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K.S.
金馬影展於 2007 年起增設了「奈派克獎」,由以獎勵亞洲傑出的電影作品及發掘新生代的電影人為目標的「亞洲電影促進聯盟」( NETPAC ; Network for Promotion of Asian Cinema )所設立,評選型態與影評人費比西獎相似。如今年播映後反應十分熱烈也有完售好成績的《戀愛診療中》,導演 Nawapol 便是 2013 金馬頒發的奈派克獎得主(得獎作品《瑪麗快樂真快樂》),可說是金馬成功見證了一位未來大師誕生的最佳案例。
「奈派克獎」的入選影片,簡單來說是幫觀眾精選了新導演中的新導演,而綜觀每年入選的十部作品,不僅可以讓我們發掘亞洲新導演們的創作能量,也能一望亞洲各國新銳所選的電影題材與切入主題,哪些是現今被關注的議題焦點,大家的選擇是否有其共通性,甚至看見電影製作在其國家的現況與發展。入選作品中有較符合一般觀眾胃口的劇情小品或類型大作,當然也有些自傳性色彩濃厚的獨立製作或通常被歸類為「藝術片」的怪咖導演作品。娛樂重擊將從五個角度帶你看完今年入選的十部作品,提供不知如何選擇新銳導演作品的觀眾亞洲電影選片指南。
◎ 玩轉類型元素 尋找與開創個人特色的新導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GoMTzevrNE
在首部作品中就選擇類型片元素,展現的不單是導演的個人才氣,也看見了他們在創作之路上擁有「電影是要拍給觀眾看」、「不要輸給好萊塢」的商業娛樂野心,包括帶有「黑色幽默」的韓片代表《勤勞的愛麗絲》以及國片代表《青田街一號》就屬此類。
《勤勞的愛麗絲》從一個頗為典型的韓式為愛瘋狂的女主角出發,拍出一部血腥、暴力、動作場面樣樣來的精采類型片,導演安國珍畫面處理俐落了當,節奏拿捏功夫了得,以獨立製片之姿拍出了一部有商業格局的作品,就算是說炫技也好,畢竟討好了觀眾一切好說。
《青田街一號》這部動作喜劇類型片在今年暑假早已與台灣觀眾見面了。在李烈的遠見之下走出國內類型電影新一頁,確實值得嘉許與鼓勵,不過全片論幽默效果與節奏掌握,好似都在在讓人看見了陳玉勳的影子,而不見李中的個人風格與觀點何在,倒是叫人期待他沒了陳玉勳可會是甚麼樣?因題材與類型之相近,不得不將二部片小比一下,就格局與類型的完成精彩度,顯然說明了韓國近年在類型片的發展上硬是比台灣走的更快更前面了。
還有一部帶有恐怖驚悚元素的作品是來自菲律賓導演多多達尤的作品《噬魂末日》。全片色調陰暗、不按牌理出牌,不免處處讓觀影者陷入緊張情緒觀賞,導演選擇如此強烈的影像風格,標示了它的實驗性質。相較於前二者,它充滿曖昧與隱喻的空間,難免還是與一般觀眾有較大距離感。
◎關注社會議題的第三世界 端出發人省思的兒童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9pHS48U40
以菲律賓馬尼拉流浪孤兒為題材的《逆光少女》及以印度貧民窟作為故事背景的《披薩的滋味》,雙雙從兒童的天真眼光巧看資本主義席捲全球後的亞洲第三世界社會現況。不過他們既不苦也不悶,更是拍得溫暖而不濫情,顯示了創作者並不期待我們投以同情的眼光看待。
兩部佳作皆從「賺錢的孩子」開啟了故事,正因為孩子的金錢觀念尚未被完全的建立,便可突顯「錢」之於落後國家的問題,帶出了議題也讓故事增添了趣味性。《逆光少女》中女孩布蘭卡突發奇想要為自己買一個媽媽,《披薩的滋味》則是兩兄弟存錢只為學偶像一樣嚐一口披薩的味道。前者慢慢導引到了導演對何謂是「家」的問題探討,後者則將全球化後傳播媒體力量及地方政府單位貪腐等議題納入,在歡樂溫暖的包裝之下自然地融入了導演們各自想說的話,初執導筒便展現了「說好一個故事」的功力。
如此多類似之處的兩部片不免會被拿來比較一番了,可確實難評斷是誰略勝一籌,他們都拍得動人且討喜,故事取材通俗好看,甚至都相當適合非影展固定觀眾當作影展初體驗來看,會更喜歡哪一部似乎還是看個人口味。
◎知名監製/製作人加持 新導演與監製魅力的碰撞拉扯
