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明星變成女性主義者,而女性主義變成大明星⋯⋯

0

we-can-do-it-feminist-image文/梁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研究生)

因為消費族群的改變,近年流行與大眾文化圈愈來愈看重女性市場。當影后凱特布蘭琪在2014年奧斯卡獎上宣布:「女人的電影還是有很多人看!」時,消費文化中主流族群的轉變一覽無遺。

此時廠商就得開始思考,該怎麼樣讓更多女人消費我的產品呢?尤其是怎麼樣讓那些具備高消費能力的女性花錢在我的商品上呢?大家都知道《慾望城市》那套強調美滿愛情生活、紙醉金迷的遊戲人間已經不那麼管用了。所以同樣路線的《花邊教主》收視才會那麼差。那到底現在的女性願意、想要看些什麼,消費些什麼呢?

啊!不是有個思潮很強調性別平等、男生跟女生一樣好嗎?剛好可以符合這些女性的期待?啊!就是那個女性主義啊!

◎女性主義成為包裝紙?

於是不知不覺,女性主義就成為替廠商創造出良好形象的工具,甚至還能替廠商銷售產品、包裝藝人以碧昂絲為例,她之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歌曲《單身女郎》(Single Lady),暗示男人應該要為女人戴上婚戒、相愛的人應該要走入婚姻;最新專輯裡的歌《Drunk in Love》也有強暴與家暴暗示(甚至被倫敦某電台禁播),但當她在《Flawless》這首歌裡大唱:「我醒來時就是這樣完美無缺(I woke up, flawless)」,再搭配奈及利亞女性主義者琦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切(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在TED的演講,多少女性主義者眼睛為之一亮!即使歌詞裡面一直重複:「跪下吧!母狗!(Bow Down Bitches!)」都沒有關係。碧昂絲仍然順理成章成為最新最潮的女性主義代言人,女性主義一詞幫她賣了多少張專輯都是她應得的。而當她在 MTV 音樂大獎上把「Feminist」一個字投在背景螢幕上,也沒有人會去質疑這跟 HTC 或 Acer 每年跨年煙火在101上投影的標章到底有什麼不同。

tumblr_naufb6OFwI1qc3ni5o1_500

女性主義也可以用來幫好萊塢洗白,以逃脫「中年白人男性俱樂部」的指控。艾瑪華森在去年九月於聯合國的演講,的確是振振有詞又振奮人心,邀請男人一起為性別平等努力。許多好萊塢男演員都大力表示支持。艾瑪華森的演講內容的確很好,裡面的觀念的確都很重要。但是這場演講背後的種族與年齡形象值得叩問:因為她的意見在女性主義學圈內已經流行二三十年了,但一堆學院內或是公民團體的女性主義者,講了幾十年的話,大家都不理不睬;一個美麗的白人年輕女性站出來,眾人就這麼開心。是不是因為男性大眾還是習慣讓美麗溫柔的女性說服、邀請,而不是被那些「強勢」的女性主義者要求實踐性別平等呢?但「平等」難道不該是一種根本不必誰來說服、邀請、要求的自省嗎?推特上甚至掀起一陣 hashtag #HeforShe 的風潮,一堆男演員因為支持這個活動而獲得輿論一致讚賞,直到全世界都 #HeforShe一圈回來,才發現2015奧斯卡的入圍名單種族與性別多樣性皆消失,白男人還是主流。溫馨的口號宛如一場美夢。

在這個氣氛下,「女性主義」形成一種競賽也是理所當然。女性基金會(Ms. Foundation for Women)與柯夢波丹雜誌就在網路上舉辦票選,讓網民選出她們心中的「2014年度女性主義之最」。艾瑪華森不負眾望打敗碧昂絲和其他女性,成為了「2014年女性主義之最」。對啊,如果女性主義也是可以賺錢的工具,那麼誰不想當那個形象既良好、又能賺比較多錢的人呢?畢竟流行文化行銷在做的事就是賣東西。它不是慈善產業,更不是理論課啊!因此連黑人男性歌手菲威廉斯(Pharrell Williams)都來參一腳,說自己也是女性主義者。但大家並沒有忘記他多愛在自己的歌裡面稱呼廣大女性同胞為賤人(Bitches),甚至和歌手羅賓西克(Robin Thicke) 合作的單曲《Blurred Lines》還獲得「強暴國歌」的頭銜呢。(然後西克上節目表示,這首歌其實充滿了女性主義思潮,大家可以自己評斷一下他到底是不是很充滿性別意識。)

◎最潮der女性主義排行榜,你今天第幾名?

女性主義過去在大眾文化圈裡一直不太成功,現在卻跟奧斯卡小金人一樣炙手可熱,但是,這就是我們要的女性主義嗎?

追根究底,女性主義不是一項比賽,它是一種思想與實踐,以此抵抗各種性別不平等的場景,並進一步達到日常生活與社會結構的改變。因此,它不可能成為一項比賽,因為這個世界不會在選出「女性主義第一名」後就世界大同。用「排名」來談哪個人比較女性主義,根本沒有意義,也不可能有誰「比較女性主義」或「不夠女性主義」這種說法。女性主義不是積分排名的事。但流行文化為了銷售與販賣,便需要選出一個「最」女性主義的人,用這個商標來販賣產品,就像音樂或票房榜上的冠亞季軍。

我當然認為大明星們可以自稱女性主義者,他們也的確正在進行性別平等的實踐,例如是碧昂絲參與及主導的 Ban Bossy 行動,就是很不錯的嘗試。或是奧斯卡影后艾瑪湯普森親自下海拍了一系列反強迫性販賣的宣傳影片。性別與族群多樣性在二十一世紀終於成為一個議題,甚至是可以賣錢的議題,因此一不小心就變成用來推銷商品的手段,甚至變成了商品本身:只要我喜歡OO/只要我買了OO,就自動成為「pro女性主義」的圈內人,至於理論的功課與實踐的攻克?那是什麼可以吃嗎?

於是,請讓我再重複我說過的話(不好意思,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段話):「當女性主義變成一種行銷手段,2014就成為一個當你真心想要成為女性主義者,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的年份。」但當你跳完《Single Lady》,轉了推特的 #HeForShe,感到自己女性主義排名與積分大量上昇後,那個由白人男性掌握的好萊塢和一群男人唱的強暴國歌,還是在那裡等著第一名的百分百女性主義者去面對。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