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些翻拍自英劇的美劇,有的很精美!有的⋯⋯(以下開放填空)

1

文/VeraLiu

好的影視題材可遇不可求,因此翻拍是門好生意。特別是英劇與美劇之間,由於文化背景和語言相近,找收視成功的劇目來救火似乎再方便不過。不過,事情如果這麼簡單就好了,這些翻拍自英劇的美劇,有時抓得到精髓,大獲成功;也有時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英版《新世紀福爾摩斯》vs. 美版《新世紀福爾摩斯》:伯仲之間,自成一格。

《新世紀福爾摩斯》,右為Benedict Cumberbatch

BBC《新世紀福爾摩斯》,右為Benedict Cumberbatch

美版《新世紀福爾摩斯》

美版《新世紀福爾摩斯》

風靡全球的《新世紀福爾摩斯》,將福爾摩斯搬到現代倫敦,再加上迷倒眾生的英國男星 Benedict Cumberbatch 演繹這個經典人物,節奏明快、英式幽默、細膩製作,讓這部英劇大獲成功。

美國則是沿用將福爾摩斯搬到現代的做法,將故事背景設定為紐約,甚至破天荒找劉玉玲飾演「女版」華生⋯⋯這些更動讓美版播出前惹出許多爭議(不知BBC是不是等著看好戲⋯⋯),然而除了同樣的現代元素之外,美版完全顛覆原著與《新世紀福爾摩斯》的人物關係和劇情,女版華生甚至比預期的還受歡迎,在我看來,英美兩版之間已無高下之爭,因為美版成功了塑造自我的風格和優勢。

皮囊》:畫錯重點,移植失敗!

美版《皮囊》

美版《皮囊》

英版《皮囊》

英版《皮囊》(圖片來源:英版FHM)

青春的荒誕、糜爛、頹廢,在英劇《皮囊》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移植到美版《皮囊》後,只剩下刻板印象中不斷堆疊的酒精、毒品、性⋯⋯完全沒有英版《皮囊》中那種「我們沒有明天」的青春揮霍感,可謂徹底畫錯重點。此外,光看選角就看得出英版迷倒眾生的魅力,紙醉金迷很有說服力,也看得出英國人保守壓抑表面下的極度偏執。而美版演員,選角粗糙隨便,不僅沒捉住影集精神,連皮相的光鮮亮麗都做不到,一味的模仿反而勾不起美國人對於青春的共鳴,怪不得一季不到就被砍了⋯

《紙牌屋》:因地制宜,大獲全勝。

英版《紙牌屋》

BBC英版《紙牌屋》

美版《紙牌屋》

Netflix美版《紙牌屋》

人氣美劇《紙牌屋》其實早在1990年就有英國版了,兩部都是改編於Michael Dobbs的小說,美版主角Francis對著鏡頭的經典自白演出更是借鏡自英版。不過英版的背景設定為鐵娘子時代,並加入英國皇室與政治圈的角力,主角均出身上流階層。美版男主角則是默默無名白手起家,顯然是個很符合「美國夢」的設定。美劇《紙牌屋》不論是在劇情背景、時代更動和人物刻畫中,都全面考量美國本土的文化和口味做適當的量身設計。看得出改編者在「移植」的過程中的用心,完全沒有水土不服的情況。

魔性人心》:不上不下,你卡住囉。

英版《魔性人心》

英版《魔性人心》

美版《魔性人心》(我欲為人)

美版《魔性人心》(我欲為人)

英劇《魔性人心》顛覆奇幻生物的對立關係,將狼人、吸血鬼、鬼魂變成了「室友」,三種不同的生物該如何和平共處?最有趣的看點就是編劇將這些奇幻生物「生活」化、「平民」化,為了要適應人類世界的生活的種種努力非常有趣,不像一般奇幻題材中飛天遁地無所不能。

這可愛又創新的設定,在英版的《魔性人心》頗為成功。而美國的翻拍(《我欲為人》)很忠實,幾乎是將《魔性人心》完整複製過去了,運氣好的是,既然沒有人知道真正狼人、吸血鬼、鬼魂到底是什麼樣子⋯⋯那就劇組說了算吧!所以需要因地制宜的情況少很多,美國人本身也很熱愛這些奇幻題材。然而在製作面上,角色與畫面細節相較之下,還是看得出英版勝出,例如宣傳劇照,是否你也感覺英版更有魅力一點?美版雖沒輸得太慘,但是不上不下的作品。

翻拍最重要的,還是掌握原劇核心氣質,最好還能加入新的元素,若只是一味的複製貼上、照抄功架,終究也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再不然,乾脆就像美版《新世紀福爾摩斯》一樣,整個打碎摻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重新製作,也是不錯的方法。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