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指針錯亂了的時鐘,張開電影眼的颱風。──六○年代經典修復《颱風》
繼台語片六十週年修復辛奇《危險的青春》與林摶秋《六個嫌疑犯》之現代派電影後;繼二○一六年TIDF重探《劇場》雜誌前衛性而意外發現的陳耀圻紀錄片《上山》、牟敦芾「成為禽獸導演之前」就令人咋舌稱奇的《跑道終點》與《不敢跟你講》、以及邱剛健實驗短片《疏離》後,潘壘的文藝片《颱風》適時現身,可說是一場滂沱及時雨,補足了「改寫/重寫六○年代臺灣電影史」的計劃架構。電影學者有得忙了。
繼台語片六十週年修復辛奇《危險的青春》與林摶秋《六個嫌疑犯》之現代派電影後;繼二○一六年TIDF重探《劇場》雜誌前衛性而意外發現的陳耀圻紀錄片《上山》、牟敦芾「成為禽獸導演之前」就令人咋舌稱奇的《跑道終點》與《不敢跟你講》、以及邱剛健實驗短片《疏離》後,潘壘的文藝片《颱風》適時現身,可說是一場滂沱及時雨,補足了「改寫/重寫六○年代臺灣電影史」的計劃架構。電影學者有得忙了。
老片總是有讓人想一再回味的雋永魔力,如《第凡內早餐》、《彗星美人》、《七年之癢》這樣的作品時除了感受老牌巨星的昔日風華,不同時空中的故事感受起來尤其容易深陷其中
70 年代,國民政府大力投資國語影業,講國語的港片被視為「國片」、黃梅調電影開始盛行、台灣國營片廠積極實行「健康寫實主義」路線、港片擴增國人電影視野等,種種事蹟是如何促進台灣電影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