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有嘻哈》這麼好看? 4 個劇本理論剖析 Hiphop man 的英雄旅程

0

文/馮勃棣

*文內含雷請斟酌閱讀

近兩個月,音樂競賽節目《中國有嘻哈》爆紅,最新的第 8 集把目前網路票選人氣最高的 Hiphop man(aka 嘻哈俠 or 歐陽靖)給淘汰了,引發眾多觀眾淚崩,最後歐陽靖退場的時候,其澎湃煽情根本宛如生死別離。從一個略懂說故事的嘻哈愛好者來看,前 8 集的節目根本就是一個英雄旅程——每一個被重點凸顯的選手都有自己的旅程,而嘻哈俠更是被重點凸顯的。以下我從嘻哈俠的觀點來分一下其角色塑造與結構,破解其賺人熱淚的秘密,其設計之嚴謹與周延絕對是我們八點檔 on 檔華劇的典範了。

可能很多人沒有看這節目,我先簡述一下前 8 集發生的事情。第一集的海選來了一個戴面具的神秘人,自稱 Hiphop man(嘻哈俠),宛如超級英雄,他有流利的英文饒舌但中文講很爛,卻被評審吳亦凡稱為「是一個完全可以取代他製作人位子」的一名選手。節目播出後,大家很快就從其聲音發現他是華裔傳奇饒舌歌手歐陽靖,他 20 幾歲時在美國著名的 battle 節目連續 7 周冠軍,打敗無數種族歧視的黑人、白人饒舌歌手,其熱血事跡啟蒙了很多饒舌後輩,黃皮膚打黑皮膚更讓他成為了民族英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nklJ9pJjw

歐陽靖如今戴起了面具,在音樂競賽節目中不斷過關斬將,展現華麗饒舌的天分,獲得眾人熱愛。其中一集,評審之一熱狗質疑其「英文太多,《中國有嘻哈》的優勝者不該是英文這麼多」,這段話在剪輯故意地斷章取義和誤導下,讓大家誤以為嘻哈俠會因英文太多被淘汰,使熱狗慘遭網友咒詛,一周後才被還了公道。這更顯示了,大家有多喜愛嘻哈俠這超級英雄;大家對反派有多少恨,就代表對主角有多少愛。第 8 集,嘻哈俠被淘汰了,眾人哭翻,他只是被淘汰了,卻像《鐵達尼號》中的 Jack 沉入海底一樣可歌可泣。

不要懷疑,這就是戲劇節目,其結構之緊密、角色塑造之成功、內容主題之感人肺腑,都是最好的編劇教材。若是聽我說這是戲劇節目而反感的人,聽聽我從四個面向來切入分析之,我盡量寫得清楚明白、發人省思,就先不押韻了。

第一步:認同

「認同」是一個戲劇建構中最重要的移情作用,編劇必須讓觀眾「認同」角色,於是觀眾才會開始在乎角色,關心他的生死起伏。所有的連續劇和電影都是這回事,我們必須讓觀眾第一集就「認同」角色,接著讓角色經歷一連串的磨難與關卡,我們因認同在先,所以希望角色能夠順遂、能得償所願、能夠美夢成真。在愛情電影中,我們因為認同了男主角,所以希望他可以追到心愛的女人;在勵志電影中,我們因為喜歡了主角,所以希望他可以贏得戰鬥。《中國有嘻哈》很成功營造了我們對嘻哈俠的認同。

Hiphop man(圖截自網路)

首先,網路上釋放出嘻哈俠就是歐陽靖,其傳奇事蹟很快被眾人訴說流傳,如同眾多電影,我們都很容易去喜歡擁有某種天賦的超級英雄;第二,嘻哈俠在 60 秒的關卡中講了一個故事,說他的兒子在學校說他爸爸是嘻哈俠,於是他來這個舞台算是幫小孩圓夢,是個特別有愛的事情;第三,嘻哈俠表示,他戴面具是為了大家不要因為他是誰而關注他,而是真正關注他所唱的嘻哈音樂,更表示所有饒舌的人都是 Hiphop man,其胸懷格局之大,超越了比賽勝負與個人榮耀。

於是旅程的一開始,觀眾立刻對他產生了「認同」,甚至多出了許多所謂的「一日嘻哈迷」,大家像是看連續劇一樣在心底希望他順遂,就算對饒舌的技巧一知半解,也知道,不管他唱得如何,都希望他贏!獲得了觀眾的認同,勾人的故事就贏一半了!

第二步:結構與鋪陳,高潮與戲劇曲線

在一個故事中,如果後來一棟樓爆炸了,你至少要讓觀眾在前面看到一眼炸彈,讓觀眾有炸彈的概念;換個方向來講,如果你在前面看到一顆炸彈,那它之後務必得爆炸,或者成為一個被解開的炸彈。讓嘻哈俠被認同之後,節目立刻碰到了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如果嘻哈俠被淘汰的話,將會非常的虐心,淘汰他的評審也勢必會成為反派人物。更嚴重的是,嘻哈俠既然已被塑造成民俗救星、傳奇等級的超級英雄,那,超級英雄怎麼會輸、又怎麼能輸?這是違背常識與傷害感情的一件事情。

MC HotDog 和張震嶽(圖截自網路)

所以,如果嘻哈俠勢必一輸,那他不能輸給別人,只能輸給格局更高的某種「力量」,這個「輸」和「被淘汰」必須是某種更恢弘的理由,而這理由不是一蹴可及的,必須被逐步建立。

