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一篇的美劇新劇,本回來到最後 5 部。影集高峰時代,追劇似乎永遠沒有喘息的一天,但能夠被各種風格、各種語言、各種長度、各種題材的優質作品淹沒,也算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5. 《利器》(Sharp Objects)
必須承認,筆者並非《利器》原著小說作家吉莉安弗琳,或全劇導演尚馬克瓦雷的粉絲,前者個人認為太過熱衷於故弄玄虛和裝腔作勢,後者則有文勝於質之嫌(比較好聽的說法是很有"意境"),但不知為何,或許是有老經驗的節目統籌馬蒂諾克森壓陣,或許是艾美亞當斯與派翠西亞克拉克森的演技太過懾人(前者的演出更是相當突破形象),或許是全劇剪接幫了大忙,但扣除一開始大量資訊轟炸所帶來的混亂,《利器》在八集的框架裡創作出了今年最讓人上癮的類型作品之一:這可能一樣有著兩位原創的通病,但在這裡,通病卻顯得如此迷人。
至少,在瓦雷的拍攝下,《利器》真正做出了南方歌德風與黑色類型的氣味,那混合熱氣與汗水、語中帶刺的禮儀,以及衣冠楚楚的卑劣行為,形成一種獨樹一格的美感,而針對男性暴行,以及悲劇循環的詮釋雖然偶有灑狗血之嫌,不可否認效果也相當有震撼力-至少,今年最具衝擊力的回馬槍,非本劇的最後五分鐘莫屬。別讓《利器》精緻的製作與色彩斑斕的拍攝唬了:若要選出2018年最有殺傷力的影集,本劇絕對是榜上有名。
4.《繼承之戰》(Succession)
高風險高報酬,多數時候是這個世界上不變的真理,而就今年來說,最高風險高報酬的影集頭銜,非《繼承之戰》莫屬。一如戲裡頭在轉型與守舊間擺盪而進退維谷的媒體巨擘家族,本劇原創傑西阿姆斯壯也試圖要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故事與氛圍:《繼承之戰》可以是媲美阿姆斯壯過往作品《幕後危機》(嚴格說起來是《副人之仁》原創阿曼多伊安努奇的作品,但阿姆斯壯在其中亦有相當分量)的黑色幽默,可以是對金字塔頂端人士為富不仁的諷刺批判,也可以是痛徹心扉的人倫悲劇,集合在一起便是一齣難以定義的另類作品,有著獨樹一格的吸引力。
整季下來,《繼承之戰》彷彿走鋼索一般,踩在那尷尬與爆笑之間的微妙分界線上,每當觀眾開始習慣影集的沉重情緒,基倫考克金或馬修麥費狄恩飾演的家族成員便會用最荒誕不羈的方式,提醒觀眾自己在看的是一齣喜劇;但當觀眾期待裡頭的笑點,影集又會來段讓人緊張到不敢直視的懸疑橋段,更多時候,就如影集中段一場宿命的董事會,《繼承之戰》則成功平衡嚴肅與惡搞、批判與嘲諷,營造出不可思議的戲劇性。《繼承之戰》不是沒有缺點,但當它命中目標的時候,所帶來的報酬之高,幾乎是無劇能及。
3. 《歸家》(Homecoming)
雖然有著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女星之一擔綱女主角、在Amazon的串流平台播出、由《駭客軍團》的原創兼節目統籌山姆埃斯梅爾負責整季的導演工作,格式還是近年才剛開始流行的半小時劇情類影集,《歸家》莫名地非常復古:從刻意選擇的配樂,到不疾不徐的敘事節奏,埃斯梅爾選擇用一種讓人想起七零年代驚悚片(如艾倫帕庫拉的政治驚悚三部曲、西德尼弗里伊的《普克雷斯檔案》等)風格拍攝全劇,營造出一種若有若無、細微又猙獰的恐慌感,與米卡布魯姆堡和伊萊霍羅威茨的故事搭配起來是相得益彰,許多再尋常也不過的畫面(如每集最後刻意為之的留白,以及畫面比例的用意),反而在觀眾腦海裡扎根,看完許久仍回味無窮。
而比起偶爾有些裝腔作勢的《利器》,同樣帶著通俗劇色彩的《歸家》在執行上顯得更為完整成熟,茱莉亞羅勃茲交出了近年最佳演出,男配角史帝芬詹姆斯有望成為明日之星,相對偏短的篇幅也讓整個解謎過程和敘事顯得恰到好處,不會因為節奏偏慢便讓人失去耐心,對於本身故事何時該劃下句點也是再清楚也不過。驚悚類型已經很久沒有和《歸家》一樣穩健且自信的作品,但這樣的特質搭配創作團隊對本身強項與弱點的自知之明,反而讓其更加特別。
