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柴智屏
2
從《那些年》到《我的少女時代》:電視人轉戰電影是票房保證?
台灣自八、九零年代的台灣新電影發展以來,漸漸偏向國際影展口味,個人風格強烈的作者論導演一代接著一代人才濟濟,反倒商業敘事人才大量流向香港與大陸,那麼本土票房電影究竟要靠誰來撐起呢?近年來由電視跨界電影的導演/製作人例子越來越多,漸漸似乎形成趨勢,而且打收視戰多年的他們往往比電影導演更擅長抓住觀眾的口味,甚至能稱霸。現在就讓我們稍微盤點一下電視導演/製作人跨界電影的例子和成功風格。
1
解約撕破臉 來看王大陸與他的小三們
「如果我拍了《少女時代》沒有紅的話,會叫忘恩負義嗎?」這是王大陸在媒體前,單方面宣告脫離經紀人柴智屏的獨立宣言裡,反問記者一個很關鍵的提問。但,我期望王大陸沒有那麼草包到底…
0
活動記錄/兩岸電影製作的邏輯差異
兩岸畢竟民情不同,拍片文化上也有些差異,第二場講座【兩岸電影製作的邏輯差異】邀請兩位曾前進中國市場的台灣導演,分別是擔任《小時代》執行導演的高炳權,與擔任《左耳》執行導演的連奕琦,分享他們在兩岸拍片的差異之處。
0
商台玉專欄/《等一個人咖啡》 玉女下凡幫大忙
號稱只給了五天檔期拍片的周慧敏,戲份雖少,但她那條副線的份量很大程度撐起了這部作品;而後續媒體宣傳也在大家望玉女如同久旱望雲霓的心情下,將效應推到了最大。
0
小時代的大狂潮:《小時代3》再創票房紀錄
《小時代》的內容定位非常清楚,說的是20歲左右年輕人的故事,主題就圍繞在青春、友誼、愛情、時尚上頭。身為暢銷作家的郭敬明,一直很懂得年輕觀眾的胃口。電影上映期間,他甚至會戴著墨鏡口罩,潛入電影院觀察觀眾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