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從「勸世宗親會」惡搞現象,看臺灣唱片圈如何跟群眾漸行漸遠?

1

可能有人覺得最近被瘋轉的「勸世宗親會」不算是音樂成品,其實我也差點無法聽完整首歌,然從多年前「黑狼那卡西」言之有物的說唱藝術開始,到後來團體玖壹壹以自認說實話的風氣在網路上紅起來,有股風氣逐漸成形,普羅聽眾已經從無感於國語流行歌,進而進行一種投「反對票」的抗拒態度。「勸世宗親會」的網路崛起,則是更極端的、更粗糙的空洞來對抗檯面上精裝的空洞。

就在過年前,發現臉書上不斷有人轉「勸世宗親會」的歌曲,帶出一股「勸世風潮」,當下才發現自己似乎過時,反省(其實在揉腦門)之餘,想起自己很欣賞的「黑狼那卡西」說唱的針針見血,以及之前聽到樂團「巨大的轟鳴」歌曲〈不聽老人言(機會在眼前)〉、〈老子有的是時間〉、王若琳的〈把洗髮精拿出來〉。雖然與後面兩者相比,「勸世宗親會」的製作水準與 MV 刻意更粗糙,乍聽也更像惡搞(聽完仍是),但「勸世宗親會」的音樂的確在網路上發酵,為何如此擺明的「未成品」,卻引起鄉民的兩極討論與轉 PO 效應?其中又以「勸世阿北」的〈開運四句聯〉與「勸世喵喵」的〈喵電感應〉如洗腦般轟炸出現,網路無法隔絕可能近乎噪音的音樂,因為背後有更強大的獵奇與好奇支持著,但更明顯的是,它反映了社會另一個力量,從浮冰下猛然冒出頭來。

從不聽,到對國語流行歌投「反對票」

你可能覺得這不是音樂成品,其實我甚至也無法確定若沒有那些惡搞諷刺影片,是否真的能聽完整首歌,然從多年前「黑狼那卡西」言之有物的說唱藝術開始,到後來團體玖壹壹以自認說實話的唱歌風氣在網路上紅起來,這股風氣就逐漸成形,普羅聽眾已經從不聽或無感於國語流行歌,到進而對過度精緻但空洞的流行歌,進行一種投「反對票」的抗拒態度;不只是不買單,甚至開始站在對立面,這不是之前獨立樂界的思潮,希望有一天能以音樂改變世界的態度,而是轉為更強烈、更直接表達反感的「具體行動」。「勸世宗親會」的崛起,是更極致的,拿粗糙的空洞來對抗花了大錢製作卻更精裝的空洞。

人們開始「罷免」已插管的國語流行樂

於是人們開始覺得有趣,更想玩得極致,如果國語流行歌已經失去了價值與地位,就會有人將其拉下神主牌的位置,去掉它往日在80年代的光榮。「勸世宗親會」只是一個開始,相信之後會有更多惡搞作品出現,以更激進的方式宣告「國語唱片已死」;儘管去年仍有不少張專輯的態度與品質受到肯定,但評審選出的十張,仍抵不過那數百張的品質濫墾濫伐。無可否認,國語歌壇整體印象已經壞掉,如拼裝車上路,七七八八,不同樂風如不同廠牌的零件硬要組裝,浪費了樂風的標榜與技術,這不是金曲獎可以拯救的,因此老百姓已開始以素人演唱行動來「罷免」已進入插管階段的國語流行樂。

螢幕快照 2016-02-17 上午11.40.29

在全球最大的音樂串流網站 Spotify 上,「勸世寶貝喵喵」共有2首歌曲擠進臺灣前10名,打敗眾多線上歌手。(圖片來源:Spotify)

凍結的音樂與戲劇「時空」

在檯面主流的音樂,六、七成是為了搭配戲劇片尾曲,這形式已經運作了十幾年,但壞了國語唱片的根基,沒有可以唱歌的綜藝節目,也沒有人會記得廣告中插播的 MV,更慘的是,我們的娛樂新聞是日薄西山,舊的宣傳管道無計可施,只迷信於戲劇片尾,卻誕生了大量靡靡之音,無法分辨的樂句、統一自憐的唱腔。

在 80 年走紅沈雁林慧萍的歌曲似乎又借屍還魂,為了可以百搭各種悲情劇;但慘的是,我們也沒有足夠的自製劇能以歌曲穿插來做情感投射,男生的歌想辦法搭上英雄、動漫電影的邊,女生的歌曲悲到無情可悲,蒼白的成為附屬品。於是國語歌那份難解情結,如含冤莫白的林投姐一樣,不斷轉生,也淪陷於本土戲劇《娘家》公式,無法從古時候醒來的噩夢做不停。說白點,我們音樂與戲劇的「時空」都被凍結了。

因為製作部分,多半迷信於形式主義,幾分像就做幾分樣,但就不是真正的嘻哈,也非純正的搖滾,如全球的鬼片為何普遍都變難看,就是在於迷信會「賣座」的形式主義,以為有個鬼屋、金髮女、驅魔人、無盡公路,就能組裝成鬼片;國語唱片經年來也是如此,造型加點「泰勒絲」、唱腔如肉桂粉放些節奏藍調、音樂骨子裡要像每一個人,就是沒像歌手自己,於是產生出了大量張三或李四都可以唱的歌。

當國語流行歌成為中產階級產物⋯⋯

而無論幽默到位的「黑狼那卡西」,還是如今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粗製濫造」為趣味的「勸世宗親會」,其實嘲諷與對照的都是國語歌裡那份不食人間煙火、衣食無憂的空泛、青春有永遠過不完的長假,而當今這世代,哪來這麼多的奢侈?因此這些嘲諷的鄉民歌曲充滿油煙味、霾害氣,生活早是洗不乾淨的油垢,這代人接力般索性大辣辣地將其氣氛唱出來,相反的,國語歌的中產與小資階級情調正在與時代脫節中,忙不迭地往歷史走去。

螢幕快照 2016-02-17 下午12.27.16

「勸世宗親會」不知是否為刻意的低畫質和畫面排版。(圖片來源:勸世宗親會 MV)

無論是否是好聽的音樂,會引起一批人共鳴,或瘋轉,多少都有時代轉彎的因素在其中。沿襲上一代承平和樂的盛世歌曲啊,如何能擔起今日小人物的心事?人們在逐漸告別以往的國語歌模式,同床異夢的情況愈來愈嚴重,何時,唱片公司能告別那些形式主義的包袱,從漫長重播的昨日走向今天?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多年寫樂評也寫電影,曾當過金曲、金音獎評審,但嗜好是用專欄文偷渡點觀察,有個部落格【我的Live House】,文章看似是憤青寫的(我也不知道,是人家跟我說的),但自認是個內心溫暖的少女前輩(咦?),著有《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