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俗女養成記》導演嚴藝文:一肩扛起製作人和導演責任,為自己為台灣影視試出一條新路

0

北藝大劇場研究所畢業的金鐘迷你劇影后嚴藝文,前半生一直以精彩的演員及演出為人所熟知。她算算自己從劇場轉戰影視已經約莫十七、八年,除了在2015年以《天使的收音機》的媽媽角色拿下金鐘外(事實上當年她一人就佔了該獎項的兩個入圍名客),更曾先後以《愛.回來》、《在河左岸》、《我綿一家人》等戲劇演出入圍金鐘獎,說她是金鐘常客的硬底子演員絕不為過。

今年嚴藝文甘心在《俗女養成記》裡客串一個媒人婆的小角色,因為她這次不只是演員,她是養成《俗女養成記》的最重要舵手之一,這次她從選題、編劇到導演一手包辦,自己也身兼製作人、自掏腰包補足不夠的製作費;從豪華的北藝大演員陣容來看,她也幾乎是實質的選角指導。過去在銀幕前總是扮演母親角色的嚴藝文,這次一手拉拔大的不是劇裡的小兒小女,而是整部《俗女養成記》,究竟是什麼樣的契機讓她選擇從幕前走到幕後,從演員走向編導製之路,與陳長綸導演共同帶來讓人驚喜連連的《俗女養成記》呢?

個性慢熱的嚴藝文 自忖似乎永遠難以真正適應影視演員工作

問起嚴藝文怎麼會想要跨足編導、選擇這份艱難的任務,在我眼中無疑是個成功演員的她,首先給出了一個很讓我驚訝的答案:「我覺得我的個性好像不是很適合當演員。」緊接著她又很誠實地追問了一個我也答不上來的問題:「什麼是成功的演員?好難定義,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成功的演員。」

從劇場轉影視已經十多年,嚴藝文靦腆地笑說:「現在才說自己不適合好像有點奇怪,但我從開始拍戲以來,就發覺我的個性實在不太適合去面對那麼多人。在演角色的時候當然沒問題,但回到我自己要去面對劇組或媒體的時候,其實我都是不適應的。」事實上就像《俗女養成記》慶功記者會結束後,她就開玩笑地跟演員們說:「下標都是床戰什麼的,我也不知道怎麼會變這樣。」

很難得遇到一位成名的演員,仍然願意如此誠實、如此沒架子地分享自己在演戲第一線時承受的壓力,她坦言前兩年開始想轉幕後,跟覺得自己無法適應幕前工作有關。嚴藝文臉上仍帶著笑,但話中卻坦白自己身為演員的瓶頸,有些是外部的壓力,有些則是由內而外產生的困頓。

外部的壓力自然來自她拿到的劇本、飾演的角色和合作的劇組,嚴藝文苦笑說:「我現在42歲,但常常拿到的角色都是媽媽,也都需要我超齡演出。常常定裝的時候定完導演說:『欸,好像年輕了一點?』然後劇組就會說:『沒關係,她可以用演技克服的!』」她心中難免有些困惑:為什麼被找來超齡演出,最後壓力又回到自己身上?她也以身為演員的角度補充道:「其實講一句『用演技克服』很簡單,但變成所有的壓力我要扛,我有時候也會覺得不平衡。找我來超齡演出這個決定不是我做的,劇組常常其他的支援力道如特殊化妝也不一定很專業,所以最後是我自己一個人要面對這件事。」她也幽默說道:「而且拿了金鐘之後,我不只要演好,大家還會期待我有更多的驚喜出來,但是如果我拿到的劇本就是功能性的媽媽,我也不知道我要怎麼樣才能演到讓大家有驚喜?」

而拍戲十多年的她也很誠實地透露:「到現在我仍然覺得在鏡頭前演戲、在劇組拍攝時當演員的壓力真的很大。至今我每次拿到新角色、進入新劇組的開拍前一天晚上都是睡不覺的,十幾年來沒有變過。」她自己過去也一直認為這是個調適的過程,比較慢熱的她認為慢慢地應該會適應這樣的節奏和環境,但她苦笑道:「結果十幾年來我發現自己的緊張一如既往,完全沒有減少,所以就開始思考我是不是不適合這個位子,開始想轉到幕後。」

