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兼具科幻美學與哲學意境的《異星入境》在票房或評價上皆大獲成功,更獲得奧斯卡 8 項大獎提名。2018 年,同樣改編自科幻小說、值得信任的導演執導、由知名度高的女明星主演、目標為成熟的觀眾,同一家電影公司出品的《滅絕》也是一部擁有好評且讓人津津樂道的作品,但是其討論度被另一件事大大地蓋過:那就是除了美國、加拿大及中國,這部電影並不會出現在其他國家的大銀幕上。在美國 2 月 23 日上映的 17 天後,其他地區便能在 Netflix 觀看。
由《人造意識》的亞歷克斯嘉蘭執導,《滅絕》的原作《遺落南境》本身是一龐雜、引人入勝又考驗讀者想像力的三部曲;身兼編劇的他又將原本的故事重新詮釋,讓《滅絕》在科幻驚悚的類型框架中,呈現出絕美的視覺奇觀及超脫思考的哲學意涵。觀眾若能在全面漆黑的空間裡體驗影廳獨具的聲光效果,身歷在一觸即發的緊繃情境,將更能享受及投入在電影裡。
然而這樣一部高水準作品卻有著多舛的命運。在去年年底的觀眾試映反應不佳,其中一位製片大衛埃里森認為「太燒腦」、「太複雜」後,要求更改結局及女主角的性格;另一位擁有最終剪輯權的製片史考特魯丁則與導演站在同一線,堅持不更動電影的樣貌。在這類消息報導出來後,最後《滅絕》在大部分的海外市場失去了院線上映的機會。
「其實蠻令人失望的。我對小螢幕一點意見都沒有…交給 Netlfix 的最大好處之一就是會有更多人欣賞,你不會因為難看的首週票房成績而擔心如果沒人要進場,電影就會在兩週之後從銀幕上消失。所以這有好有壞,但是從我的觀點、以及對於所有參與電影的製作團隊而言,這部片是拍來在大銀幕觀賞的。」亞歷克斯嘉蘭表示。
這種協議鮮少出現在大片商的發行策略,既然當初知道導演是誰、看過劇本,便知這項投資項目並不是拿來賺錢的商業電影。雖無法確定究竟是什麼確切的原因讓《滅絕》的上映之路如此曲折,導演自己倒是有話直說:「說到底,這種電影對於創作者跟片商真的那麼棘手?沒錯,真他*的艱難,很難拍也很難賣。我在這個圈子工作得夠久了,我知道自己若寫了這種劇本且嘗試拍出來,將會走上什麼道路。沒錯,就是會有這種結果。」
大膽、聰明、具有挑戰性與顛覆性、令人目眩神迷又歎為觀止是《滅絕》多數獲得的評價,也是在爆米花電影盛行的今日少有的觀影體驗。因此無法全面躍上大銀幕,對於創作團隊或全球影迷都十分遺憾,甚至有可能讓電影公司及才華洋溢的導演互相敬而遠之。
近幾年,商業考量及作者美學的拉鋸戰在好萊塢日趨嚴重:艾德格萊特原為《蟻人》的導演,但是在開拍的幾個禮拜前就因「對電影的想像不同」而退出;《俠盜一號》的製片在看過初剪之後並不滿意,便要求重拍多部分的內容;《韓索羅》的原導演檔菲爾洛德與克里斯多福米勒在拍攝 4 個多月之後被解雇;去年華納兄弟的總裁托比艾默瑞奇被報導將避免與「擁有最終剪接權的作者型導演」合作,除了克里斯多福諾蘭或克林伊斯威特等票房保證的名導以外。
《滅絕》的海外發行決策讓派拉蒙飽受批評,然而以商業角度來看,他們事前的擔憂或許有其道理:美國本土上映至今來到第 5 週,《滅絕》的票房離預算 4 千萬還有一段差距。目前加拿大及中國尚未上映,要論是否能回收成本還言之過早,但是這部電影不好賣是一項明顯的事實。
接下來,再進一步檢視派拉蒙這兩年的商業收益表現,在美國本土尤其不盡理想:2016 年僅靠《星際爭霸戰:浩瀚無垠》撐場,2017 年的《攻殼機動隊》、《海灘救護隊》到《變形金剛5:最終騎士》的票房皆勉勉強強,今年幾乎只有《不可能的任務6:全面瓦解》值得期待,不難理解片商傾向節流之策。若從同樣較為小眾的電影來看,2016 年的《沈默》僅有慘澹的 7 百萬,2017 年有喬治克隆尼執導、茱莉安摩爾與麥特戴蒙主演的《完美社區謀殺案》,亞歷山大潘恩執導、同樣由麥特戴蒙主演的《縮小人生》,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執導、珍妮佛勞倫斯主演的《母親!》,無論名導或是明星皆備,然而在票房及評價的反饋都是不小的失敗。在一連 3 部作品滑鐵盧之後,似乎難以再有冒險的本錢。
跳脫出片商的角度,舉另一個更為相近的例子。經典科幻續集《銀翼殺手2049》擁有丹尼維勒納夫執導、雷恩葛斯林及哈里遜福特的陣容,更有著前作大導雷利史考特的背書,電影無論是觀眾口碑及媒體評價都有極為正面的迴響,最終卻以賠上 8000 萬美金收場。這不只讓製作或發行公司的信心大受打擊,連丹尼維勒納夫都表示不想再有類似的嘗試了。
因此,派拉蒙將《滅絕》的海外發行權賣給 Netflix 似乎是較為兩全的決定——既不會賠太多錢,保有電影的原創性,也依舊可在北美及中國等大市場上院線。海外的影迷或許生氣自己被剝奪了大銀幕的絕佳觀影機會,但是對於片商而言,確保如何不繼續損失才是最重要的事。
小型的獨立片商如 A24、Plan B 或 20 世紀福斯旗下的福斯探照燈等,鮮少或無法在單一電影投入超過 2 千萬的預算。今年獎季的最大贏家《水底情深》,便是導演吉勒摩戴托羅在福斯探照燈的此一限度內完成的作品。若因類型需要將製作成本拉高,如《滅絕》所花費的 4 千萬預算,可能還是只有派拉蒙等大型影業,或是正在產業上下游摩拳擦掌、等待持續掀起革命的 Netflix 出得起。好萊塢畢竟還是做生意的地方,若觀眾正扼腕著大銀幕充斥免洗或續集的爆米花電影,或許從真正買票進場看那些值得支持的作品,才是讓片商對市場重拾信心的解決之道。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