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樂偉
雖然只是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但感覺好像已經過了一年多,劇集《太陽的後裔》從 2 月底啟播開始,至昨( 4/14 )晚播出第 16 集大結局,正式宣佈劇終收場。這段時間,不單只是韓國國內,連整個大中華地區,都在這個不一樣的春天中,感受著一股由宋仲基與宋慧喬二人引起的韓風「太陽熱」。到底結局會否爛尾?是悲情結局還是大團圓收場?整週都牽動著太陽迷的情緒。
不知是否是最後一集的緣故,劇情在結局篇的鋪排中,已經不是重點,反而是更加強調劇中各式各樣「置入式廣告」,包括大量化妝品、旅遊訂購手機應用程式、汽車、露營工具、咖啡店、手機品牌與手機信用卡聯營服務等廣告,令劇情失焦。但無論如何,《太陽的後裔》的成功,除讓宋仲基坐上新韓流男神的寶座外,還有繼往開來的重要性。
作為 KBS 電視台首套以「先拍後播」的韓國劇集,《太陽的後裔》的告別,或許只是對劇中各虛構人物的告別,對整個韓劇製作工業來說,這套被大中華地區稱為「神劇」的《太陽的後裔》,其背後開創的計劃、融資、拍攝與製作韓劇的新模式,將會成為出口類韓劇的新主流方向。因此,從過去十數年間,韓劇作為韓流產業的中流砥柱,我們也見證了它們透過不斷嘗試與改變的歷史,特別從《太陽的後裔》以後,韓劇將會進入一個新時代。
從《太陽的後裔》宣佈開拍的第一天開始,我們便知道此劇有意推翻一個又一個昔日被韓劇業界視為「成功方程式」邊播邊拍的舊慣例。資金方面,《太陽的後裔》背後投資者是來自擁有中國背景,一家稱為「 NEW 」( Next Entertainment World )的企業,而此公司背後的股東,便是與愛奇藝、百度與小米拉上關係的華策影視。透過它們主力的事前投資,讓《太陽的後裔》可在前期製作時,已經擁有一定的融資支援,更減低外景拍攝的「後顧之憂」。可以預計隨著《太陽的後裔》以後,將來這種中、韓合作的韓劇計劃陸續出現,成為生產韓劇的新模式。
另外,由於華策影視與一眾中國視頻網的聯營合作關係,可以讓它們投資拍攝的韓劇,直接在中國網絡上官方同步播出。這種同步播出的策略,不僅能即時宣傳,也對帶動中國市場的韓劇人氣,有極關鍵的推波助瀾作用。
昔日的韓劇,因為製作時限關係,難以在劇集播出期間,再調配劇中主角到海外作官方宣傳訪問。但《太陽的後裔》可以藉劇集邊播邊宣傳的優勢,讓宋仲基、宋慧喬、晉久與金智媛等主要角色,在播出期間不斷接受韓國國內媒體訪問之餘,亦能飛至中國或香港這些已購入直播版權的地方,同步作海外宣傳,把該劇的熱潮擴散至整個亞洲地區。
不少韓國電視台一直對「先拍後播」方式製作劇集採保留態度,是因為這種模式難以吸引廣告商投資。對廣告商而言,要早於劇集製作初期,在未有任何口碑與市場了解下,便要與劇集製作公司簽下巨額廣告合約,是項極高風險的投資,一直以來也不少企業對此卻步。
但這次《太陽的後裔》中,所出現的數十項「置入式廣告」,不但未因事前投資而受任何損失,反而在中國市場的配合下,更帶動出協同效應,不論是劇中宋仲基經常喝著的「紅蔘精」與宋慧喬戴上的項鍊,在中國的銷售上,皆取得顯著成長。
《太陽的後裔》在韓國更復興了早已成為歷史的「對講機」文化,自今年 2 月初,一些提供對講機功能的手機應用程式,本來只有 25,000 次下載量,而《太陽的後裔》播出後,一下提升 5 倍,達到 120,000 下載量,即使劇集沒刻意置入,行銷效果還是很驚人。所以,掃走投資無法回本的憂慮後,可以預計將來會有更多韓國企業投資劇集。
況且,在這種「先拍後播」的劇集製作新嘗試下,最讓製作人擔心的收視危機,也隨著一波接一波的廣告宣傳攻勢而得以維持。所以,在《太陽的後裔》後,多套準備在今年推出的韓國傳統大電視台製作劇集,包括《任意依戀》《花郎》與《師任堂》等,都仿效「先拍後播」的作風。這種轉變在韓國傳統無線電視台上特別明顯,可見這亦成為傳統電視台應對新冒起的有線電視台挑戰的新方法。
過往一段日子, KBS 、 SBS 與 MBC 三大韓國傳統電視台所製作的劇集,都在收視上節節敗退,不敵近年影響力來勢洶洶的 tvN 的挑戰。作為近年最具影響的有線電視台, tvN 最近推出多套劇集,不論從實際收視率或網絡人氣口碑上,都遠超韓國傳統三大台的劇集,這從《未生》開始,至上年年底的《請回答 1988 》,便可略知一二。
這次透過《太陽的後裔》, KBS 在收視率上成功奪回一次勝仗。下一場收視戰, KBS 將繼續以「先拍後播」方式,以豐厚的海外市場外購合約的先天優勢,反過來包圍韓國國內的電視業市場作定位。當然,不甘示弱的 tvN ,也會沿用高素質與針對特定年齡層的劇集,還有著名 PD 羅英錫的綜藝節目,正面迎向 KBS 與 SBS 的挑戰。看來,兩邊勢力的較量,從《太陽的後裔》開始,將會更趨白熱化。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