她也笑著補充道:「其實我真的很佩服影視演員,常常需要跟陌生的演員演情侶,甚至可能第一天遇到就要拍親密對手戲,我真的比較慢熱,這個我真的沒辦法。」因為在劇場的演員不會遇到類似的狀況,劇組成員都是一起討論、練習、排戲,在前置到彩排的過程中慢慢熟悉、慢慢摸索,然後才會進入正式演出,嚴藝文的心路歷程,也隱約折射出台灣劇場和影視製作節奏文化之間的落差。

同時擔任製編導 嚴藝文:「希望可以改善過去身為演員時覺得欠缺的地方」

除了出自個人性格和生涯規劃的理由外,嚴藝文也正色道:「自己在擔任演員的時候,常常會覺得有些地方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所以過去自己當演員時希望劇組可以做的事,我這次既然有機會身兼製作人、導演,我就盡力去做到好。」

嚴藝文不諱言地表示,第一個當然希望劇本好、台詞好,第二個是希望工時能夠舒服正常,而她也很感動整個劇組由此而來的向心力。她一一分享道:「首先當然就是我一定是十集都寫完,劇本完整寫完修好後,才開始進入前置,讓每一組、每個演員都很清楚自己在戲裡面的角色是什麼、要做哪些事。」同時她也很驚人的做了一件台灣電視劇少見的事:「而且我真的不喜歡過去電視劇那個三、五天給一次表的習慣,我前置期就先把開拍兩個月全部的拍攝表先拉清楚。當然排出來不是不能改,總是會有些突發狀況,但至少先讓大家都很清楚接下去的安排是什麼,我覺得這非常重要,不會做不到。」

除了在管理安排上盡量做到井井有條外,嚴藝文當然也直接針對工時做出調整:「我覺得我很慶幸自己就是製作人,我想要讓大家每天就是工作12小時以內不要超過,即使有些多出來的製作費,我願意負擔,畢竟這部戲本來就是因為自己想拍,也希望可以做到一些以前想做的事,所以我就不那麼計較賠錢與否,先想把事情做好。」而她也笑呵呵地說:「我很幸運,嘗試的結果也有好的回報。讓劇組和演員都能有充分的休息,腦袋清楚體力充足,其實我們效率很好,幾乎每天都十小時就收工,而且最後我提早五天殺青,就把原本預計多花的錢又補了回來。」

而這次即使在經費拮据地狀況下,仍然選擇找這麼多專業演員來演出,甚至連客串角色都星光熠熠,背後也是嚴藝文身為演員時曾看到的缺失。她坦言:「我印象很深刻,有次拍一部戲我演護理長,有個臨時演員有一句台詞,很簡單但講不好,一直卡在那,我也很困擾。常常拍攝現場為了要解決問題,就變成要改戲,讓我們去帶臨時演員,但其實有時候看似些微的改變,在角色上就變得很不合理。所以我就一直希望如果我自己拍戲,我希望全部都用專業演員,也才不會讓觀眾出戲。」

從原著與江鵝發想出現代線 情節對白不一定用想的更可能直接用演的!

嚴藝文當時選擇散文集《俗女養成記》來改編,她笑著回答我的問題:「你說的沒錯,從散文到劇本的改編真的是很大的工程,但我當時會選這本書就是因為真的喜歡,所以就做了。」嚴藝文表示當時因為想轉幕後,就開始密集找題材,看了很多書,「但只有這本真的是我一讀就欲罷不能的讀完,自己就很想做,也想說既然它這麼吸引我,一定是有原因的,就想把那個部分傳達出來。」

原著散文集的內容其實多半是江鵝寫童年台南的回憶,嚴藝文表示:「所以本來確實有想過只做童年的部分,但後來覺得這樣還是不對,因為我們看到書的時候會覺得很犀利又幽默,就是因為有她現代的視角,所以後來就決定還是要拉出一個現代線。」

