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樸實而情感澎湃,《不存在的房間》主要建構在兩名演員的驚人演出之上,把成長故事與親情議題做出天衣無縫的結合。比起導演藍尼亞伯漢森特立獨行的前作《法蘭克》,本片無論題材或手法都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片中的情緒感染力卻絲毫不遜色,加上適時畫龍點睛的導演手筆,成為今年奧斯卡最殘酷卻也最動人的暖心小品。
《不存在的房間》改編自艾瑪多諾霍於 2011 年入選英國曼布克獎的同名原著,本身靈感取自駭人聽聞的奧地利真實密室囚案。但相較於原始案件的慘絕人寰,多諾霍的小說(與改編劇本),反而將焦點置於女主角的五歲男孩身上,既為故事注入一絲不堪卻真實的希望與純真,也讓電影不只描繪出密室生活的悲苦,更多是呈現母子之間的親情,與男孩本身的成長歷程。現實環境於是成為心理戰場的反射,段落之間的轉換自然不突兀,相當讓人激賞。
正如前面所說,考慮到這是一部無論敘事或實際拍攝皆高度聚焦的作品,布麗拉爾森與當時年僅八歲的雅各特倫布雷兩名演員的個別演出,與彼此之間的火花便成為電影成敗的關鍵,兩人也證明獲得奧斯卡提名(拉爾森甚至有望藉本片封后)絕非只是幸運。在密室裡,飾演母親的布麗拉爾森在憔悴軟弱下,瀕臨崩潰又故做堅強的演出不卑不亢,震撼人心;飾演五歲兒子的特倫布雷,其躁動不安則顯現在現實強加的壓力,與逐漸消失的幻想間拉扯。
進入電影後半段,當拉爾森受限於劇情,發揮空間較為有限,特倫布雷反而展現出驚人的早熟,與瓊愛倫等一干優秀演員對戲也絲毫不顯羞澀,把每個轉折演得自然而恰到好處,到最後甚至成為電影實質上的男主角,表現出有如幾年前《南方野獸樂園》的九歲女主角,葵雯贊妮華莉絲的強大銀幕魅力;放在最佳男配角,實在可惜了如此優秀的表現。
有這樣兩名優秀的演員當作電影骨幹,導演藍尼亞伯漢森看似退居二線,讓兩名主角盡情發揮;但亞伯漢森仍在簡單的敘事裡找出發揮的空間,不僅把窄小且處處受限的密室空間,拍成母子兩人名符其實的「整個世界」,《法蘭克》裡頭對搖滾樂的愛,也轉化為特倫布雷感受到現實宏大瞬間的情緒語彙,既是音樂與畫面完美結合的絕佳案例之一,也是讓淚水潰堤的胸口重拳。
到了片尾,本片看似不存在但反而無所不在的角色,其實是這對母子腦海的那個「房間」,以及房間對彼此的意義與影響。《不存在的房間》無意粉飾太平,但選擇用親情與溫暖,面對現實的醜陋與苦痛。這或許只是一部小品,但裡頭依舊包含著一個完整而讓人忍不住駐足的世界。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