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ple;攝影/黃詠靖
夢田文創別出心裁的偶像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不僅大膽走出一條小眾授權的戲劇運營之道,更結合導演侯季然一集三分鐘的《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劇中的閱樂書店也從虛構走進真實,變身成座落於誠品松菸一隅的實際運營品牌。多角化經營的觸角顯然並沒有停下,歷經第一季《書店裡的影像詩》大受好評後,侯季然與夢田再度合作第二季,再度帶來四十家書店的故事。為了更全面理解《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二季,這次我們特地訪問了侯季然,從創作、影像層面一路到聊到個人對書與書店的記憶想像。
充滿想像空間的新沃土 是接下影像案的契機
說起拍攝《書店裡的影像詩》之始,是蘇麗媚因為友人推薦主動找上侯季然,侯季然從創作層面上發現這個企劃的趣味:「一集三分鐘的長度,讓它可以更符合網路收視的習慣,也有更多操作的空間,我自己也想說那就很可以做出一些在電視沒有辦法做的東西來。」侯季然為了確定他能如預期得到寬廣的自由空間,在見蘇麗媚製作人和策劃楊照的時候,「我特地帶了最實驗性的作品過去,沒想到他們都覺得很 ok,那我就 ok 啦!」侯季然話語雖然說得沉穩,臉上卻忍不住流露出有如小孩確認得到新玩具似的興奮感。
《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一季預告。
作為一個創作者,侯季然在一開始就設定好拍攝的切入點:「一定是以人為主,以書店老闆的故事為主。」從第一季到第二季,這個主軸沒有變過,先去了解老闆與書店本身的特殊之處,才有了影像創作上的趣味。侯季然特別提到第一季唐山書店那一集,就是因為發現唐山地板有著由時間澆注而成的獨特紋路,才有了讓地板成為天花板、影像上下顛倒的影像手法。「影像必定是為了書店主角的獨特性而存在」,侯季然心中的主軸十分明確。
侯季然談到進行到第二季自己創作心態上的改變,「第一季的時候大家是沒有心理準備的看到,然後覺得還不錯。但到了第二季,我自己也會擔心都已經拍過四十家,如果第二季又拍,會不會讓人覺得只是重複或失望。」但回歸創作,侯季然還是在拍攝對象上找到了答案,「我發現第二季我更倚賴書店老闆們帶領我去找出他們最獨特的故事,生命力自然就出來了。」
《書店裡的影像詩》拍攝唐山書局。
從現實與超現實看見不同天地
除了以人為本的創作態度在第二季得到更進一步的發揮,侯季然在思索第二季如何拓展視野的時候,也嘗試跳脫刻板的獨立書店與品味印象,去尋找更多不一樣樣態的獨立書店。其中一大類就是坊間的「書局」,通常位於文教區且鄰近學校,「它們不見得重視的是書,反而是會賣蠶寶寶啊、參考書啊什麼的,它們跟社區的需求是連結最為緊密的。」一般提到獨立書店時不太會把目光放到它們身上,但事實是書局在每個人求學過程與記憶中,都扮演著不亞於純書店的角色,例如小時候什麼文具傢俬都有賣的書局,每次進校門前跟同學一聊之下發現我今天忘了帶美勞/體育/說話課要帶的特殊工具!沒關係,立刻衝進書局補買就是了。
侯季然在訪談最後更特別補充了大安站後的一間「老武俠」書店,「這間書店我常經過,但始終不知道它有沒有開,因為上面總寫著晚上八點後再聯絡,但又不像一般的營業時間。」而事實總是比想像更離奇,認真打電話過去聯絡的侯季然發現:「原來老闆是計程車司機,平時就在車上寫個收購武俠小說的訊息,一直不斷收書,平常開計程車營生,所以只有晚上才能處理小說店的事。」實際訪談老闆後,侯季然的觀察更是細膩:「言談裡發現老闆的人生發生過不少不順遂,但他卻可以在武俠世界裡得到絕大的滿足。即使收書收到身邊的人都受不了而離開他,但他對武俠世界的狂熱,讓人再次感受到書與人之間的強烈連結和可能。」
《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二季預告。
因為武俠小說往往流通於租書店,長期缺乏保存,所以老武俠的老闆投入心血保存不少珍貴老武俠小說,甚至是以全球郵寄的方式滿足世界各地武俠迷,郵寄租借的營運方式令人大開眼界,故事精彩程度真值得拍成一部台灣武俠小說版的「不二情書」!
這次的訪談一路從正題聊到看似離題,卻漸漸發現在文字與影像創作的背後,其實企劃本身開始長出自己的獨特生命,遠不再只是走訪特色書店的紀錄片,而是開始透過創作與想像,建構並重現更完整的書店共同記憶。由此便可以理解,為何第二季搭配影像的出版書,會找上以《花甲少年》驚艷文壇、善於整理集體記憶的新銳作家楊富閔。侯季然一步一腳印的摸索與對書店中人的描摹,與楊富閔筆下妙筆生花重現記憶神采的路數顯然不謀而合,第二季的《書店裡的影像詩》不但拓展了想像疆界,跨界的合作也顯得更加成熟豐富。
如果有第三季的話,是不是可以再拓展更多?侯季然忍不住露出「饒了我吧」的語氣,「如果有第三季的話,我希望找別的導演來拍,畢竟我拍只能從我的視角出發,如果有不同的導演來,一定可以有更多新的火花!」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