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從《殭屍》到《救殭清道夫》:「打殭屍」的香港懷舊精神

0

文/Pony

所謂的「救殭」,如把諧音字去除也就是「夠姜」,亦即「夠狠、夠猛」。

在香港電影歷史中,殭屍片曾經在 80 年代末期紅極一時,由「道長」林正英領銜,帶著許冠英與錢小豪兩位徒弟,一同開創港產殭屍片的風潮。從 1985 年的《暫時停止呼吸》、1989 年的《一眉道長》、1991 年的《靈幻家族》,一路到 1992 年的《新暫時停止呼吸》,至此所謂殭屍/驅魔片的香港精神也就在當時確立,甚至成為了港產片最為人稱道的形象。但隨著林正英和許冠英的離去,殭屍片世道逐漸沒落,獨留「秋生」錢小豪一人,挽不回當年一片光景。

經過了 20 年的沉寂,2013 年導演麥浚龍試圖喚醒此種港產精神,並拍攝了殭屍片《殭屍》,其中更再次找來錢小豪出山。而《殭屍》的好評,讓舊影迷新觀眾一睹當年黃金年代的鼎盛。而後如改編李碧華小說的《迷離夜》或《 Good Take 》中黃精甫執導的《嚇鬼》裡,都能再次顯見此一被塵封已久的殭屍元素,也暗示「殭屍」即將回歸於港產片的視野中。而在 2017 年,曾於第 14 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獲大獎(原名為《屍奔日記》),由資深香港演員夏雨監製,新導演甄柏榮與趙善恆搭檔,執導的新類型殭屍片《救殭精道夫》。此片不僅結合過往前輩的精神象徵,兩人更試圖在影片中承接起重任,融合新時代元素,欲將香港此種殭屍文化慢慢發揚光大。

所謂的「救殭」,如把諧音字去除也就是「夠姜」,亦即「夠狠、夠猛」。因此在阮世生於 2000 年執導的《救薑刑警》裡,能看出當中吳鎮宇攜手狄龍與張家輝,不顧一切地勇闖查案。而在《救殭清道夫》中,更把此種「救殭」化作對於殭屍的不懼。當恐懼襲來時,主角們更不會像《屍速列車》形成莫大的恐慌與躁動,反而收起焦慮,勇於直面眼前湧現的災難,但背後是什麼支撐了他們的「勇氣」?這一切則來自於「傳統文化」。

細挖掘《救殭清道夫》,本質上它卻與 2010 年香港電影《打擂台》十分相像。藉由武館世道沒落,人們不再興起練拳一事,點醒出所謂香港「正宗」功夫片的,與老一輩人所追求的傳統精神價值殞落。正所謂紮馬步基本功的札實,在過往不論是功夫或是打殭屍,所重的都是「真功夫」,與一次次經驗慢磨下的積累,相反更凸顯此種「師徒制」的可貴之處。

蔡瀚億飾演張春天。

可惜,當科技世代的來臨,人們卻因貪圖便利,而忘記打好最基本的根底,甚至忽略了「尊師重道」法則。而《救殭清道夫》更是把殭屍技法的衰殞,深藏在不起眼的「清道夫」中,試圖將過去「林正英」式的殭屍精神,化作一股復古懷舊且急需傳承的技藝,等待時機重新復甦於世。「打殭屍」儼然不再是一場兒戲,當殭屍都能成木人樁時,不起眼的掃地,卻潛藏基本功的奧義。面對舊功夫的式微,從《打擂台》的振興武館,到《救殭精道夫》的傳統「救殭」技法,都意圖喚醒/延續曾風極一時,且能永恆傳承的香港精神。

甚至在卡司上的配置也和《打擂台》十分相似,當一群老戲班,從功夫片的泰迪羅賓、梁小龍、陳觀泰、邵音音、羅莽,一路到殭屍片的錢小豪、袁祥仁、吳耀漢,縱使因時代的需求,能見如黃又南與蔡瀚億新血的加入,但這群在港產黃金時期努力琢磨的演員,如今也象徵一種傳承性,從徒弟變成了師傅,也欲把此技法/舞台交傳給年輕一輩繼續發揚。

林明禎飾演小夏。

嘗到了所謂的「懷舊」,那「新意」又在何處?這或許也是新一代編導們的巧思之處。在香港社會經歷過無數事件,如驅趕無辜紙皮阿公、推趕小販鬧槍鳴的「魚蛋革命」,抑或拒向黎明演唱會發牌,在網民的多次非議下,人民的怨氣簇擁,也讓「食環署」成為令人厭惡的標籤。但聰明的是,誰也沒想過這「神秘」、「具傳統文化」竟收藏於食環署標籤下的秘密組織中,甚至名為「VCD」(也算是開了一個科技的玩笑)。外表看似不起眼的掃街「清道夫」,事實上卻是拯救香港社會的重要關鍵。當政府官員嘴臉已只剩虛偽,假科學也已無用武之地時,傳統文化才能顯現出它的鋒芒。這裡似乎也喻及重視香港草根小人物的重要性,不再只是技藝,而是生而為人的尊重。

此外更耐人尋味的是,編導並無刻意賣弄復古情懷,反而結合新科技時代,將女殭屍的無害呆萌,借用無法說話之點,化為一位二次元動漫少年,如同《空氣人形》般塑造出人鬼(物)戀的趣味。別於空氣娃娃的消氣,《救殭精道夫》巧妙殭屍的特性,如吃豬血、直立跳躍、害怕陽光,及觀看時代性的粵語長片,都使這對跨世紀情侶的互動來得別之趣味。但無非相同的是,都將此種「物」賦予了人性的情感,甚至當人/鬼分界下,如何在感性與理性中抉擇與互動,而這「人性」的反思,也是過往殭屍片中所缺乏的元素。

《救殭清道夫》或許在執行上,還是能看得出新導演的生疏,但卻能將殭屍文化喻為香港精神,開啟一條新類型的延續之路。三位新生編劇甄才榮、何永航、章彥琦(電影《邊緣人》導演章國明之女)皆功不可沒。尤其當現今中港合拍商業片片當道,港產類型片似乎也走入撞牆期,賀歲片不再興起,反而黑色幽默電影卻慢慢升溫,有了《衝鋒車》的瘋癲,多了《老笠》的喪狂,而回歸於港產精華的《救殭清道夫》儼然就是橫空出世的新活力。更可貴的是他們不用再借助《打擂台》泰迪羅賓一群人的發想(此片為劉德華投資、林家棟監製),反而利用自身的鬼馬開闢出香港電影的未來出路。

或許現行港產片少的不見得是題材,而是如何培養新血傳承這條命脈,雖商業歸商業,類型歸類型,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在舊酒裝新瓶後,依然喝得出正宗好味道。或許這才是對香港電影未來最根本的解藥。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