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劣的故事、平板的角色、不存在的演員火花,以及參差不齊的場面,《MIB 星際戰警:跨國行動》(以下簡稱《MIB 跨國行動》)試著要把一個前後橫跨二十年的 1.5 線電影系列重新活化,呈現給新一代的觀眾,結果卻是新瓶裝舊酒,容量更大標籤更新潮,但內容物反而更顯得走味難以入口。想像《變形金剛:最終騎士》,卻沒有麥可貝的視覺才華與奇觀,便是《MIB 跨國行動》的窘境。
表面上,《MIB 跨國行動》承襲了前兩集《MIB》的框架:一樣是菜鳥配老鳥的探員組合(還剛好一黑一白)、一樣有著藏身於日常中的外星人、一樣有某個微不起眼卻足以影響宇宙命運的物件,連台詞都有些許向前作致敬的意味,簡直像是是編劇看了系列的誠實預告,然後從中獲得靈感。
然而阿特馬庫姆與馬特霍洛韋這對編劇檔交出來的劇本,荒腔走板都不足以形容(被棄用的《忍者龜》劇本不說,可以在《制裁者2》和《變形金剛5》之後依舊工作邀約不斷,只能說好萊塢真的是個很夢幻的地方)。先不論有樣學樣的成分,本片從設定、角色到發展彷彿是三個劇本打散重新排列組合的結果,充斥著半調子的危機,虎頭蛇尾的人物發展,以及不知所云的轉折,遑論什麼驚心動魄的宇宙危機。
而受制於故事本身,泰莎湯普森與克里斯漢斯沃兩位早已證明過自身多變性與喜劇天份的演員也沒有什麼發揮空間,湯普森靠著一號表情撐完全片,漢斯沃燃燒自身魅力照亮電影讓人感觸良多,湊在一起更別想有什麼火花,這不能怪演員,如此支離破碎的故事連理解角色彼此關係都有困難,還說什麼角色的化學效應?庫梅爾南賈尼的配音都還有梗些。也不意外,南賈尼的小小外星人,最後成了全片最大亮點。
在《MIB 跨國行動》之前,蓋瑞葛雷已經靠著《衝出康普頓》與《偷天換日》,證明自己有一定拍攝實力,但就本片而言,成果更像是某位從獨立電影轉戰商業大片的菜鳥導演,雖有大量海外場景,但差強人意的拍攝質感反而讓電影顯得小格局並廉價,從動畫到背景聲音也有著濃濃中國影響(怎麼不讓角色喝個舒化奶呢?),最後高潮則是不折不扣的反高潮。必須說,本片有部分反派的設定與現身令人驚艷,而這曇花一現,只讓後面失望感則更加劇烈。
從招牌黑色西裝,到一以貫之的片頭字體,《MIB 跨國行動》所受到最大的「影響」,絕非是前面三部作品,而是片頭逐一列出製作公司時,出現的騰訊與那隻企鵝:如果不是為了中國市場,該如何解釋彷彿移植自《捉妖記》的特效?如果不是為了中國市場,該如何解釋本片看似延續系列精神,卻與系列特質背道而馳?如果不是為了中國市場,該如何解釋大而無當、重量不重質的場面,或這樣一個當初反應平平的系列,有重開機的必要(雖然這點其實好萊塢到處都是)?
最後,《MIB 跨國行動》提供給你的可能不是勾起回憶,而是想消除記憶的慾望。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