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專欄/《星艦》五十年(三):原創者被冷凍 第二集電影再拯救系列

0

startrekII_spotlight

導演尼可拉斯梅耶以僅僅只花費了第一集預算的三分之一,拍攝完成了第二集《星戰大怒吼》

回頭來說說為何當年電影公司會願意拍星艦電影:除了之前提過,獨立電視台與海外電視台的重播版權熱賣,以及星艦迷的聚會越辦越大之外,在 1976 年,也就是原始影集(TOS)停播七年後,NBC 與創作者羅登貝瑞正在商討拍攝新影集時,發生了很關鍵的一件事,即是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正在發展太空梭計畫,並且宣布第一艘實驗性太空梭,將會被命名為「憲法號 Constitution」,且將在 1976 年的「憲法日」 9 月 17 日公開與美國大眾見面。

人類史上第一艘真正的太空載具,當然立刻引起了星艦迷們興趣,馬上自發性的(就像當年拯救原始影集時一樣)一人一信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福特,要求將太空梭改名為星艦的名稱「企業號」,其信件之多,白宮方面表示有「Hundreds Of Thousands」(至少有數十萬封),並且稱星艦迷是「one of the most dedicated constituencies in the country」(「全國最有決心的人民團體之一」,請注意白宮特別使用 Constituencies 這個字,與「憲法」 Constitution 同一字根,表示認可星艦迷們的影響力與選民/憲法一樣重要)。儘管福特總統本人從未公開承認過,是星艦迷的一人一信使得太空梭改名,但福特曾說他自己也比較喜歡「企業號」這名字,最後福特就親自下令太空總署,將美國第一艘太空梭改名為「企業號」。 1976 年 9 月 17 日,太空梭企業號在加州正式與美國大眾見面,並且進行命名儀式,太空總署特別邀請了羅登貝瑞與原始影集主要演員到現場觀禮,留下了這張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照片。

Untitled

1976年9月12日美國太空梭企業號正式亮相命名活動,

星艦創作者羅登貝瑞(右三,棕色西服套裝抬頭仰望者)與原始影集卡司受 NASA 之邀觀禮

星艦迷的龐大人數與高忠誠度,竟然足以改變美國政府既定政策,這麼難得的粉絲素質與基礎,電影公司怎麼可能置之不理?當然要持續培養,因此原訂要推出星艦新影集的派拉蒙電影公司,決定改拍星艦電影,希望能吸引更多觀眾、更吸金。

第一集《星艦迷航記》收入不理想,電影公司依然批准了第二集的準備工作,認為在較低的預算之下,星艦電影應該還是有賺頭的,但充滿理想性的羅登貝瑞,仍希望維持他心目中的星艦世界,因此他提出了第二集電影的概念,比第一集更難拍,預算也更高:敵對外星人利用一個能時空旅行的裝置,改變美國歷史,讓甘迺迪總統逃過刺殺活下去,徹底改變人類歷史,星艦成員為了拯救世界,挽回歷史原軌,也時空旅行到 1960 年代,對抗外星人。這個故事立刻遭到派拉蒙高層否決,理由很簡單這,次不只是到一個全新星球,而且還要時空旅行到時十年前的 60 年代,光是搭景、將街景改造成十年前、服裝、化妝等等的配合,就肯定超出第一集預算,為了避免羅登貝瑞再來搗亂,派拉蒙給了他一筆豐富的傭金,並給了他一個很棒的頭銜:「執行顧問」,以及一間專屬辦公室,就這樣把羅登貝瑞給冷凍了起來。

第二集找來菜鳥製作人 一切以省錢為優先

電影公司決定將《星艦二》交給一位剛剛從電視部升上來,雖然是電影界的新手,但卻是很老練的電視劇製作人哈維班尼特(Harve Bennett),派拉蒙只問了班尼特一個問題:「你可能以較低的預算拍出比第一集更好的星艦片嗎?」班尼特毫不思索地答應,向電影公司擔保沒問題,於是電影公司就將整個計劃交給了他,不過電影公司沒想到的是,這個決定不但再次拯救、甚至更壯大了星艦世界,也拯救了自己公司。

Untitled2

星艦電影原始影集系列負責製作人哈維班尼特(credit: Robert Williams from Wikipedia)

班尼特一開始就承認,他不是星艦迷,也沒看過星艦影集,但為了做好製作人這份工作,他特地將所有星艦影集一次看完,為第二集的故事方向做了兩個決定:第一,將故事精神拉回到過去原始影集所專注的航海冒險故事類型;第二,在原始影集第一季第 22 集<太空種子 Space Seed >裡的壞人可汗(Khan Noonien Singh),將是第二集故事的主要壞人,繼續他與寇克船長的恩怨,並且請回原始演員里卡多蒙特班(Ricardo Montalbán)繼續扮演可汗。

