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編劇有興趣或想嘗試創作嗎?精選影迷值得學習的 8 部電影劇本(下)

0

雖然電影是以影像為主的作品,但以另一種角度來看,劇本才是電影的靈魂。畢竟,有好的故事、好的對話,能夠將電影要傳達的內容發揮至盡善盡美。緊接著上篇,以下再介紹另外 4 部作品讓你細細鑽研。

惡棍特工》(2009)/編導:昆汀塔倫提諾

這世界上大概只有昆汀塔倫提諾,才能寫出昆汀塔倫提諾式的劇本,沒有人能模仿得來。在他所有的 12 部電影裡,對話幾乎嘰哩呱啦的又臭又長,裡頭的角色也總是碎碎唸一堆台詞,以寫作層面來看似乎沒什麼結構可言,但是一來一往之間就散發出古怪的幽默感與吸引力,讓人不自覺想看下去。雖然昆汀的對話方式不會是教科書上或專家會教導的,不過只要能夠吸引住觀眾,基本上這個故事就成功了一半。

在虛構的二戰電影《惡棍特工》中,第一章節從一個納粹佔領的法國農莊拉開序幕,克里斯多夫華茲飾演的德軍「漢斯藍達上校」前來審問農莊主人。先別說前面鋪陳就花了 13 分鐘,等兩人真正坐下來時,正式展開一段長達 17 頁、 25 分鐘的對話。這段對話是昆汀最典型的鋪陳與寫作方式,他們兩個的對話非常長、進展很慢,但是沒有一句是拖延的,從台詞的內容到出現的物件,深藏許多細節。

這 25 分鐘的對話有很多段,段落跟段落之間看似沒有連貫,但是其實從頭到尾都圍繞在審問。從藍達一踏入屋內要牛奶來喝開始,就暗示著他不是來例行檢查的,而是早就對這個農莊家庭瞭若指掌。而藍達從頭到尾都掌握話語權,除了因為他是德軍高官以外,農莊主人的少話(與面無表情)也似乎暗示著可能有在隱瞞什麼,必須發言謹慎。

漢斯藍達令人懼怕的魅力來自於他異常的健談。在對話的前半段,他的多話其實還在正常範圍內,就像是一般執法機關在問事情;但是發言的內容其實都暗藏心機,一步步鋪陳他要問出的話。除此之外,藍達的聰明與風趣,甚至可能讓觀眾忘了他是萬惡的納粹——直到他得意洋洋地說起自己有「猶太獵人」之稱的時候,才讓人想起他的手上早就不知道沾了多少血。

0:45——海德里希顯然很憎恨布拉格人給他的稱號,但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他要討厭被稱為『劊子手』,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十分名副其實。像我就不一樣,我很喜歡我的頭銜,因為是我努力得來的。」

這是昆汀式的出色台詞。屋內的場景進行至此已經過了 14 分鐘,而上面那幾句這只是藍達獨白的一小部份,相較於其他同樣落落長的台詞其實不算什麼;不過,從這裡開始暗示著藍達此行的真正目的即將揭曉。在此之前,觀眾可能會擔心地板下藏著的猶太人是否會出事,而藍達終於進入正題之後,觀眾便知道這個樂意成為「猶太獵人」的德軍,是不可能放過他們的。

 《謀殺綠腳趾》(1998)/編導:柯恩兄弟

不管是哪一種文字創作者,大部分都希望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能夠被人討論、甚至有引用的價值。柯恩兄弟的劇本一向與眾不同又讓人印象深刻,在爆笑的情節底下藏一堆龜毛的細節,從他們早期的作品如《巴頓芬克》或《冰血暴》等都看得出這種特色,讓看過的觀眾都念念不忘。而這種創作風格在黑色喜劇《謀殺綠腳趾》中達到巔峰。

創作者可能會絞盡腦汁想寫出讓人難忘的台詞,但其實原理很簡單,只要有辨別度就好。柯恩兄弟的影迷可能早就看過《謀殺綠腳趾》好幾次,其中標新立異的台詞塑造出特殊的角色,再共同創造出滑稽古怪但精彩絕倫的劇情,或許不是每位觀眾或影評的口味,但是一旦對味了肯定會愛上。

精彩的台詞要有賴於演員精彩的詮釋,《謀殺綠腳趾》中有當年還是中年大叔的傑夫布里吉約翰古德曼,他們一搭一唱就夠熱鬧。當傑夫布里吉飾演的「督爺」被捲入一樁詭異的綁架案,而親眼看到人質的腳趾頭時,約翰古德曼飾演的華特則不斷叫他別相信那是真的,並且搬出他的「腳趾理論」:

「你想要腳趾嗎?我可以給你,相信我,督爺,這有很多種方法,你不會想要知道的。噢,今天下午 3 點我就可以給你一隻腳趾,還擦著指甲油。」(You want a toe? I can get you a toe. Believe me, there are ways, Dude. You don’t wanna know about it, believe me. Hell I can get you a toe by three o’clock this afternoon… with nail polish.)