決定要做現代線之後,嚴藝文就從書中最末篇〈六年級女人,你好嗎?〉開始發想,她提到:「在看那篇文章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心有戚戚焉,我就想到有次林志玲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的新聞見報,我就跟朋友在討論天啊連她都覺得自己一事無成,那我們這些其他人怎麼辦?跟那篇文章裡江鵝寫的感覺完全是相符的,所以就想要創造出一個『一事無成』,沒有走進傳統婚姻等框架,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的一個魯蛇六年級女人。」

而陳嘉玲角色設定和辦公室特助的身分,有許多養分來自江鵝本人。嚴藝文大讚江鵝真的是妙語如珠,超級厲害,一心想延攬她進編劇團隊,但跟先前《花甲男孩》的狀況類似,江鵝認為劇本創作真的非常專業,她婉拒了編劇的職位,但非常慷慨地跟編劇團隊分享自己生活的點滴,一點一滴都慢慢轉化在劇本裡,嚴藝文就特別提到:「像陳嘉玲的OL生活,很多養分都是從江鵝來的。她自己因為英文很不錯所以確實就是擔任類似特助的職位,她常笑說自己是應徵中翻英,但實際都是台翻英,還超好笑地形容特助生涯就是『一口砂糖一口屎』,真的是太犀利。」陳嘉玲優雅氣質特助外表下各種逗趣出包的「意外」,就是從江鵝這樣的點滴慢慢建立起來。

而《俗女養成記》生動自然的台詞之功勞,嚴藝文著實功不可沒,她表示:「我有夥伴一起寫,但最後我自己台詞都還會再唸過修過。」她更道出相當令人艷羨的「寫對白」幕後花絮,她笑說:「有時候寫群戲的時候,對白很多很複雜,我懶得全部一個人慢慢想,我就抱著筆電跑去謝瓊煖家,因為她跟我很熟,然後就說『來,你演三個、我演三個』,演一演再把台詞謄到劇本裡。」劇本的台詞因此都真的是「人話」,這在推動劇情和表演上都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而第一次當導演就挑戰喜劇的嚴藝文,也很清楚地說:「我覺得台灣其實沒有成熟的喜劇,喜劇很難,但我認為最好的喜劇真的可以又好看又講出很多人生的幽微之處,我自己就是《六人行》和《摩登家庭》的忠實觀眾,可以一看再看,所以自己的作品就想做喜劇。」她也很清楚台灣過去喜劇跟戲劇的結合還不夠成熟,所以不少地方她用類似劇場即興地方式來補足,像她提到:「第一集陳嘉玲參加婚禮離開那段,我原本就設定好『三進三出』的情境,但『三進三出』要怎麼做,是在現場即興出來的,那個『金蟬脫殼』的設計,完全是現場看到那個外套才想到的。」這也是另一個嚴藝文劇裡都得是專業演員的理由,即興的喜劇笑點,需要劇場演員的經驗和默契才能完成。嚴藝文也坦言:「如果劇本和台詞不好笑,演員演出來絕對不會好笑。」

除了大人演員,談起大量的小朋友演員,嚴藝文也搖頭苦笑說:「小朋友演員真的是不同的生物沒錯。」面對小朋友演員,她說她最常逗她們開心、自己先演她們看,在「寓教於樂」的狀況下激發出小朋友不同的表演潛能。像她舉第二集兩個表姊妹看電視那場戲為例,嚴藝文笑說:「電視裡面沒有畫面,你知道她們兩個看什麼在笑嗎?是我在電視機前面搞笑,讓她們自然笑到很開心,那場戲就這樣完成了。」

最後嚴藝文特別向觀眾分享道:「其實我自己覺得前兩集還在熱身,有些節奏和融合還不是那麼成功,我真的要跟大家說第三集之後我覺得好很多。」針對台劇觀眾有些人反應劇情似乎有點沉重「哪是喜劇」,嚴藝文也特別回應道:「喜劇是想讓大家輕鬆的看,但看完後大家各自有什麼滋味就不一定了。」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唸過台大外文、台大台文,都成了逃兵,現為自由寫手,從企劃編劇、影劇評論到採訪紀錄,只要是喜歡的東西無一不能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