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物X娛樂重擊】台灣的勞工過得如何?為何人人都有發財夢?與研之有物一起看《做工的人》爆笑又辛酸的勞工故事

0

本文由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委託,娛樂重擊企劃執行

  • 文/黃瑋絜

被鐵工耽誤的大夢想家阿祈、妻管嚴但仍然不放棄賺錢夢的阿昌、日以繼夜開怪手希望能有自己的家的阿全,《做工的人》的故事圍繞著「工地噗嚨共三人組」的發財夢展開。他們就像兩津勘吉一樣,只要嗅到一絲絲「賺錢的味道」,就毫不猶豫地向前衝,即使最後弄得自己灰頭土臉,下一次賺錢的機會出現,仍然勇往直前。

《做工的人》故事圍繞著「工地噗嚨共三人組」發財夢展開。圖/大慕影藝提供

噗嚨共三人組身邊的家人、同事甚至是電視機前的我們,可能會笑他們傻、笑他們不切實際,也可能認為戲劇太過誇大。不過在爆笑之餘,請先將手放在心口,摸著良心回想:過去或現在,你是否曾經幻想過自己中樂透、對中發票頭獎的場景?有沒有夢想要做一門能夠輕鬆賺大錢的生意?

阿祈、阿昌、阿全作為和我們一樣的市井小民,一邊在工地工作,一邊實踐他們的發財夢,雖然方法荒謬到讓人發笑,但荒誕的背後,其實藏著每一個工作者心中都埋有的希望種子,也顯示著每一位勞工都可能遇過的辛酸現實。

北漂勞工有多少?「台灣勞工遷徙路徑」告訴我們的事

每逢連假前夕,台北車站的台鐵、高鐵月台上總是擠滿等著搭車返鄉的游子,逢年過節時的台北市則像空城一般,人潮較平常稀落得多。

根據勞動部的統計,2018 年 7 月為止,台北市約有 238.8 萬勞保投保人口,但戶口設籍在台北市的勞動人口僅 132.9 萬人,也就是說,台北市聚集了超過 100 萬名從外縣市「漂」來的勞動人口,這或許就可以解釋為何連假前夕,台北車站總是特別熙攘、擁擠。

而勞工向北漂流的歷史脈絡與意義則可以從中研院《研之有物》先前的文章略窺一二。根據中研院人社中心林季平副研究員的分析,1960 年代中期,國內重工業、輕工業開始蓬勃發展,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略、十大建設等政策,讓大量勞工從傳統農村往工業發達的城市移動,當時,台北和高雄是許多勞工遷徙的目的地,大量南漂和北漂的勞動人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重要功臣。

1935-1985 年代,台灣農村人口主要往臺北、高雄分流,尋找輕重工業的工作機會。
資料來源│林季平提供 圖說重製│張語辰
原始圖片刊登於中研院「研之有物」網站逢年過節,返鄉人潮為何一路向南?

1970 年代末期,國際情勢劇烈變動,台灣不得不將經濟發展重心轉向技術、知識密集的產業,北台灣逐漸成為經濟重鎮,吸引大量勞工一路向北。

將這些人流變化化作箭頭畫在地圖上不需要耗費太多時間,但每一個箭頭,其實都代表著數以萬計懷著夢想的勞工。而在這龐大的勞動人流之中,並非每一個人都可以順利找到工作,在新城市落腳。不論往哪個方向漂,離鄉背井工作皆需付出很大的成本,除了遷徙所需的花費之外,來到新環境還要承擔可能失敗的心理壓力、被騙的風險等無形成本。

在所有遷徙的勞動者之中,教育程度、社經地位較低者要付出的無形成本更是難以數計。舉例來說,《做工的人》劇中,一名工頭領著一群年輕力壯的工人到工地幫忙,相較之下阿昌所帶領的工人年紀長、體力和效率不及年輕人,面臨隨時被撤換的風險,心理壓力和可能失業的心驚膽戰正是上述提到勞工須承擔的無形成本。

人人都有發財夢!從數據分析看「實質薪資」的變化

民生物資宣布漲價時,總會聽到有人說「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即使基本工資不斷上調,民眾仍然沒有感覺到薪水變多了。基層勞工會有這樣的感受其實不無道理,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的楊子霆與《研之有物》利用國內「實質薪資」和「實質 GDP」的變化做出了解釋。

近 15 年來,台灣實質 GDP 逐年成長,但實質薪資的上揚幅度卻接近水平,也就是說,台灣勞工的生產力穩定上升,但薪水卻沒有跟著增加。一般人直覺認為,實質薪資成長率停滯的原因是勞動報酬分配不均,基層勞工沒有拿到與付出相符的報酬。然而,楊子霆分析數據後發現,近 15 年的勞工所分配到的勞動報酬比例一直維持在 42% 左右,並無劇烈變動。因此,實質 GDP 和實質薪資落差越來越大的黑鍋不應該由報酬分配來背。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問,阿全開怪手攢的錢都拿去繳罰單,阿祈做鐵工賺的錢都拿去放水流,那麼台灣勞工的薪水去哪了呢?

臺灣從 2002 年開始, GDP 平減指數一直下跌,然而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卻持續上漲。也就是說,我們生產的產品變賣成現金,越來越不夠買到想要的東西。
資料來源│《經濟成長、薪資停滯?初探臺灣實質薪資與勞動生產力脫勾的成因》,作者:林依伶、楊子霆
原始圖片刊登於中研院「研之有物」網站為什麼經濟成長、薪資卻停滯?從數據分析看見臺灣經濟發展的突破點

事實上,「實質 GDP」用於衡量一國的生產力,計算時會以 GDP 平減指數進行調整,GDP 平減指數顯示該國生產品的價格;而計算「實質薪資」時,我們會用代表消費品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進行校正。進一步分析 GDP 平減指數和 CPI 的趨勢後發現,近年來,台灣的 GDP 平減指數節節下滑,CPI 卻像爬樓梯一樣不斷上升,意即「買東西花更多錢,賣東西賺的卻少了」。

楊子霆認為,台灣出口產品價格下跌,進口產品的價格卻隨著原油價格飆漲逐年提升,不利的貿易環境讓大家產生「萬物漲,薪水卻不漲」的感覺。國民們買東西要付出的代價變高,賺錢難度也更高,基層勞工的發財夢難以實現,這也難怪阿祈會想盡辦法找尋賺錢捷徑了。

《做工的人》:基層勞工的喜與悲

人人都有發財夢,許多人為了這個夢離鄉背井、兢兢業業。

《做工的人》透過誇張、喜劇化的方式,將基層勞動者的現況、辛勤與夢想包裝在故事中。然而,戲劇想傳達給我們的不只是賺錢很困難如此單純的訊息──在阿祈等人尋求發大財的路上,我們還可以看見工地環境安全性不足對工人造成的危害、檳榔西施和性工作者的日常與辛酸、工頭需承擔的責任和壓力等,每一個小細節、每一幀畫面都值得觀眾細細思考與品味。

當然,如果懷有發財夢的你,在《做工的人》供奉四面佛或養鱷魚做皮包的故事中,再度激起了追夢的熱情,也請謹記教訓,小心詐騙,投資前務必詳閱公開說明書!

參考資料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