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植劇場》總舵手王小棣:「類型是為了推動戲劇環境進化,鼓勵更多不同創意」

3
導演王小棣以總監製身份籌備《植劇場》八部戲劇

導演王小棣以總監製身份籌備《植劇場》8 部戲劇。(照片由植劇場提供)

 

繼前兩部偏主流題材的家庭愛情劇《戀愛沙塵暴》與《荼蘼》後,「植劇場」接著推出驚悚推理類型劇《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隨後還有陳玉勳和柯貞年共同執導的《天黑請閉眼》。第三系列則是色彩濃厚的兩部靈異恐怖劇上陣,最後再由徐輔軍、瞿友寧兩位人氣導演的 IP 改編劇壓軸。

身為「植劇場」總舵手的導演王小棣深耕台劇多年,曾執導過《大醫院小醫師》《波麗士大人》等劇,擅長社會寫實路線的她,類型劇與改編劇是過去從未嘗試過的題材。但這次為什麼如此倚重類型劇的力量,並如何安排底下幾檔戲劇的編導組合,我們特地專訪王小棣為我們一一解答。

借重類型劇:深化戲劇環境的創作力、想像力、邏輯性

談起類型劇,王小棣笑說:「其實我自己是看很多小說的人,尤其我非常喜歡推理小說。類型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說故事,不管是鬼片或驚悚推理,背後的邏輯性都很強。事實上要寫類型劇劇本,對創作力、想像力、邏輯性三個層面都是很大的考驗,同時它也是大眾文化最重要的與觀眾溝通的手段。」有鑑於近年台劇的形式上愈顯得單薄、重複,她憂心地說:「這正代表台灣創作者正在流失這三種力量,而知性層面的不足演變成麻痺,整個環境不斷退化,創作者更少有機會能嘗試用不同方式來說故事。」

王小棣其實一直都在想如果有機會可以嘗試類型劇,剛好這次「植劇場」有一系列作品,可以有系統地去推動戲劇,首先就想到應該要實踐類型劇的嘗試。

導演王小棣常期培育新人,這次與合作夥伴共同培育24位新人,將投入《植劇場》演出

王小棣(左)致力培育新人,如《荼蘼》男主角顏毓麟(右)為 24 位種子新人之一。

 

王小棣遠觀整體環境,近看工作人員與工業鏈的操作成熟,直言:「這兩個類型不只是現場工作而已,更牽涉到後製、特效等後場工作人員的創作形式,包括燈光、音樂、剪接、化妝、特效、音效等。因此,拍攝類型劇不僅能促進工業鏈更趨近成熟,也能產生更完善的團隊合作操作機會。」心中向來不忘作育英才的她更補充,「台灣絕對不只有想法的導演、編劇,也有很多後製人員有很多好的想法,但苦無機會嘗試落實,這次就希望能夠讓他們也有機會好好發揮自己的想法。」

類型劇的實務操作,一定需要不斷的實作練習,不然再多想法都沒用,很難一下子就落實成最後的成果。她坦言:「台灣要拍鬼片其實真的是很大的挑戰,畢竟受到社會氛圍影響,它不是那麼主流,尤其我們的鄰國像泰國、韓國等都好會拍,台灣相對是處於落後的位置。所以我們更得一做再做,所有部門從編劇開始受刺激、去練習,成熟的類型劇絕對不是突然有資金進來,就能水到渠成那麼簡單。過去在台灣,一般做電視劇的預算少,所以沒錢做後製等部分,就惡性循環不會去寫類型劇。但如果永遠不做,台灣就真的再也不會做了,所以植劇場必須跨出這一步。」

台灣類型劇風潮方興未艾?王小棣:「社會氛圍和思考方式都到位了。」

0

《麻醉風暴》為非常成功的類型劇。圖中為因此劇獲金鐘男主角提名的黃健瑋。

似乎受社會氛圍的影響,推理劇的數量逐漸增多,前年便有結合懸疑推理與醫療題材的類型劇《麻醉風暴》,亦有推理辦案劇《鑑識英雄》、走懸疑風的網路劇《浮士德遊戲》出現,「植劇場」今年也將陸續推出四部類型劇。

王小棣對此也有深刻的體會與精準的洞察,她表示:「類型劇和社會氛圍的促成是分不開的,若是一個封閉保守的社會,絕對是直接在萌芽階段,就否決這些比較駭人的題材,也不願意去進行對人性面向更深的思考。」她認為本土類型劇之所以會在此時出現,一方面和社會的自由開放有關,另方面也因為多年來觀眾受全球化的洗禮,已經十分喜歡並習慣接受這樣的挑戰跟刺激。

更有意思的是,她認為網路這個新工具更進一步讓整個社會開始「追根究柢」,並舉「網路肉搜」和「大數據」為例。「現在不管是任何一件事,不管大事小事,我們光從臉書就可以搜到很多懶人包,鉅細靡遺地敘述來龍去脈。像輔大夏林清事件,至少就有還原現場、性別理論辯論、政治脈絡、師生關係等不同面向,大家都拋出無數討論。因為網路新工具,我們有愈來愈多的資源可以在網路上搜索到,進而進行脈絡化的整理與探索,同時也更容易去警覺到:『這真的就是真相嗎?也許還隱藏著不同的面向。』」