新導演要嶄露頭角,貴人實在不可少。而電影製片人本來就富有發掘優秀導演,找好的劇本與合適的導演拍攝的使命,這些監製與製作人當然也就不遺餘力的挖掘新銳與拉拔新人了。在這回奈派克的入選名單中,也看到了幾部觀眾熟悉的影人以監製身分為新導演加持,前述的《青田街一號》就算是一例。另外則有香港導演彭浩翔監製的《同班同學》及日本演員兼製片人杉野希妃的新作《三天四夜五點鐘》。二者恰巧說的皆是女性的情感,更是都多少夾帶了監製過去的個人風格,雖是幫作品加了分,但不免就有監製搶了點導演風采的趨勢了。
《同班同學》是《春嬌與志明》、《撒嬌的女人最好命》等片的編劇陸以心自編自導的作品,可謂兩岸三地近年來最大膽的青春校園片。這部片以援交少女切入,大談青春性事,女孩間的勾心鬥角到重修舊好,主角們個個全裸上陣,承襲了彭浩翔的港氏潑辣,也有不打算跨進中國賣片的霸氣,非常精明的知悉觀眾所要。整體而言娛樂重於內涵,角色的家庭背景設定是描繪了寫實的香港,但卻找不到導演真正關注的焦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NvxPxuepM
相比之下日本導演三澤拓哉的《三夜四天五點鐘》,則是用一貫日本女性較壓抑情感的社會現狀,平靜的書寫了一段昔日姊妹在情感世界暗地裡的你爭我奪。雖說電影從題材到整體韻味還是充滿了製片人 Kiki (衫野希妃)的風格,但故事場景便是導演的家鄉茅崎,使其很自在的拍了一部非自傳的家鄉電影,而此地也正是大師小津安二郎創作劇本的所在,微微致敬意味,讓這部作品再多一個小小話題,也為她的導演生涯寫下一筆美好的開端。
◎中國獨立製片新勢力 創作能量大爆發
此次入選的兩部中國電影,顯示了中國新導演的創作能量不容小覷,思維跳躍沒有把起承轉合放在眼裡,拍出獨樹一格、驚為天人的獨立製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qoPpB_ul0
畢贛憑《路邊野餐》也入圍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許多看過的人都給了它一個「怪」字,不知什麼環境可以養出這般天生就要來當導演創作的料,畢竟要耍花招打亂時空,錯置現實與夢境,沒有一點才氣加持執行,最後極可能淪笑話。畢贛搞了個長達四十分鐘的手持長鏡頭,發揮的得宜巧妙不矯揉造作,帶著觀眾如靈魂般跟著鏡頭搖搖晃晃的穿梭於村落中,和主角一同陷入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的場域,不著痕跡的,就算說不上是喜歡,但肯定叫人佩服。
《告別》則是導演德格娜自編自導自演以紀念亡父的自傳性作品。若說創作者在面對創作是一種自我靈魂的裸露,德格娜在這部作品絕對是體無完膚的脫了!她露的夠本,卻完全沒有一點陷入自我世界中的喃喃自語。把與父親相處的真實狀況毫不修飾的寫進劇本中,說是紀念之作倒也不算是,因她根本不走在中國傳統的孝道路線,反而是一種理直氣壯的顛覆。同時,導演蒙古族的背景與其父親過去曾是蒙古製片廠大導演等身分,則為這部片的增添了更多厚度。父親的病痛纏身與離世,彷彿是跟著過去蒙古的豪情壯志、傳統文化一併的消逝,一舉將中國社會狀態與敏感的政治問題或明或暗的囊括進去,在真摯的作品中窺見導演對現狀的無聲嘆息。
◎難被歸類的拼貼短片 跨國合作觀點多元
今年的入選名單中尚有一部片特立獨行、難以歸類,或說他本身即是一個綜合體。四段式電影《晚五朝九》集結了中國、新加坡、日本、泰國四位新導演的四部短片,各自表述了一段「不可能的愛」,這樣集合新銳導演的跨國合作,確實是有趣結合,一次看到四個國家四種觀點,但它的一體性相形之下還是不足。再者,大多導演先是拍了短片才有機會轉而挑戰長片,此部片的四位導演展現的是短片的功力,具備潛力但卻無法與其他長片作品直接相較。
今年奈派克獎將於 11/18 金馬電影學院結業典禮中頒發,在頒獎之前,這十部入選作品仍陸續在金馬影展中有放映場次,而且幾乎入選導演也都受邀到台灣參加映後與觀眾互動,影迷們如果錯過就太可惜了!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