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費雯麗
從上一季的日劇《房仲女王》(家売るオンナ)到本季的《公主小屋》(プリンセスメゾン)與《你只想住在吉祥寺嗎》(吉祥寺だけが住みたい街ですか?),不約而同都是以「房仲」為故事背景。究竟透過房仲這個角色設定,藉用這項職業技能,到底能讓故事有什麼發展空間與獨特魅力呢?以下聚焦《公主小屋》這部溫馨卻實在的小品,進行深一層的探討。
「房仲」成為熱門職人劇題材
日劇不只情情愛愛,面對職業生態的描寫,也很到位,雖然說到底,故事都是人與人的碰撞生成,但「房仲」這個位置,又能更有說服力地以各種角度分析「空間」這個元素。畢竟論誰最了解「地方」,除了警察、民意代表外,大概就是房仲了吧。從細微的「質化」觀察—–哪個地方新開了什麼店,哪家小吃店的看板娘最可愛,到精確的「量化」數據—–哪邊地價漲了,哪個區域最有潛力,情報輕易掌握手中,而故事,就從此衍生出來。
《公主小屋》敘述一名 26 歲的女孩沼越幸(森川葵 飾),高中畢業後就到東京打拚,在居酒屋上班 8 年,沒有戀人、沒有朋友、沒有缺勤紀錄,最大的夢想就是買一間房。有一天,她終於鼓起勇氣參加了看房說明會,由於觀察的方式太過特殊與仔細,引起了不動產公司員工們的注意。
原本認為幸只是個年輕女孩,沒有買房能力的工作人員要理子(陽月華 飾)、阿久津 MARIE(舞羽美海 飾)與銷售員奥田直人(志尊淳 飾),在上司伊達政一(高橋一生 飾)的提醒下,開始正視幸的需求與疑問,漸漸與幸延伸出客戶關係以外的珍貴友情,一起陪在幸的身邊,為她尋找最理想的「家」。一個沒有其他娛樂,每天都認真做一次錄音機體操,努力儲蓄圓夢的孤獨女孩,到底離「擁有一個家」的夢想有多遠?面對周遭的質疑與不信,說話從不修飾卻絕對真心的幸,總能說出像是出自心靈雞湯這類勵志叢書,卻因為自身處境而更有說服力的名言錦句。
比方是「如果努力或許就能成功的事,僅憑想像就斷言無法實現,不經過嘗試,就棄械投降是不行的。」、「那(買房)並不是什麼偉大夢想,而是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因為買房子,是不需要除了我之外任何人的參與。」面對買房似乎就很難結婚的老套觀念,她則說:「如果我結婚的話,到時候當然要和對方討論今後怎麼過日子,但首先,得好好照顧自己的人生,跟別人一起生活是後話了。」
買房與幸福的等式 並非一蹴可幾
筆者曾經推薦朋友看這一部日劇,當時只用一句話來簡述劇情內容—–「一個 26 歲年輕女孩夢想買房的故事」,朋友當時只是輕描淡寫地回了一句,「可是在台灣買不起呀」,儼然就像是看心酸的一樣。這位朋友,讓筆者想起了《公主小屋》中出現的其他女孩。
同樣在東京這座城市中,追求幸福定義的《公主小屋》女孩們,有作為獨身貴族、選擇租房但絕不虧待自己的理子;上京後一直與(各任)男友同居、分手後面對一人的房間就感到頓失依靠的 MARIE;獨居在有庭院的大房子中、擁抱著孤獨與愜意的女作家;事業有成被稱為「單身之心」、看似生活充實卻會不自覺低語「什麼時候才會死呢」的職業女性;靠著家境優勢不費吹灰之力買到高層公寓、每天卻過著虛浮而空虛日子的年輕富家女等等。不同年齡、迥異職業,面對房子的態度與心境卻各有風景,對於「家」的想像與期待亦有所不同,一人又一人,濃縮成一幅現代女性群像。其實,做夢並不是件丟臉的事,跌倒與失落亦是人生常態,真正讓人失落的是,連做夢都不敢的退讓。
小資女孩要買房 「能讓女性耀眼的社會」
官方網站定位《公主小屋》為「一部 20 歲後半以買房為人生目標的女孩之『現實體驗型』日劇」,打破「結婚=買房(結婚才要買房;買房就為結婚)」的世間既定公式。撇除掉戀愛因素,現代單身女性有沒有可能「單人」成家?雖然幸才是主角,但透過「房仲朋友們」的溫柔守候與務實經驗,讓她的找家之路更築夢踏實,同時也更認識自己。
買房日劇重點,不只是在找房,更探討著人與屋的關係,家不只是讓人遮風避雨的港灣,心靈的棲息之地,透過「房仲」一職遊走在劇情之中,串起了人與房的連結,提供了理性的「數字」觀點(市價、房租、面積、年份),也分享了更深層的心靈課題(對家的想像與形狀)。
我們為什麼夢想擁有一間房子?房子一旦建成就能維持至少幾十年,和有限的生命相較起來,成為一種不變的堅定存在。《公主小屋》並不是一部趁著 2020 東京奧運前催人買房的超大型內容廣告,而更像是呼應安倍晉三言稱要讓女性更耀眼的宣示。幸能不能買到理想的房,得要看到最後才知道,但在過程之中,我們發現一塊可以長度適中足以及地的粉色窗簾,一個讓人在屋裡抬頭就能望見星辰的星象儀,小小的奇蹟與光源,也能讓生活多一次閃閃發亮的機會,更堅強、更有質感地活下去,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事,只要更相信自己的話。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