於是,在美國長大的嘻哈俠在雙人對戰的環節中,被評審熱狗質疑「英文太多」,如前所述,這段話在剪輯刻意的誤導下,使眾人同仇敵愾,讓熱狗在那兩周成為眾矢之的。但這實在是必要的鋪陳,炸彈必須先被看見,並且「逐步」被引爆。語言,成為了那個格局更恢弘的理由,成為一個議題和伏筆。在被說英文太多的下一階段比賽中,嘻哈俠的饒舌增加了中文比例,但顯而易見的,他的中文饒舌明顯不及英文,然而夾雜中、粵、英文的饒舌卻更增添了變化性和音樂性。但沒有人一個人可以想像,一個中文連話都講不順暢的人,有辦法挑戰一整個 verse 的全中文饒舌。嘻哈俠卻做了這件瘋狂的舉動。

在第 8 集越來越緊張與高標準的競賽表演中,嘻哈俠說為了挑戰自己和推廣中文嘻哈,決定嘗試全中文饒舌。節目影片中,他練著饒舌連話都說不清楚,用 google 翻譯來練習中文發音,一個字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詞去苦心編排,而節目只給了他 24 小時的時間……。一個在美國長大的人,用了自己才剛剛學習的語言,在 24 小時的賽制內選擇用自己的弱項來挑戰極限,最後的表演的確有些瑕疵,也真的被淘汰,但沒有人認為他輸了。他飛蛾撲火,得其所哉,卻贏得了大家的尊敬。這是被逐步建構乃至於成立的、經過精心算鋪陳的,也是我認為完美的退場機制。有格局、有合理性,沒有壞人、沒有人輸。是嘻哈俠自己,選擇了一個打不敗的敵人,而這行為本身,就是如此的激勵與迷人。

第三步:同情、同理、崇拜與昇華

這跟第一點的「認同」息息相關,為了建構此效果,我們讓角色被同情與被同理,於是觀眾容易跟他站在一起,因為角色是如此與我們相像,角色像是背著我們的期許與慾望,代替我們去征戰與實現。但,角色與我們相像還不夠,我們更期待看到角色能夠卓越,能做出昇華一切的英雄,讓我們崇拜。《鐵達尼號》中的傑克為了愛人而犧牲自己的性命,於是昇華了,這愛成永恆了;《黑暗騎士》的蝙蝠俠為了讓大家還懷抱希望而背負起罵名,於是昇華了,他讓正義永恆了;《魔球》中的布萊德彼特拒絕了名門球隊紅襪隊的邀約,做出了不同於凡人的決定,他不是一個屈服於名利的人。

吳亦凡(圖截自網路)

嘻哈俠在第 8 集中同樣做出了令人崇拜的行動,造就了戲劇與人心的昇華。除了前面提及的(他選擇了他最不擅長的語言)之外,就是他在面臨淘汰決定宣布時的內心獨白了。在評審要說出被淘汰者的名字時,嘻哈俠用溫柔和煦的聲音說著「挑我、挑我(被淘汰),因為他們(其他 3 名競爭者)都值得被留下,他們值得被留下」,這段短短的內心獨白實在是太了不起了。在一個饒舌戰鬥的競賽之中,他不是一個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的人,相反地,他的心聲竟然是被淘汰,因為另外 3 個年輕競爭者更值得被留下。這叫作兩個字——成全。

整個事件在評審吳亦凡的事後講述中被帶到了更高的格局:「一個文化的崛起需要新生的力量,歐陽靖即使離開也依然是個傳奇」,於是,嘻哈俠沒有輸,沒有被淘汰,他做的事情叫做「火炬的傳承」,照亮下一輩的年輕創作者。而他是個不需要火炬的人啊,他本身就會發光了。我們的角色被認同了,最後,他做了超越凡人的事情而被崇拜了,成為了貨真價實的英雄。

第四步:角色弧線—改變

任何一個戲劇中,最重要的就是角色的「改變」,意即,角色在漫長的旅程中要成長,他在最後的狀態要不同於初始的狀態,這樣的故事才有被書寫與講述的價值。仔細去看你喜愛的故事,裡面的角色是否產生了心境上的改變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KxrzJBZ3A

在《玩具總動員》中,胡迪從一個因為忌妒心而排擠巴斯光年的人,成為了巴斯光年的摯友,學會了友情;《心靈捕手》中的麥特戴蒙從一個防衛心很重而不懂得愛的人,成為一個願意為愛去冒險與敞開心胸的人;《功夫》中的周星馳從一個想用當壞人來找到身分認同的人,悔改後成為一個懲奸除惡的功夫之王。人物成長的軌跡、改變的落差,即為「角色弧線」,一個故事值得被書寫,就是因為該故事改變了角色,造成了他心中的頓悟,進而成長。於是,我們看的不只是情節,而是關注於角色的內心活動。

《中國有嘻哈》的第 8 集中,嘻哈俠在落選感言中,甚至提及了成長,使這成為貨真價實有角色弧線的旅程,他說「這個經驗絕對改變我的生命,因為我從小就愛上並把生命交給了 hiphop,其實有段時間我對嘻哈的感覺都有變,但參加這個比賽讓我有一種重生的感覺,好像我回到了 16 歲……」這正是所謂的角色改變以及重生。這不只是一個讓人好奇輸贏的比賽,更是一個「OG 級傳奇人物重燃熱情、找回初心」的故事了。這更印證了一件事情,故事中最迷人的一塊,是人物的成長與改變。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