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幕後系列/影展各組的美麗與哀愁(上)

3

10af9a2b-749d-4f65-b02c-83d1e576e5a5

在黑漆漆的空間裡面,你一個人,坐在這麼多人之中,然後跟著螢幕裡的故事進入另一個世界,這是多 amazing 的一件事啊!這是把人類的想像發揮到極致的行動藝術、是其他動物都沒有的。你會跟著螢幕哭啊、笑啊,走出黑盒子的時候你的人變了、你的一生變了、或是你沒有感覺,這都不一定⋯⋯」

台北電影節現任總監黃鴻端如此描述著,看電影或許就是這麼美好的感官享受,需要的僅是你對光影、影像的投入與著迷。但是你知道嗎?影展背後的一切所需遠遠不只如此,本篇將介紹台北電影節的幾個大組別,看看他們工作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美麗與哀愁。

◎ 大腦與雙手的協調 ── 策展人與節目組

一個影展,就像一個人,策展人如同人的大腦,負責整合資訊、下達命令。有了大腦,還得要有一雙手配合執行指令── 這就是策展人與節目組的連結。

「你不覺得這張照片很漂亮嗎?」一提到台北電影節今年的手冊封面,郭敏容隱藏不住那份如獲至寶的喜悅。擔任今年度策展人的郭敏容便是手冊內容的總負責人。「它的配色和動感你看過就不會忘掉,非常吸睛。你看他往前跑很棒啊,他放得開也很棒啊!」她邊指著手冊封面邊跟我們解釋著。

鳥男放風去_劇照

今年手冊封面是挪威電影《鳥男放風去》(Out of Nature)的劇照。

除了參與手冊編排,到各大影展看片、選片也是郭敏容的重要工作之一。每年的一、二月,策展人要和兩位國際聯絡到各影展看片,並在三月的時候花整個月的時間和節目組一起決定片單,也就是說影展上看到的影片以及片商給的試看帶等,都要在一個月內消化完畢。當然,節目組不是你所想像的整天翹著二郎腿看影片這麼悠閒,所有的影片加起來大概有五百多部,去國外影展時每個人平均一天甚至要看個六到七部。郭敏容表示:「選片的過程其實很困難,畢竟要每個人看完每部片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所以集合大家的共識、思考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影展很重要。」

── 更多關於選片的細節(內幕)請期待之後出的「排片篇」!

◎ 對外溝通的嘴巴 ── 國際聯絡組

負責對外溝通及影片聯繫的國際聯絡,就像是影展的嘴巴,透過參加影展、電子郵件向片商來回溝通、邀片、談價錢。

國際聯絡組

國際聯絡端木芸珊(左上)、策展人郭敏容(右上)、國際聯絡端蘇逸華(下)

和策展人一同出國到影展選片時,端木芸珊與蘇逸華這兩位國際聯絡就會在當地和國際片商見面、開會,試著要一些試看帶,或者純粹交流今年的新片或即將完成的片子。為了爭取某些在影展中「相中」的片,或是基於時間因素無法參展而錯失的影片,國際聯絡就需要搬出看家本領,想辦法寫 email 跟國際公司或該片的製作公司邀片,若對方願意出價,通常還得來來回回和對方溝通(殺價)。蘇逸華說:「價錢高低並不一定,有些片子為了爭取宣傳和曝光就不收錢,但比較貴的也有到一部片只放映幾次就要價一千歐元。」或許和國際片商談判聽起來好像很有氣勢,但沒有一定的英文程度和討價還價的談判能力一切都免談。當然,做這職位的 EQ 也要夠好,蘇逸華逗趣的說:「不能容易暴怒,好啦,可以暴怒,但絕不能顯現在 email 中~

你可能會好奇,有沒有在選片時遇到自己私心喜歡的片子卻和影展衝突的狀況?答案是── 當然有。蘇逸華形容這份工作是「理性與感性的完美平衡。」「看電影當然會有情感投射和角色認同,也會把自己當成觀眾,單純的去喜歡一部片;但另一方面必須理性思考這部片適不適合今年的影展、選進來的效益如何⋯⋯等等,一些比較實際的考量。也有可能我很喜歡某部片但它並不適合,畢竟像我這種影痴型的,片子看多了,就會去接觸別人一開始不會想去看的片。」

