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劇難看平反之《紫色大稻埕》與《阿不拉的三個女人》

2
page

《阿不拉的三個女人》(圖左) 和《紫色大稻埕》(圖右)在製作與故事格局極有企圖。

台劇絕不是只充斥爛劇或小格局的愛情劇,那麼就讓我們轉個目光,來看那些因為不符傳統電視觀眾口味,因「電視」收視率不佳而被忽視,但格局卻超大也用心的好劇。

目前線上看得到及剛完結的其實就有兩齣,而且剛好就各出自於被視為「爛戲」代名詞的三立與民視,就是《紫色大稻埕》和《阿不拉的三個女人》 (原著本名:《戲金戲土》)。這兩部的存在,證明民視和三立其實不是沒有能力製作好戲,只是目前只看電視收視率的環境,使他們大部分的時候都只能做出品質不佳、劇本故事公式化的長壽劇。剛好也再次證明,台灣並不是沒有好劇,只是好劇的知名度總是不如爛劇,而這就是電視台和主流媒體的共業了。

《紫色大稻埕》:從台灣美術現代化過程看見台灣身世

0575ffd5-97c0-4a27-b749-99b60a1488e2

2016 年度開播的《紫色大稻埕》,將故事建構在台灣美術史與政治史上。

三立過去有以公式偶像劇撈錢,以「資助」週五十點檔創新題材及台灣好戲系列的傳統,但近年週五十點檔走回公式老路,而台灣好戲開機也愈來愈慢,在這種情況下,製作精緻、用心重現原著中台灣美術史與政治史演進的《紫色大稻埕》,就更加顯得彌足珍貴。令人感傷的是,即使三立近期非總裁 (別懷疑,狼王子也要變成總裁了)的戲只有這齣,它還是逃不過因為電視收視率稍低,而被砍戲的命運,也更令人為它抱不平。

在歷經電影《大稻埕》歷史考證與呈現手法皆受批評後,葉天倫導演繼續堅持把他所鍾愛的大稻埕故事搬演出來,而且這次一定要做得更好。他非常高明地選了謝里法原著的《紫色大稻埕》作為戲劇藍本,謝里法本身既是台灣現代美術史的見證者,更書寫了不少台灣美術史相關書籍,兼具歷史考證、第一手觀察的《紫色大稻埕》不但寫出台灣畫家群像,也紀錄著這代知識分子如何在歷史劇變中顛簸前進。

13442367_596479840511263_150440157169771285_n

《紫色大稻埕》透過更謹慎的時代考據,意圖重現大稻埕往昔風華。 (圖片截自《紫色大稻埕》FB 官網)

如果說去年處理台灣日治到戰後史的《春梅》是以主角的醫生與護士背景,從衛生醫療的角度切入日治時代台灣的殖民現代性,《紫色大稻埕》就是以西洋美術思潮透過日本引入台灣、影響台灣青年藝術家的角度,展現了台灣在日治時代如何接受殖民現代性的洗禮,又在殖民地歧視與皇民化運動歷史中如何遭受日本政權的高壓迫害。《紫色大稻埕》和《春梅》一樣試圖打破「媚日」與「反日」的簡化二元對立,劇中日本政商有好人也有壞人,在五十年的殖民期間,日本人和台灣人有以真情相交的良善面,也有種族歧視、高壓壓迫的醜惡面。

在劇情設計和執行上,《紫色大稻埕》從歌舞昇平的三○年代切入,前期自然也符合歷史氛圍以較青春歡樂的愛情、友情、親情線開始,有利於不熟悉歷史的觀眾先被吸引進來。

13537641_599093680249879_4355381539685870564_n

《紫色大稻埕》 將在公共電視重新上映。 ( 圖截自《紫色大稻埕》FB 官網 )

但隨著歷史轉折,三○年代的開放氣氛與青春活力,很快地因為 1937 年中日戰爭的爆發,台灣被迫進入皇民化時期,被日本政府高壓逼迫放棄原本的漢文化,不但被迫認同日本政府,更得為了天皇作戰、抛頭顱灑熱血。而劇情的氛圍與發展,也符合了歷史的快速轉折,一下從充滿光明的青春時代,變為沉痛淚水的絕望時代。在此,歷史與角色的發展可說相輔相成,這群主角在昇平年代充滿理想,但年紀漸長時又得面對醜惡的歷史社會現狀,直到經歷過戰時的摧殘、戰後的動盪,多年後才能重新相聚,重新看見當年留下的美好。

