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FX 頻道推出了兩齣口碑爆棚的全新喜劇:廣受好評、如夢似幻的《亞特蘭大》,以及低調簡約、平淡幽默的《更美好的事》。前者從刻意維持低傳真(lo-fi)風格的視覺,到冷調荒謬的衝突,呈現一個由內而外獨特美麗的世界,小螢幕少有類似作品;後者則從拍攝到題材皆深植於平凡,描繪女主角 Sam 在洛杉磯獨力扶養 3 名年輕女兒、同時努力爭取演員工作的日常生活,乍看之下與近年獨立喜劇之濫觴(如 FX 不甚成功的《已婚》)相去不遠。但正如近年喜劇的重心從高概念與搞笑,轉為敘事和個人觀點,《更美好的事》從女性視角出發,探討身為女性日常的喜怒哀樂,加上優秀的演員演出和旺盛的生命力,與獲獎無數的《亞特蘭大》同樣不容錯過。
要介紹《更美好的事》,很難不把同屬 FX 的《路易不容易》(筆者在不同文章裡跳針無數次的路易 CK),納入討論。《更美好的事》的創作人、節目統籌兼女主角潘蜜拉艾德隆始終是路易 CK 最重要的創作夥伴之一,兩人早在路易 CK 失敗的影集作品《幸運路易》(Lucky Louie)便已合作過,艾德隆在《路易不容易》亦有軋上一角。
到了《更美好的事》,艾德隆與路易 CK 一同製作、編劇,路易 CK 並擔任本劇試播集的導演。若單就《更美好的事》那略帶綺想略微夢幻,偶爾荒謬偶爾催淚,永遠帶有好奇心與觀察力的風格來看,在《路易不容易》無限期停播中的當下,把本劇視為《路易不容易》的姊妹作似乎不過份。甚至若把《更美好的事》裡頭許多困境與讓人莞爾的衝突,直接剪入《路易不容易》也毫無違和感。
但把《更美好的事》說成《路易不容易》延伸作,可又小看了艾德隆的個人聲音。當路易 CK 把他無遠弗屆的好奇心投向家庭、愛情、政治、信仰,乃至喜劇本質等各式各樣截然不同的議題,艾德隆(與《更美好的事》)則以性別角度出發,聚焦在女性做為母親、女兒、單親媽媽、愛人、職業婦女等身份,所遇到的種種困難與挑戰。從月經到性別歧視,從母兼父職到(幾乎難以存在的)性生活,《更美好的事》在艾德隆自然而真摯的演出裡,既詰問社會對女性的種種期待和刻板印象,又歌頌身為女性的獨立與價值。當本劇 4 名主角皆為女性,卻分別有著「Sam、Max、Frankie、Duke」這樣男性的名字,背後叛逆又自豪的姿態不言而喻。
另外,除了艾德隆之外,飾演 3 名女兒的麥姬麥迪遜、漢納艾靈古與奧莉維亞愛德華,也都瞬間成為小螢幕上最耀眼最討喜的年輕女演員。彼此間的互動散發強烈熟悉感與生命力,觀眾完全可以相信 4 個人(以及希莉亞伊姆麗演出的,艾德隆自我中心但風趣古怪的母親)是一家子,無論是搞笑橋段如母女間的整人競賽,或在感情不如意時的扶持慰藉,都顯得真實動人。
在其中一集的結尾,Sam 安慰她其中一名不知所措的女兒,告訴她,「那些看起來胸有成竹的人們,不過是有著比較好的衣裝」。《更美好的事》讓觀眾看見女性的不知所措,以及轉化不知所措為胸有成竹的力量。艾德隆說的故事並不特別,絕大多數發生在你我的生活之間,但能讓觀眾重新看見這些故事,並重新理解這些故事背後的含義,本身便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