Screen Shot 2016-07-04 at 14.32.10

(左)原始影集裡的可汗 (右)電影《星戰大怒吼》裡的可汗,

都是由演員里卡多蒙特扮演,該角色與其演出,被認為是《星戰大怒吼》好看的主因之一

在決定這兩個大方向後,班尼特另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不失去影片品質的前提下,極盡省錢之能事。例如盡量重複使用特效畫面,減少製作新特效的花費;佈景、道具也都是盡量使用第一集留下的佈景道具;製作人班尼克特別利用他在電視界的經驗與關係,聘請電視界的佈景設計與搭景團隊以節省經費;而製、導最有名的一個決定,就是找來當時剛剛出道、年僅 28 歲的音樂家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負責整部片的配樂。

有在注意美國電影與奧斯卡獎的讀者應該對此名字不陌生,現在已經是傳奇大師的霍納,到去年(2015)意外過世之前,已經獲得兩座奧斯卡獎,另外還獲得過八次提名,其他獎項得獎提名不計其數,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編寫電影《鐵達尼號》的配樂與主題曲。

Untitled3

圖說: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當年為《星戰大怒吼》配樂時才剛出道

就是在製作人班尼特與導演尼可拉斯梅耶(Nicholas Meyer)這樣巧妙的節省經費之下,以僅僅只花費了第一集預算的三分之一,拍攝完成了第二集《星戰大怒吼》,於 1982 年 6 月推出,立刻成為當周票房冠軍,更重要的是,口碑與影評一片叫好,觀眾們一致認為《星戰大怒吼》終於拍出了原始影集的風格,並且在故事與角色上比第一集更加清楚強烈,多位影評甚至直接說:第二集拯救了星艦系列,在所有星艦相關網站中也幾乎一致認為,第二集是所有電影系列中最好看與最受歡迎的一部星艦影片。」

原本第二集可能就是最後一部星艦片 但星艦迷再次救了它

劇透,慎入….

當然,票房口碑都好,星艦影片當然得以延續,但若是照著第二集原始設定的故事,很可能第二集後無法再拍第三集了,因為第二集故事結尾有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寇克船長的左右手、什麼都講究邏輯的外星人副艦長史波克(Spock),為了拯救整艘船,犧牲了自己性命,會這樣設計故事的原始理由是:扮演史波克的李納德尼莫(Leonard Nimoy)以為,因為第一集的票房不如理想,他認為第二集應該就是星艦系列的最後一部了,也因此建議乾脆在電影最後殺死史波克,為星艦系列來個震撼大結局。但沒想到消息走漏,星艦迷再次發揮團結精神,甚至有人寄恐嚇信給電影公司與尼莫,不准史波克死,加上因為這次的拍片過程相當順利愉快(不像第一集),因此當拍攝尼莫死亡的戲時,尼莫臨時希望編導能讓史波克有復活的可能,因此製作人臨時下令,更改重拍部分最後情節,沒想到最後電影大賣,尼莫與星艦迷的要求,反而讓星艦系列得以延續。

《星戰大怒吼》史波克死亡與葬禮片段,為了讓史波克有機會復活而臨時重拍!

有了第二集的成功,電影公司當然乘勝追擊,立刻批准製作人班尼特繼續製作第三集與第四集,且因為第二集最後史波克死去的情節,以及製作人臨時修改重拍讓他復活變得可能,正好讓第三集與第四集故事可以順著這個轉折點發展下去,且扮演史波克的李納德尼莫(Leonard Nimoy)對於故事與自己角色的發展,因為第二集賣座而變得相當興奮,他也自願接下第二集導演梅耶因為抗議製作人修改結尾而放棄的執導工作。

星艦系列電影看似前程似錦,但這時的星艦迷應該會問一個問題:「星艦之父」羅登貝瑞人呢?他就甘願這樣被冷凍起來嗎?看到星艦系列又再次復活,受到觀眾喜愛,他難道不躍躍欲試嗎?你若也是這樣想,那你就完全猜對了,其實羅登貝瑞並沒閒著,因為他「執行顧問」的身分,他依然有權不斷向製作人班尼特提供想法與點子,事實上從第二集到第四集影片裡,依然有部分點子是羅登貝瑞所提供,而且他也繼續參加星艦迷的聚會,主動舉行與星艦系列相關的演說,維持他在星艦社群當中的影響力,以儲備實力。

而羅登貝瑞這麼做終於等到了收割的一天,因為在影片第三集與第四集也相當賣座之後,羅登貝瑞終於等到做為一個電視影集製作人很難得的機會:他獲得了第二次製作星艦系列影集的機會,而且這次羅登貝瑞不會再輕易放過或是任由高層冷凍他,他使出全身功力創作他想要的星艦影集,而且任何阻擋他的人,他都不惜反抗到底!

羅登貝瑞即將要得到他製作人生的第二春

(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外號電影馬,自小與電影結緣後,人生就脫離不了影、視、音,做過所有相關周邊行業,字幕翻譯、寫大綱說明、劇本、影評、翻譯出版過電影書、做過電影場記,甚至還去MTV打工給人介紹電影,也曾跑線採訪明星導演當娛樂記者,做過不只一個電影主題的電視節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拍過導過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可說是最另類的電影界逃兵。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