《紫色大稻埕》確實在原著的加持,與追求精緻製作的決心下,展現出台灣少見的大河劇格局與野心,從演員、美術、配樂、攝影燈光等面向都十分令人肯定。最難得的是,《紫色大稻埕》在企圖完整交代歷史轉折的同時,並沒有讓主要角色淪為歷史的傳聲筒,反而讓他們具備多面向性格,形象立體而飽滿,也因此整體成就相當令人驚喜。

最終這部戲成為三立首部能在公視播出的戲劇,也算是給葉天倫導演一分應有的遲來肯定。希望接下來重新在公視播出期間,《紫色大稻埕》能繼續接觸更多觀眾,也得到應有的肯定與注目。

《阿不拉的三個女人》:重建被遺忘的台語電影史

2616161

《阿不拉的三個女人》由柯叔元與劉香慈領銜主演,故事主線環繞在台語電影史的發展。(圖截自《阿》劇 FB 官網)

《阿不拉的三個女人》跟《紫色大稻埕》同樣有厚實的原著在背後撐腰,原著《戲金戲土》以魔幻寫實筆法,寫一個從歌仔戲班轉進台語電影事業的「戲子」家族如何經歷時代轉變,與時俱進。既寫台灣戲曲的興衰,也側寫了台灣歷史的轉折,跟《紫色大稻埕》透過台灣美術史演進側看臺灣歷史,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若要相較起來,《阿不拉的三個女人》比《紫色大稻埕》更把鏡頭回歸到歷史中小人物的愛恨情仇,將愛情與親情線安排在前景,歷史則放在背景,有些地方甚至聊備一格。但《阿》在處理台灣戲曲與台語片之間的關係則十分細膩,也讓它有更多接近大眾的戲劇渲染力,而兩代「戲子」性格的男主角充滿想像力的幻想橋段,更展現出民視戲劇少有的影像想像力,顯見《阿》找來蔡國榮等名編劇操刀改編劇本,絕不只是做做樣子而已,《阿不拉的三個女人》劇本品質確實非常出色。

1654164

從導演、編劇與演員卡司,顯見民視在台灣戲劇突破之心。(圖截自《阿》劇 FB 官網)

比較可惜的是,比三立更少有製作精緻戲劇經驗的民視,這次雖然已經砸下重金,也找來名編劇與偶像劇後製導演許瑋,確實已透過後製技術盡可能地提升質感。但在拍攝技術上,攝影與美術服裝還是不夠到位,讓整體戲劇的質感頗受打折之餘,也未能透過美術佈景與服裝樣式來呈現時代的演變。尤其戲中三位女主角之一不但是酒家紅牌,後來更成為電影明星,在服裝美學上弱了些,確實有些浪費這個角色的潛力。

不過,比起民視上次號稱要提升台劇品質,申請了大筆補助金,結果拍出來質感竟比《飛龍在天》更差、劇情也一無可取的《龍飛鳳舞》,《阿不拉的三個女人》確實顯示出民視進化的決心,雖然未能一步到位,但仍是十分可喜的嘗試。而《阿不拉的三個女人》行銷策略上,不管是跟國影中心的策略結合,或是在網路社群上的議題操作,也都展現出開拓新客群、企圖接觸年輕群眾的企圖心,可惜目前整體的戲劇質感,可能還是無法讓習慣外劇質感的年輕群眾都能接受。

《阿不拉的三個女人》官方預告片。

不過民視向來的強項就是導戲與演出,此次《阿不拉的三個女人》找來《日正當中》導演王為坐鎮,確實穩住了基本的演員演出與戲劇的精彩度,若先撇除製作水平來看,就戲而言確實是精彩好看,再加上出色的劇本、演員與角色加持,讓它得以重現台語電影的風華,更折射出台灣五○至七○年代的歷史演變,是相當寓教於樂的好作品。

延伸閱讀:
全力搶救《狼王子》 三立執行副總莊文信:「戲劇太合理就不夠驚喜」
台劇就是爛?收視率無效?爛劇淹沒好劇的怪現狀
《狼王子》低智無下限 三立台劇地位岌岌可危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唸過台大外文、台大台文,都成了逃兵,現為自由寫手,從企劃編劇、影劇評論到採訪紀錄,只要是喜歡的東西無一不能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