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抓狂美術館》:各自表述的當代寓言

0

(圖 / 翻攝自網路)

在《抓狂美術館》裡頭,身為當代美術館館長的天之驕子克里斯欽準備推出職涯最新也最具野心的藝術展覽品,但一次與扒手的交手卻為他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轉變。原本意圖遠大的藝術品,也成為一連串荒謬境遇的導火線……

拋出尖銳而切合時代的問題,但較少提出完整而深入的問句──2017 年的坎城金棕櫚得主《抓狂美術館》說了一個荒謬同時無比熟悉,且能夠引起共鳴的當代寓言故事,過程中也時不時展現出首屈一指的說故事技巧。只是至於這一切究竟要如何思索或解讀,恐怕得留給觀眾去各自表述。

前作《婚姻風暴》讓許多藝術片觀眾首度見識到瑞典編導魯本奧斯倫的創作長才,新片《抓狂美術館》則更上一層樓,為瑞典拿下首座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某種程度來說,兩部電影的訊息皆擁有類似的 DNA,旨在探索表面上光鮮亮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骨子裡卻虛偽、脆弱、光怪陸離的當代社會。奧斯倫在此野心也更大,諷刺的放大鏡從藝文界出發,擴張到整個中產階級,乃至於整個國族社會(本片如果化名為《中產階級政治正確的魅力》,似乎也不會真的太過偏離主題)。

但扣除特定片刻如開場一段關於策展論述令人捧腹的針砭,本片多數時候是衝突多過論述、刺激大於辯證,拋出了許多具有衝擊性的橋段或設計(如女主角的「室友」),骨子裡則遊走於欲言又止與口齒不清中間,有意無意地靠著觀眾的各自表述來填補電影的空白或偶爾的矛盾。以片中一場極具挑釁意味的晚宴戲(也是電影的主視覺)為例,拍攝上極具震撼,獨特的概念、絕佳的聲音設計與演員表現,彷彿是導演整個意志的濃縮辯證;但整個橋段略長的篇幅,一再反覆的內容,加上在片中的位置與後果,也讓電影偶爾會顯得破碎或原地踏步。有著搶眼的靶,但不見得槍槍皆能命中目標。

《抓狂美術館》瑞典編導魯本奧斯倫。(圖 / 坎城影展 官網)

可以確定的是,奧斯倫絕對是名極具才華的創作者。除了上述的晚宴戲之外,一段男主角在空無一人大樓奔跑的橋段,再簡單也不過的場景,靠著精妙的光線創造出有如異世界的效果。對比電影後段壟罩在黑暗中的住家和若有若無的聲音,純粹就畫面的設計來說,的確是讓人耳目一新。克萊斯邦的演出也是兼具魅力和傲慢,可以說是扛起了電影大多數時候的重量,也難怪經過本片馬上準備要更上一層樓(邦已被選為新一集《龍紋身的女孩》男主角)。相較之下其他演員雖然過去皆有不錯的作品,整體卻沒什麼發揮空間,也強化了電影有些單調的認知。

一如本片試圖調侃或作為論述起點的許多當代藝術作品,你(妳)可以將《抓狂美術館》整部電影視為一個旨在引發討論爭辯的導火線,也可以視為對觀眾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中指,甚至把那份單薄與衝突性當成創作的原始意圖,實現一個完美的自圓其說迴圈。電影背後的聰明才智與觀察力是無庸置疑,只是可能在這裡,作品「想要」說些什麼,比作品「實際」說了什麼要來得多些。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生活環繞電影、影集、古典樂與吃喝存在的不務正業上班族。努力做一個假文青,但每每淪為不甚好笑的脫口秀藝人。經營有 P is for Picture 。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