◎ 執行五感的感官神經 ── 映演組

映演,必須把所有節目呈現在觀眾面前,像是人的「感官神經」,負責把五感的感受做執行的動作。而映演統籌底下的四個專業技術分工(四條神經),分別是:

  • 放映控管(安排場次)
  • 拷貝調度(將放映的正片從國外調度過來)
  • 字幕統籌(發翻品管、影片彙整)
  • 現場執行(志工與工讀生訓練、戲院現場控管)

看仔細,因為專業的來了。

35mm底片

拷貝帶格式不同,放映設備也會不同。(左邊為 35 釐米底片)

首先,當國際聯絡向片商邀片成功後,任務就轉到拷貝調度組手上。正式放映的拷貝有 DCP (Digital Cinema Package)與 35 釐米兩種較常見的格式。但拷貝版無法趕在三月先從國外寄來讓映演組測試,因此映演組必須先和對方要工作片(也就是試看帶)、對白本、劇照以及海報等素材,以便準備字幕、發給寫手編輯電影相關介紹等前期工作。

接著,工作片到手後,會進行一連串的「處理」(台北電影節一年有將近 160 部電影要處理),包括字幕、送審、映前測試、排場次等等。先來談談字幕這門高深的學問,今年台北電影節放映的電影來自 40 幾個國家,影片除了英文還有其他外語,所以對白本會有原文與英文兩種,連同工作片一起寄給譯者做翻譯(映演統籌董承平解釋,較好的方式是原文翻譯,真的沒有原文版才會用英文翻譯)。當翻譯寄回來後,字幕組會進行審稿,這樣做的目的是,有些譯者熱愛電影或文學底子很好,但文謅謅的字幕不僅和口語用法不同,還會妨礙觀眾對劇情的接受,所以要做潤飾。

另外一個有趣的工作是「排場次大會」,在節目組關片單、手冊印出來之前,放映控管組必須絞盡腦汁地將每部片排到好時段(所謂的好時段是週一至週五的七點以後及週末整天),這不像填空遊戲只要把空格填滿就好,董承平強調:「從開始到場次表完整定案,中間會有一至兩個禮拜的痛苦期!」假設《瘋狂麥斯》這部片一整天只在戲院某一廳放映,所以放映結束、散場到下一場開始只有 10 分鐘的空檔,幾乎不用進行測試;但台北電影節有 100 多部影片,如果這部片是 DCP,而下部片是 35 釐米,就需要換機器,因此影展場次的間隔會被拉大。放映控管組的任務就是要去計算這些時間、思考這些 Know-How。

所以,下次看到影展出爐的片單時,請記得先對著它膜拜一番。

排場次表照片

排場次大會:牆上表格按日期排序,每張左邊為中山堂、右邊是其它放映廳;桌上的電影名條按分類排好,大家一邊討論一邊把名條貼到牆上。

◎ 全身的血液輸送 ── 行政組

影展當中的「行政」就好比運行全身的血液,外表雖看不見,在體內卻不斷進行重要的養分交換與輸送。

鴨子划水」張雅淳用簡單的四個字形容自己的工作。「表面上看起來大家都覺得行政好像很輕鬆,只是處理公文、送送信,實際上我們非常忙。」不像其他職位有明顯的忙碌高峰期,行政除了一開始的籌備期、活動結束之後的結案、公司對公部門的核銷等等,其實整年度都有既定的工作要做,就像鴨子在水面上看似平靜優雅,水底下的雙腳卻忙個不停。

接續下篇:

台北電影節幕後系列/影展各組的美麗與哀愁(下)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實習編輯,非本科系仍熱愛影視娛樂相關的一切。 人生樂事除了吃美食、瘋狂看電影外 ,「康熙來了」是精神糧食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