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的服從VS自由的反抗 生命的意義建立在什麼之上

0

文 / 劉維人

華卓斯基姊妹的《V怪客》如今已經成為政治反抗的經典電影,主角V配戴的蓋伊福克斯面具也從此成為人民抗爭的重要符碼:匿名者、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香港反送中等當代重要事件中都不斷出現;而V的這句名言也傳遍了無論有沒有看過電影的每一個人:

「人民不該害怕政府,政府才該害怕人民」。

電影版《V怪客》改編自艾倫‧摩爾和大衛‧勞埃德的同名漫畫。描述近未來( 電影於2005年上映,片中的年代是2020年)的英國落入極權統治,政府查禁各種藝術作品,人民失去言論自由和許多人身自由,同性戀、非白人、異議人士、以及各種可能「威脅」政權的人,則被秘密警察套上黑頭套送入集中營,從此人間蒸發。政府的爪牙遍佈大街小巷,像著魔一樣複誦不知所以的口號:「英國必勝」。

原本對政治毫無興趣的平民百姓艾薇,在一連串的因緣際會之下,捲入了神秘面具紳士「V」的起義計畫。之後又在V非常極端的「改造」過程中了解到意志與精神的重要,擺脫了對於政府暴力威脅的恐懼,知道自己必須決定自己如何活著,又要如何死去。

在此同時,V陸續暗殺了一系列之前曾經在集中營迫害他的政府高官,並揭露政府之前的惡劣行徑,讓人民看見成功反抗暴政的可能。最後在11月5日的晚上,艾薇引爆了國會大廈,成千上萬的人民則呼應V的號召,戴上蓋伊‧福克斯的面具走上街頭爭取自己的自由。象徵極權壓迫的國會大廈,就這樣在壯美的《1812序曲》,以及無數人民眼底的希望之中化為灰燼。

截圖取自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yUl9M_7vc

強人政治與小確幸的牢籠

雖然電影版的重點,都集中在高潔而帥氣的V對抗極權政府的過程,沒有去敘述許多政府高官為什麼作惡,也沒有直接解釋為什麼V要用囚禁虐待的方式才能讓艾薇擺脫恐懼重獲新生;但華卓斯基姊妹依然給了一個還算合理的設定,去陳述國家如何變得極權,人民如何喪失曾經擁有的自由。而這個機制在疫情與人權拉扯、民主陷入危機的當代,顯然非常重要。

電影中的世界充滿動亂,英國則在14年前陷入存亡危機。當時極右派集團「北方之火」趁機以強人之姿獲得民眾支持,奪取政權,鎮壓所有異議;此外更用他們在慘無人道的非法集中營中研發出來的生化武器攻擊自己的國家,讓全國上下陷入病毒威脅,於是人民就為了保命而捨棄人權和自由,允許執政當局擁有毫無上限的政治權力。暴政就此逐漸成形。

聽過納粹崛起故事的觀眾,想必對這項設定相當熟悉。諷刺的是,這些現象近年來也陸續發生在現實之中,尤其在COVID-19肆虐之後,各國政府擴權、違法限制自由、侵犯人權等等問題更是雨後春筍。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大堆毫無公民素養的民眾倒向強人政治,期待「英明有為」的政府出來控制局面,讓經濟和健康快速恢復正常。

至於政府的防疫措施是否真的科學?執行單位如何處理民眾個資?確診足跡的處理方式是否會引起恐慌造成汙名?大部分的民眾都不在意,討論過程大都很快地淪為「如果不挺政府的話疫情就會擴大」這種假二分,完全忘記了真正民主的第三種選項:用開放政府的原理讓人民參與討論,找出比現在更好的方法並要求政府改用,藉此讓政府繼續控制疫情,同時阻止日後擴權的隱憂。

截圖取自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yUl9M_7vc

有時候,選擇要如何活下去,比能不能繼續活下去更為重要

我們必須了解這層關係,才能思考為什麼小市民艾薇為什麼既會幫助V逃離警察,又在看到V的暴力行徑之後一度背叛。而平時溫柔優雅的V,又為什麼要用虐待艾薇的方式,讓艾薇不再害怕政府的暴力。

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們,生命中並沒有比日常小確幸更為重要的東西。擁有槍桿子、金錢、權力的人只要以我們的安全與身體為威脅,就可以將自由、平等、思想、正義輕易奪走,讓我們淪為實質奴隸。

當然,V並不需要用虐待的方式才能讓艾薇明白這項道理,但看看身邊的現實世界,我們還是會發現絕大多數人即使看過了許多傷害生命價值的真實案例,依然不願意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守護權利;依然下意識期待大有為的政府,甚至妥協於那些刻意迫害人權的流氓國家。

