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流大戰》?一部從「溫斯坦風波」中逃出的傳記電影

0

文/橘貓

有著新銳導演跟豪華卡司的《電流大戰》,故事描述 19 世紀末,發明大王湯瑪斯愛迪生與「西屋電氣」創始人喬治威斯汀豪斯的競爭關係,兩人在供電系統應採用直流電/交流電上產生觀念分歧,後者得到另一位科技奇才尼古拉特斯拉的協助,這場交鋒最終決定了現代化供電系統的樣貌。而經歷風波與重新剪輯之後,可以說是起死回生。

差點被不見天日的《電流大戰》

2017 年 10 月,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侵醜聞爆發,掀起一場從好萊塢為中心而後擴散到全球的風潮,去檢視工作環境中的性別暴力問題。在風潮爆發的一個月前,哈維溫斯坦主導的一部商業電影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TIFF)首映,並未獲得優良評價,隨後也因溫斯坦風暴而被迅速冷凍,這部電影便是《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導演艾方索戈梅茲雷瓊(Alfonso Gomez-Rejon)執導的新作《電流大戰》(The Current War,2017)。

在 2017 年的多倫多,〈衛報〉稱讚戈梅茲雷瓊的視覺風格與兩位主角的表演,但稱其整體來說的可看性並不太高;〈The Hollywood Reporter〉則稱本片的角色塑造並不立體,特別是 Benedict Cumberbatch,劇本給他的空間並沒有超出他以往表演的範圍。時隔兩年,戈梅茲雷瓊將當年在多倫多影展首映後得到的黯淡評價,部分歸咎於溫斯坦急就章主導的剪輯問題,據艾方索的說法,在多倫多影展觀看溫斯坦的剪輯版本時,他感到坐如針氈,並且也在隨後爆發的風波中承受大量的負面效應。最終,藉著本片執行製片馬丁史柯西斯與「101 STUDIOS」影業的支持,戈梅茲雷瓊獲得資金,為本片重新修剪另一個導演剪輯版,並期望將它重新帶回商業院線市場。

就以傳記電影來說,他做到了什麼?

電影的故事聚焦在人物塑造,以傳記電影為比較基準,《電流大戰》的表現可謂精準。Benedict Cumberbatch 延續其銀幕形象詮釋湯瑪斯愛迪生,一個不人性化的超級天才,觀眾可以注意到這個版本的愛迪生便是 Benedict Cumberbatch 再次重複他的特色:冷酷、高智商、不通人情,加上愛迪生對競爭對手進行抹黑、誣陷的逸聞,最後的成效恰如其分。

角色故事真正的驚喜則來自麥可夏儂(Michael Shannon)飾演的喬治威斯汀豪斯,與愛迪生對立,豪斯的形象被描繪成一個忠實誠懇的生意人,原則明確,並且始終為自己親友的利益著想。豪斯與愛迪生產生出明確的對立關係,豪斯的忠厚比對出愛迪生的不擇手段,而特斯拉在電影中則以一個類引言人的身分穿梭在兩人之中。

比較起真實的歷史背景,電影故事中較強烈的戲劇性源自角色性格上的差異與對立。電影始終沒有真正要處理這場爭端的意思,因為「交流電優於直流電」的結論在電影前段就被提出,更多的焦點則被放在愛迪生為何不惜一切也要隱瞞真相,與豪斯如何在反思後進行回擊。所謂的「The Current War」,最後僅是兩種行事風格的角力。

就以導演與敘事功力來說,整體水平可能還差了一點

戈梅茲雷瓊確實動用一些技巧來加強這個故事的渲染力。譬如用鏡頭翻轉畫面、大量傾斜的構圖,還有時不時出現的失焦與猛然逼近角色面孔的大特寫,混亂而躁動的影像風格讓觀眾更深入角色心中的焦慮感。天才的內心世界是《電流大戰》真正渴望逼近的核心,而故事本身的內容則不足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電影中尚有一些零散的問題,例如配角大多枯燥,比方說凱薩琳華特斯頓飾演的豪斯夫人,湯姆霍蘭德飾演的塞繆爾因薩爾,或原本應該要是關鍵角色的特斯拉等等,但終歸來說,麥可夏儂的表演應該會是《電流大戰》最值得觀賞的元素,他的狀態相當冷靜,穩定而精準地將角色撐起,卻也不曾被 Benedict Cumberbatch 以招牌的銀幕形象奪去風采。

以角色故事為出發固然是個好選擇,但《電流大戰》並沒有提出超越角色本身的時代意義,或提供具詩意的影像震撼。它的觀賞性與娛樂價值仍然充沛,但也僅此而已。做為戈梅茲雷瓊拚死從風暴中救出的作品,它是否能被觀眾接受,或是僅能如一個過水的黑歷史般存在,會是另一個有趣的問題,但無論如何,戈梅茲雷瓊都盡力地捍衛自己在這部作品奉獻的心力,這是值得注意的一點。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本名蔡曉松,1995年生。從事電影相關文字工作,持續藉由各式各樣的書寫方式,尋找自己與電影之間的連結。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