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異裂》:自掘墳墓,聰明反被聰明誤

0

一如《異裂》裡頭,那有著多重人格的「野獸」,一路走來,影壇似乎有著兩個奈沙馬蘭:一個崇拜經典、拍攝穩健,熟諳類型元素語言的導演奈沙馬蘭,拍過劃時代的《靈異第六感》,也能在低成本恐怖片的限制間玩出《探訪》與《分裂》的一片天地;另一位則是鄙視影評、語不驚人死不休、熟悉類型又看輕類型的編劇奈沙馬蘭,《陰森林》的時候只是讓人莞爾,《水中的女人》與《破天慌》則讓人無法分辨這究竟是一場鬧劇,還是導演有其他想法。

《異裂》某種程度上可說是兩位奈沙馬蘭的戰爭,只可惜編劇那一面終究占了上風,讓本片空有《分裂》打下的基礎,幾部片下來的期待卻在此瞬間揮霍殆盡,留下的只有錯愕與不勝唏噓。 雖然接在《分裂》之後,但《異裂》正確說起來更像是有著《分裂》角色參與的奈沙馬蘭 2000 年電影《驚心動魄》正宗續集,描述《驚心動魄》裡發現自己有可能刀槍不入的大衛,以及《分裂》的野獸,兩人雙雙被捕,被送到精神病院接受觀察與妄想症的治療,而精神病院的另一位病友,便是同樣來自《驚心動魄》、絕頂聰明但身體脆弱的「玻璃先生」。玻璃先生意識到大衛與野獸之間關係,可能是證明自身理論的關鍵,一場關於超級英雄和漫畫文本的辯證的就此展開。

先不論為何有人會覺得當年票房與口碑評評、距離現在已經將近二十年的《驚心動魄》,有拍攝續集的必要性,《異裂》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既想當一部另類的超級英雄電影,又想要解構超級英雄電影。上述野心本身不是缺點,但當奈沙馬蘭將電影純粹視為正反辯證的個案研究,則《異裂》便很難讓除了導演或系列死忠影迷之外的人提得起勁。

過多單薄且存在毫無意義的角色、刻意為之的漫畫文本和眼前故事互文、一系列的正反對應,加上構思有趣然而實際執行拙劣不堪的電影後三分之一,以及最後簡直像是反串的轉折(要讓人相信有超級英雄,似乎可以有其他方法?只是題外話),多數時候,《異裂》只是呈現奈沙馬蘭自溺且自以為是的一面,將一切形塑成有著改變世界、生死交關的重要性,但究竟誰想要買票進場,看三個理論上潛力無窮的角色,坐在病床上或椅子上喃喃自語一個小時,恐怕只有導演內心才有答案。

連帶的,本片也白白浪費了多位演員的存在。布魯斯威利與山繆傑克森多半時候只顯得狀況外,就連傑克森招牌的酷勁在此也僅是曇花一現;安雅泰勒喬伊與莎拉寶森在此之前都有不只一部出色的作品,但喬伊的角色在本片只讓人覺得莫名(以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寶森則多數時候像在夢遊,唯一相對有所發揮的,僅有詹姆斯麥艾維,但若說《分裂》的多重人格玩得煞有其事,本片過於依賴麥艾維的轉換,卻是明顯的邊際效用遞減,到頭來更像是各種怪癖大集合,而非任何像樣的整體。

當然,純粹就一位導演,奈沙馬蘭在拍攝上依舊頗有可觀。不管眼前的故事再荒謬,奈沙馬蘭無論是構圖或運鏡皆是沉穩中帶點奇異的趣味,時不時並有種向《沉默的羔羊》致敬的意味,大量主觀鏡頭的使用有著催眠般的魅力,攝影也讓再簡單也不過的場景都有種難以言喻的詭譎感。比較可惜的是,不知是預算或技術使然,奈沙馬蘭營造氣氛的功力或許絲毫不減,動作調度則是平庸草率,讓片尾的高潮戲理應要成為電影概念的核心,成果卻彷彿是小朋友在草地上泥巴仗,僅能用少數的特寫鏡頭掩蓋過去,讓電影的一板正經更加荒謬。

《異裂》提出了有趣的問題(萬一超級英雄只不過是妄想症呢?),卻無法用有趣的故事加以映襯,讓電影只是形式上的有趣,而非實際內容的有趣。奈沙馬蘭是聰明的,但在本片,他的聰明反而為他再珍貴也不過的電影宇宙自掘墳墓。正如片中的角色、衝突和世界觀,這理應要顯得超凡入聖的,結果卻只是妄想罷了。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生活環繞電影、影集、古典樂與吃喝存在的不務正業上班族。努力做一個假文青,但每每淪為不甚好笑的脫口秀藝人。經營有 P is for Picture 。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