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週一( 6/13 )舉辦了一個應該是所有關心華人電影圈的人都會有興趣的論壇:「票房即將超美國 成為『老大』還差幾件事」,請來多位世界各地的電影人一起討論,當中最大咖也最有份量的,就是導演李安。
先說說這個訂得相當有「寓意」的討論題目,對任何美國電影公司或製片廠,票房收入代表一切,因為不管你懂不懂電影,至少票房收入數字人人都看得懂,如果你這位導演或製片人,能以低成本換取高票房(例如李安),或是你能持續創造超高票房(例如史蒂芬史匹柏、JJ 亞伯拉姆斯),不管你拍的電影多奇怪,都會有大電影公司願意繼續投資你拍片,因此當北美區的票房數字,將要被中國超越,這對一直以電影王國自居的美國人,總是會有不小的震撼。
根據美國電影學會 MPAA 的統計,2015 年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不包含香港、澳門與台灣,以下亦同)已達到 68 億美金,約等於 2.2 兆新台幣,不僅是全世界第二,而且遠遠以將近 50 億美元將第三名英國拋在後面,僅次於北美(美國與加拿大)的 111 億美元(約等於 3.6 兆新台幣)。而這十年間,中國票房每年都以三成以上的速度成長,2015 年更以將近五成的破紀錄速度超越了 2014 年,甚至連電影院廳數的成長速度都以幾乎每天 22 個廳的速度在成長,預估今年就能趕上甚至超越北美,達到 4 萬個廳。若是照這速度,確實在一兩年內,中國的票房數字就會超過北美地區。
但是光是票房數字上的超越,就代表中國能取代美國成為全世界電影界的「老大」了嗎?中國真有能力做「老大」嗎?這是這次論壇定這題目的原因,而排了三個小時隊伍進場的觀眾們,真的很幸運能聽得到李安的分析,因為李安一句話就說到重點:「美國電影在世界的地位不僅是靠票房。美國票房背後,還有他們的文化背景,包括明星、想法、內容和生活方式,尤其是他們的流行文化,力道非常強大,美國的文化、作業方式確實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先來說說文化與生活方式:「看電影」對美國人來說,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家人聚會周末會一起看電影,約會主要活動是看電影,獎勵小孩時會請他們看電影吃爆米花,一個人孤單沒事幹時會躲進電影院,與朋友聚餐後的主要活動會是猜電影知識與八卦消息,這些都已經是美國人習以為常的活動。根據 MPAA 統計,北美將近七成(68%)人口,約 2.353 億人,在 2015 內至少進過電影院一次,而且這數字還在持續成長;但相較中國則只有約五成人口至少進過電影院一次,且這還是針對大城市人口所做的調查,在非主要城市區,相信數字還更低(題外插話:台灣則大約是四成)。另外,中國總人口大約是美國的四至五倍,光是從人口與數字上來看,中國電影觀眾的觀影習慣,就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李安說得好:「我們現在說超越美國票房,我們人多嘛當然可以超越。我看美國電影長大,是很崇拜的,他們流行文化非常強大,這個力道是什麼,我們要琢磨出來。」
會以崇拜的心情看美國電影,除了只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外,確實還有很多原因,如李安所說,為何美國流行文化力量如此強大,這個原因要了解。我們從電影上映的數目來看,中國 2015 年公開播映的影片有 320 部,已經破了歷年紀錄,但北美地區卻是上映了將近 700 部片,且這數字基本上也是正在成長,再次證明美國電影市場所蘊含的能量,遠大於中國現有的市場。
超過百年歷史的美國電影市場,能持續成長當然不單單只是影片數目多而已,事實上,這數字正說明,美國電影工業的規模與制度完善,才有可能在一年內製作出這麼多影視作品,李安說:「有時候我也覺得他們(美國)的制度僵化。但我在美國做片子,的確很享受,劇組裡做混音、做攝像、做美術的人,每個細節的專業人才都有很深厚的功底,很多地方讓我能學習到,他們本身是很扎實的。」
在美國,無論你是從事哪一類型的工作,都有相關的工會成立。第一,只要加入電影從業員相關的工會,工會就會保障你的工作權,主動與資方談判,從工作時數、人數到工作環境與職業傷害保障等,工會都會確保每個會員權益受到照顧。第二,在電影界至少有三個組織,會主動規劃課程與講座,開放讓各類相關專業人士接受再教育,學習最新的電影觀念、相關技巧與知識,讓專業人士在自己領域裡面持續進步。第三,在鼓勵從業人員的獎勵上,也都會盡量涵蓋業界的各個層面,讓所有電影相關人員都有機會被鼓勵到,例如奧斯卡獎,每年就會另外舉辦技術性獎項的頒發,鼓勵幕後從事技術的人員。這三方面完善的規劃與互相合作,讓美國電影產業不斷進步,同時在各個方面——不單單只是編劇或導演——都能持續進步,領先全球,這就是李安所說美國每個專業人才深厚紮實的功力。
但是,在商就是得言商,既然中國有這麼大的市場,甚至超越北美,美國電影商當然就會不斷想辦法投入資金,從產品置入到合作拍片(例如電影《魔獸:崛起》),到周邊商品與設施(例如 6/16 將開幕的上海迪士尼樂園),到處都看得到美國電影界的投資,美國電影圈有具行內笑話:「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如果你無法打敗對手,那就加入對手陣營);20 世紀末時不斷邀請港、台、中導演與工作人員進入美國體系拍片,最近這十年則是索性直接投資中國市場,但這造成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大量增加,自然也迫使無論在數量與素質都還來不及成長的相關工作人員,想盡辦法加速推出產品,但是,任何事有了金錢在背號追趕,走捷徑、偷工減料的事情就會隨之發生,難怪論壇上大家都承認,目前中國的電影市場正在朝明星化、泡沫化方向走去。
這也正是李安為什麼會說:「我希望不要讓年輕人電影人們長得太快,我希望讓年輕人慢點成長、讓一切自然發生,千萬不要揠苗助長。」
(下一篇看李安如何舉自己與兒子的例子,鼓勵華人電影界走出自己的路,並且避免過去在台灣與香港失敗的例子)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