華特是個越戰老兵,性格暴躁又有一堆奇怪的理論,他將人的腳趾形容成唾手可得、可以獨立運送的個體,這夠不尋常了吧。但是當這個角色形塑得當、讓觀眾有認同感,即使通篇都講著異於常人的話也令人拍案叫絕;若是偶爾出現一段這種對話,也有畫龍點睛之效。

柯恩兄弟大概無意、也沒預測到《謀殺綠腳趾》的荒謬對話會廣受歡迎,甚至在劇本創作上成為他人參考的範本。他們只是想寫一些有趣的台詞、有趣的角色,然後像挖到寶一樣找到萬中選一的演員來詮釋。

「那些該死的混蛋,他們給我們腳趾,就是為了製造恐懼。」
「問題是…他們會殺了她的,華特,而且接著就會來殺我。」
「這只是一種威嚇的手段。目前為止我是覺得,這只是一些對他人無害的罪。」
「那腳趾呢?」
「別再管他媽的腳趾了!」

公寓春光》(1960)/編:比利懷德、I.A.L戴蒙,導:比利懷德

比利懷德是好萊塢黃金年代數一數二優秀的編劇與導演,任何有企圖心的編劇都應該向他學習。他曾表示自己最初、也最希望成為一名編劇,會當上導演只是希望確保自己的創作不被搞砸,能夠如腦海中的樣子躍上大銀幕。

《公寓春光》故事發生在紐約,以從事保險業的巴德(傑克李蒙)租了一間公寓獨自居住,然而常出借自己的住所讓上司們與情婦幽會,藉以換得工作晉升的機會。巴德自己則愛上公司的電梯操作員法蘭(莎莉麥克琳),然而很不巧地,法蘭正是他老闆的情婦。

在 1960 年代其實難以大方談論外遇,但是比利懷德成功將故事中錯綜複雜的三角戀,變成討喜的喜劇。最後法蘭終於明白自己想要跟巴德在一起,在新年夜時跑去他的公寓,但是並沒有來一段真情告白,反而拿起一副牌開始玩起來。當被問到她跟老闆的關係時,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以後每個聖誕節我都會送水果蛋糕給他。」

原來,在電影的稍早之前,巴德跟法蘭說過他以前愛過一個女孩,即使後來放下了也斷了聯絡,還是會在每年的聖誕節送水果蛋糕給她。因此在法蘭回頭選擇巴德時,就用同樣的一句話暗示她跟老闆「已經結束了」,卻用不著說出這幾個字。比利懷德將同一句話用在男女主角的前一段感情上,頗有巧思地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也彰顯了創作對話時「避繁就簡」(Less is more)的概念。

接下來,巴德在意會之後即說出「我很愛妳」,法蘭還是沒有正面回覆,但是笑著回了句「Shut up and deal」—— deal 在這裡有雙關的意思,可以照字面意思理解為「閉嘴,開始打牌吧」,實際上想表示的是「成交」,也就是她跟巴德有同樣的感受。表面上法蘭什麼也沒說,但是弦外之音溢於言表。有時候在創作對話時,把最精華的部分包裝起來,反而能創造出另一種味道。

海邊的曼徹斯特》(2016)/編導:肯尼斯洛勒根

《海邊的曼徹斯特》其實很容易被寫成煽情狗血的家庭悲劇,但肯尼斯洛勒根選擇用真實的筆觸呈現故事,除了劇情沒有大起大落以外,就連角色間的對話,都跟我們生活中常聽到的差不多。不過,雖然台詞看似平凡無奇,卻能在不知不覺之間牢牢抓住觀眾的情緒,這種效果來自他對人情的細膩觀察與理解,才能在不張揚中扣人心弦。

這裡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悖論:雖然電影中的對話聽起來很日常,但是事實上,現實生活的對話難以被書寫,既冗長又迂迴,甚至大部分是索然無味的;那麼,要怎麼搬上大銀幕,成為一齣引人入勝的戲劇?這就是肯尼斯洛勒根的功夫所在,他模仿了人們平常講話的語氣和用語,因此形塑角色及對話時能更貼近真實,同時也有充滿情感的內涵。

肯尼斯洛勒根用了一種方法,讓角色間的對話更顯真實:那就是讓他們同時講話。在劇本的寫作格式上,絕大部分都是一個角色講完台詞就換下一個講,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在對談時常常同時開口,特別在討論或爭吵的時候,情緒一升高,互相打斷及插嘴是很正常的。

這種創作對話的策略,最明顯的就是某一幕在酒吧中,凱西艾佛列克飾演的李誤會對面 2 名襯衫男子一直看他,進而發生衝突的場景。當李上前問對方為什麼盯著他看時,當右邊的表示「先生,我們真的沒有在看你」的同時,左邊脾氣較差的就直接罵人:「他媽的滾開——嘿,保羅,不需要跟這種混蛋道歉。」2 方隨即就打了起來。

1:14——

這不是在片場所決定的演出方式,而是肯尼斯洛勒根在寫劇本的時候就想好的。當有 2 個角色同時講話,劇本就會分為 2 欄,同時呈現 2 方的台詞。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海邊的曼徹斯特》的確常常出現 2 個角色同時發言的場景,因此整齣劇本的確也常常分成 2 欄,不難窺見肯尼斯洛勒根在編劇時的縝密思維。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