王小棣對於社會動向和網路使用習慣的洞察非常值得借鏡,這也許也是台灣創作者不約而同選擇懸疑推理類型,嘗試重新檢視實質社會生活與問題的原因。不過她更語重心長地補充:「其實在類型拍攝執行面上,有一層困難是大家常常沒有意識到的,就是真的必須有信心地真正把類型『本土化』。」

王小棣直言,不管是電影或電視的創作者,都面臨著票房和收視率的考驗與壓力。「在創作過程中,必然會先思考過去曾經成功的有效類型元素是什麼,並試圖放進劇本,希望能說服出資者與觀眾。然而,我們過去所吸收的類型養分,多半是來自國外成功電影工業的作品,像是好萊塢、日本等,以致於最後執行出來的成品,往往變得很接近 B 級好萊塢片。內容充斥容易取得,但與台灣生活經驗脫節的外來符號與元素,比方是斧頭、監視器、性變態等等。」換句話說,這些勇於嘗試的編導,為了創新又能達成類型的成功,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借重外來元素,放棄自己在生活中真正有感覺想創作的故事,但在這些元素裡又顯得迷失、找不到自己的根,變成只有表面的元素,無法營造出接近生活的、幽微真實的恐怖。

ad2ca3c7-f3cd-4775-a79d-03b20a1bc6df

柯貞年作品《溺境》入圍第 37 屆金穗獎,圖中為故事三兄弟中大哥的大春(傅顯捷 飾),

說到類型的本土化,王小棣特別激動地說:「我一定要特別提到這次合作《天黑請閉眼》的新銳導演柯貞年,我真的對她與她未來的作品有非常高的期待。當初我看到《溺境》的時候是非常驚喜的,因為幾乎是第一次我終於感覺到推理驚悚類型和台灣接上了地氣!」

《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大膽以類型劇加上校園背景

即將上檔的《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特別的是,它不但是一部驚悚推理類型劇,從題材和角色關係來看,竟然還像是部校園劇,這個跨類型的戲劇又企圖帶出什麼特殊而幽微的內裡呢?

王小棣先回顧整個劇本與故事的構思與思考過程後表示:「雖然故事是放在老師身上,但倒不太算是校園劇。這裡有稍稍討論到校園中的權力關係,但著墨並不多。主要還是想呈現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一些自己無法啟齒的秘密、羞辱。不論男女,不管是感情或生理上,他們被迫帶著這些秘密、自卑感與羞辱生長,其實全劇討論的創傷非常幽微,甚至可能也沒有真的暴力或什麼,但對於我們潛意識裡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其實是影響很大的。我們的主角即使成為人師,但自己也還在摸索、學習,而這是我們平常比較容易忽略的面向。」

從驚悚推理到靈異恐怖,這次「植劇場」都一次推出兩部,王小棣也強調:「兩部都是其中一部較接近傳統架構與發展,另一部則是比較自由、創新的。在驚悚推理裡頭,《姜老師》就是比較自由的,所以大家很可以期待故事的發展,一定會讓大家驚喜。」

除了對於故事概念有信心外,這次也徵召了王小棣如今已貴為金鐘影帝的子弟兵藍正龍,飾演靈魂人物—–學務主任陳威霖。她提及在劇本田調的過程中,接觸了非常多實際的學務主任,意外發現大多都是高大帥氣的男生,講話既帶有一些威嚴、有點油又有點自以為幽默。王小棣笑說:「會選藍正龍當然有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外型的相似,但跟他本人的個性其實是完全不像,對他表演上真的有一定的考驗,而且他也確實有跟我聊過進入角色時心理真的有壓力,我自己也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不過提到另外兩位「植劇場」培育、剛在《戀愛沙塵暴》亮過相的演員葉星辰和許光漢時,王小棣則充滿了自信:「相信這兩個小朋友一定會讓觀眾完全嚇到,因為他們在這劇的角色和表現,又和《戀愛沙塵暴》完全不一樣!因為反差太大,他們肯定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15086438_1341515495868313_1137984771_n

在《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演出學務主任陳威霖的藍正龍。

 

看著王小棣談起正在培育中的導演、編劇和演員,那份如同長輩般的關懷與親厚,讓人理解為什麼她多年來有如此陣容堅強的子弟兵,因為王小棣所關心的不只是作品,還有參與作品的每個人。

整場訪談,王小棣並沒有任何一句話是提到自己的作育英才,卻無時無刻不從字裡行間與說話神態,感受到她對身邊工作人員的觀察和同理心。言談中,每件事也是不自覺地都提到該如何成就更多人,反倒讓人深刻感受到她心中幾乎是只有別人,沒有自己的。只要是能讓年輕的導演、編劇、後製人才、演員能有更好的舞台,相信她都一定會勇往直前。

延伸閱讀:
專訪《荼蘼》楊丞琳:蟄伏五年,以最飽滿的姿態重回台劇女王寶座
專訪《荼蘼》編劇徐譽庭:「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寫的是愛情,我寫的是生活」
從題材改變看台劇的轉變 /《戀愛沙塵暴》北村豐晴導演 VS 溫郁芳編劇
專訪/台灣小生荒,戲劇都找他?吳慷仁:「先認定自己是演員的價值。」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唸過台大外文、台大台文,都成了逃兵,現為自由寫手,從企劃編劇、影劇評論到採訪紀錄,只要是喜歡的東西無一不能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