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利斯
日本平成國民作家宮部美幸的作品《所羅門的偽證》,在 2015 年已由日本名導成島出掌鏡,將這部長達 90 萬字的小說搬上大銀幕,而 2016 年,則是由韓國的 JTBC 電視台改編成 12 集長的電視劇。
燒腦的懸疑推理題材是 2017 年影視作品的熱門選項,這不僅考驗觀眾的耐心,更是希望大眾能夠從中思考案件背後的意義。這波風潮在一開春就從英國 BBC 出品的第四季《新世紀福爾摩斯》到中國的《心理罪》、日本坂元裕二執筆的《四重奏》、吹到台灣網路劇大翻身的《浮士德遊戲》和植劇場的《天黑請閉眼》。
播出《所羅門的偽證》的 JTBC 電視台在七年前成立(2010 年 12 月 1 日開播),當時正好趕上韓國開放綜合編成頻道,共有四家報社投入成立,分別是朝鮮日報:CSTV;中央日報:JTBC;東亞日報:channel A;每日經濟:MBN。或許因為流淌著報社的血液,在製播的節目當中對於時事更是關注,也積極拍攝關於社會現象與人道關懷的相關作品,像是討論勞工權益的《錐子》、甲乙關係的《玉氏南政基》,以及討論年少青春話題並特別地運用 12 集的篇幅來講述的《青春時代》和《所羅門的偽證》。
而宮部美幸的作品多是以關心社會現象與人道關懷為主,也意外符合 JTBC 的電視台特性。這次的改編主要圍繞霸凌和當下社會現況,並將發生年代從 1990 年改為現在,加入更多現代化且韓國當地的文化要素。
故事以名門高中裡某位學生的死亡為開端,在他死亡之前,曾經與校內惡霸產生爭端,但因為惡霸有權有勢的背景,令全校學生感到恐懼而沒有人敢站出來作證。就在警察要往自殺結案方向調查時,卻出現了告發信,並被媒體爆料,進而將事件呈現在大眾眼前,也使得原學校想要讓事件低調結束的過程出現變化,造成了社會、學校和學生之間的矛盾,也讓原先沉默的學生想要開設法庭,對整件事情進行調查、討論與審判。
我在節目裡一直想要說的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學生的死亡,但是這間學校的學生更關心告發狀是誰寫的,惡霸真是兇手嗎?—— 記者 朴賢旻(劇中台詞)
整個故事當中呈現出的氛圍並不可怕,在導演的執導之下,將冬天拍攝得像是現實社會所呈現的冷漠,然後一步步地帶著大家抽絲剝繭地去藉由調查死因的同時,也在培養著大家的思辨能力。
學校就像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同時也是社會當中的正式組織。我們透過在這個組織生活學習社會化,可是在一次次分群中,將家庭背景、觀念與能力相近的人聚集在一起,只希望他們朝著單一目標前進,並不要被其他事物所分心,但在這同時也扼殺了多元的發展與思考能力。正如同劇中的記者與主角所說的,人們總是會被帶風向,然後錯過了核心。
我的謊言就真的只有那一個嗎?——學生 韓智勳 (劇中台詞)
發起審判的過程其實沒有想像中順利,而是透過了些方法。在當中最令人震撼的一幕,是學校主任在上課時間掌摑了主角,這段過程被在場所有學生的手機記錄下來,並成為談判過程中最大籌碼。這段的改編比起原著所設定的 1990 年代更加來的具有震撼力,也將數位時代的傳播能力進行了最大化的描述。
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代表隨處都會有科技化設備記錄每個人的一舉一動,在讓人無所遁形的同時,每個人所擁有的秘密以及所說的話,都成為了可以被驗證的內容。在劇中有擔任公平的法官與陪審團、有著追求真相的檢察官、還有著相信被告的辯護人,以及與事件相關的證人,隨著交互比對各自的對話內容,就像是拼拼圖一樣,尋找最適切的那一塊來知道真相。
這中間也讓人學習思考從不同角度去看待人事物,因為每個人都有不想被發現的一面,這隱藏的一角當中往往成為了他人眼中的刻板印象和偏見,到底惡霸就真的十惡不赦嗎?可就沒有人去思考他叛逆的原因而歸類為本性,這就真的可以解釋一切嗎?而看似完美的萬人迷貴公子辯護人就真的毫無缺點嗎?可其實在他心中還是有著其他傷痛,因此表象真的能相信嗎?
當你暴露出了社會的黑暗面,對孩子們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有的只是知道自己的信任和努力受到了踐踏的絕望,那也還要公開事實給所有人傷害嗎?——律師 韓慶文(劇中台詞)
「真相」固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可是為此要付出的代價卻是大家所需要思考的。在劇情當中,校方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它代表一個中立的組織,可是卻不斷地阻止學生尋找真相。校園霸凌、貧富差距依舊存在於社會當中,而到底誰是真正的兇手,真的重要嗎?在我所想,當中最重要的,當人們站在正義面前,敢不敢爭取應有的權益,以及在同溫層當中,是不是能保持著自己的思辨能力。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