2. 《追殺伊芙》(Killing Eve)
「獨一無二」是個往往被濫用到讓人莫名的形容詞,但說《追殺伊芙》原創菲比沃勒布里奇是個獨一無二的天才,相信絕大多數的觀眾不會反對。若說前年的《倫敦生活》已經讓人讚不絕口,本劇又再更上一層樓,用最巧奪天工的筆觸,將不同類型進行解構重組、融合混搭,直到眼前的設定或劇情明明已看過無數次,卻成了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嶄新風格。在沃勒布里奇筆下,《追殺伊芙》永遠有著各式各樣出人意表(卻又根植於角色個性與環境)的轉折,並在日常生活中煲出種種又黑暗又幽默的戲/喜劇效果,一路到最後那出奇不意但又言之成理的結局,完全就是讓人拍案叫絕的存在。
除了巧奪天工的劇本之外,兩位女主角的演出和搭配,也讓《追殺伊芙》有了另一層與眾不同的優勢。向來以配角身分發光發熱的吳珊卓把握這次機會,演活了一名讓人能夠產生共鳴、出乎意料具親和力的間諜,喬迪科默爾的殺手維拉涅拉則是時而狂放,時而俏皮,時而變態,時而純真,收放自如的演出是沃勒布里奇劇本最完妹的體現,加上殺手級的原聲帶和各種浮誇的服裝,誰說類型片變不出新把戲?
1.《姿態》(Pose)
2018年的新影集第一名,除了《姿態》之外,還會有什麼其他可能呢?
無論手法或內容,《姿態》皆是一種壓倒性、排山倒海的存在:每集動輒超過七十分鐘的長度、號稱史上最多變性演員的主要角色、舞會上風情萬種的搔首弄姿、各種燈光、懷舊金曲、精緻華服、甚至是節目統籌萊恩墨菲鍾愛的拍攝手法(讓人頭暈目眩的大搖臂、鏡頭內剪接、過動的追焦等),彷彿逼著觀眾直視劇中這些過往被邊緣化的存在,彷彿要用最宏亮的聲音,宣示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但在各種話題性之外,《姿態》卻也有著一顆溫柔、溫暖而溫情的內心,雖直視時代裡各種醜陋絕望的黑暗面,但反而選擇更努力呈現出人性的光明面,每隔半小時便有一場以上讓人淚水潰堤的感人場面,也讓各種老梗劇情因為這份真摯而有了新生命(某位《美國恐怖故事》熟面孔的故事線除外…),加上稱得上是完美的選角,一路看下來,只有光芒萬丈可以形容。
但對筆者個人而言,《姿態》最了不起的成就,在於裡頭讓人熱淚盈眶的正面力量與情緒張力,甚至比各種關於同性戀議題、變性演員、時代氛圍的話題,更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無論國內外,2018年都是個充滿各種紛紛擾擾的一年,而在這樣很難不叫人感到絕望或憤世嫉俗的環境裡,有這樣一齣大膽、創新、美麗,同時讓觀眾深刻體會到活著的美好的影集,其存在本身便是最美好也最讓人心存感激的奇蹟。
同場加映:
除了上述的十齣作品外,《殺手進城》(Barry)也是另一齣個人不斷掙扎是否應上榜的作品,比爾哈德全方位的表現加上老牌演員亨利溫克勒生涯代表作之一,絕對值得更多肯定;西班牙影集《菁英殺機》(Elite)既不是美劇也和深度無緣,但能把五季的故事和狗血集中在一季說完,也稱得上是一種特技表演;新版的《傑克萊恩》不是什麼驚世之作,但有些時候這種穩紮穩打的純娛樂作品,自有一種自己的魅力(萊恩墨菲的年度配飯劇《9-1-1》亦是如此)。《內政保鑣》(Bodyguard)可能是今年最讓人停不下來的娛樂作品,可惜最後未能成功著地。
應該看但沒看(或看到一半),有機會榜上有名的作品:《狂想》(Maniac)、《好萊塢教父》(The Kominsky Method)、《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愛出走》(Wanderlust)、《我的天才女友》(My Brilliant Friend)。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