民主的價值以及失去民主的代價真的沒有那麼容易讓人理解,所以自古以來的獨裁者和極右派,才能一次次用強人政治與國家榮光為理由,以類似的方式捲土重來。

電影版的美麗與哀愁

但說到這裡,就勢必得提到電影版改編方式造成的遺珠之憾。華卓斯基姊妹在改編的過程中也將《V怪客》在地化,將原作1983年所批判的英國柴契爾國家榮光,改成2005年美國在後伊戰時代的違法虐囚,同時也更強調了迫害少數族群與性別的問題。這部分非常成功,美國觀眾在電影中看到關塔那摩監獄的黑頭套,應該都相當有感。

但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知道,無論是電影還是原作,《V怪客》所敘述的反抗都不只是拒絕政府介入個人生活;作品中政府淪為極權的主因,也不是因為政客籌畫陰謀或者國家陷入危機。《V怪客》的世界之所以會變成歐威爾式+賀胥黎式的反烏托邦,是因為人民為了保障一時的安全,而讓渡了政治權力,不再為公領域的面貌負責,不再阻止不公義的行徑。

正因如此,原作多次提及選擇的權利絕對不能讓渡出去。原作的V在劫持電視台的廣播中,甚至直接指責民眾「你們指派了那些邪惡的人,讓他們幫你做決定……你們數百年來一再犯下相同的致命錯誤,在我看來根本就是故意……你們鼓勵那些人心懷鬼胎,又毫不質疑的接受他們的愚蠢命令。」就連故事最後的結局,都不是由V呼籲民眾共同上街抗議,而是由終於理解V政治理念的艾薇戴上V的面具,告訴人民「明天唐寧街將被摧毀,之前的一切都會落幕。今晚你們必須好好選擇,之後要掌握自己的人生,還是要重回鎖鏈之下。」

但這些在電影版中都刪去了。原作的重點放在每個公民都該負起政治責任,電影版則放在基本人權不容侵犯;原作的極權壓迫來自穩定的安逸和社會集體的榮光,電影版則來自強勢政客的恐怖陰謀。用原作編劇艾倫摩爾的話來說,原作討論的是法西斯主義(集體委任)與無政府主義(個別負責)之間的永恆對立,電影版則變成新保守主義(大政府的違法擴權)與美式自由主義(個人拒絕國家干預)之間的衝突。

對此我個人是認為電影版可惜了一點。畢竟如果每個公民都獲得了反抗的勇氣,但抗議的目標卻只是在拒絕政府給出的選項,而沒有自己去訂出選項要求政府照做,那麼塑造選項的按鈕依然在政府跟利益集團手上,那些善於操弄分化的財團和政客,依然可以無視我們的意志,改變我們的環境。

當然,原作的敘事方式並不普羅,V的政治理念對一般大眾而言門檻過高,故事結局也過於消極,所以雖然早在1989年就結束連載,卻直到電影版推出之後才爆紅。在這部分,華卓斯基姊妹在改編中所做的美國在地化、將V改得更有人性、改變艾薇的出身讓兩位主角有更多互動空間、以及將結局改成社運希望的做法,的確都是相當有用的推廣技巧。電影版的問世,對於讓更多人接觸這部作品功不可沒。

如今電影版也經過了16年,劇中諸多關於穩定與自由、國家安全與個人人權、外國威脅與政府擴權之間的拉扯,也正在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各地真實上演。在意這些議題的人,不妨重溫電影版V怪客,並跟原作相互對照(原作的正版翻譯今年剛好出版),更能激盪出許多對於民主的深刻思考。

截圖取自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yUl9M_7vc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是我國唯一典藏影視聽資產專責行政法人機構,以強化影視聽資產典藏研究修復推廣、實現資產公共化任務為宗旨。為「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FIAF)正式會員,前身為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及「國家電影資料館」,成立迄今已逾四十年。在14座片庫中典藏計有電影膠片約2萬部、影視聽文物逾20萬件,自2008年起開始數位修復業務,至2019年高階數位掃描171部,合作修復42部,自主修復8部電影。致力於透過數位修復技術搶救保存影音檔案,以影視聽媒介保存記憶、典藏歷史。除以推動與保存臺灣電影藝術文化為首要目標,為建立台灣電影面向國際市場橋梁,國影中心自104年起,將積極扮演海外市場推動使者、溝通者等角色,協助台灣電影、紀錄片作品國際行銷任務。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