港片武學之讚早就已經被歷史定位;我看過一部日本片《激突!殺人拳》(1974),男主角千葉真一大手握住對方的胯下,血淋淋地一把「抓掉」他整包的棒棒和蛋蛋,這才叫爽;而動作片中的車子追來追去,一直轉彎打滑加速,都把人弄眼花了,我們其實只想看車子被砸爛而已;美國片《福祿雙霸天》(Blues Brothers, 1980)有場經典的追車,一堆警車被砸毀在購物中心,蔚為奇觀;20年後的重拍版變本加厲,把車子一輛輛拋起來堆疊成一座「車山」。如果動作片當中有一個慾望投射,那絕對就是:車子。
中間這段很累的戲結束之後,就是好人壞人對決的大結局了。決戰之前正邪兩方會文謅謅地面對面告白,把藏心裡的廢話講一口氣清楚說明白,例如《俠盜高飛》的結局,周潤發和任達華都死到臨頭了,還在說:
任:「我一直愛你,我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跟你上床。」
周:「我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宰了你」
任:「我倆雖然未能結為連理,但我們可來個死前擁抱!」
周:「去地獄尻鎗吧!」
(任達華死)
這種精彩的死前告白並不多見,大部份台詞都講得無聊至極,只是為了緩衝一下你的情緒,迎接精彩大結局。動作片的壞人最後一定死得很難看,港片男主角有一半機會會陪著一起死,悲壯燦爛收場;而洋片男主角都會重拾生命,或者得到舊愛⋯⋯這劇情已經俗爛到我都講不下去了。還有一個重點:動作片的大結局一定要有紅色的爆破,以及各種慢動作,最後會來個停格,然後劇終,演職員表上。
如果恐怖片會讓人分泌腎上腺素,動作片可能會分泌睪酮素,否則為什麼男生都這麼愛看動作片呢?動作片捧出了一大堆男星:阿諾、史蒂芬席格、尚克勞范達美、傑森史塔森、還有我最愛的巨石強森等等,他們可能永遠無法入圍奧斯卡,但是永遠都有戲可以演,《浴血任務》就是他們的同學會。好萊塢的主流動作片英雄都是肌肉糾結,力大無窮,陽剛勇猛,臉⋯⋯嗯~也不會很醜;但是他們卻很少變成性幻想的對象。例如成龍一貫的電影形象就是「無性」,他在電影中幾乎從不會談個小戀愛。女性也很少把動作英雄當成浪漫的夢中情人,她們已經有五十道陰影的傑米道南和吸血鬼羅伯派汀森了;至於Gay,他們可能會對某個特定角色(的肉體)花癡一下!但是他們其實崇拜G星就崇拜不完了。
看動作片的族群,畢竟還是那些愛看電影的可愛異男們,不知情的人或許無法了解,為什麼異男會把這種血腥又緊張的電影當作是「放鬆」、「療癒」。男孩子們從小就在玩打仗,玩變形金剛的公仔,動作片,就是他們遙遠的鄉愁啊!他們愛著動作片,也愛動作片的男星,他們彼此惺惺相惜,共享著一份甜蜜的感情。異性戀男人當然不能愛男人,但是看動作片,異男可以藉機會名正言順地愛慕,欣賞,慾望,把玩,窺視意淫另外一個男人。這份情,一言難盡啊。
至於我,我當然不看動作片,可是每次一不小心看到,我都會一不小心一口氣看完。
註:動作片當然也有很多女英雄,但是因為篇幅以及其在主流電影中的比例,只好暫時割愛,他文再敘。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