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ony
法國尼斯陽光明媚,坎城紅毯星光熠熠,在最後一部土耳其名導錫蘭的《野梨樹》放映完畢後,也宣告第 71 屆法國坎城影展即將進入尾聲。每年影展重頭戲勢必是最後一日的頒獎典禮,金棕櫚也將從主競賽影片中挑選而出。
坎城影展每年會在典禮頒發七個獎項,包含最高榮譽金棕櫚獎(Palme d’Or)、獲得評審團高度肯定的評審團大獎(Grand Prix)及鼓勵性質的評審團獎(Jury Prize)。另設有最佳導演(Best Director)和最佳劇本(Best Screenplay),演員部分則分為最佳男、女演員(Best Actor/Actress),影展並沒有切確入圍名單,而是讓所有參與電影演出的主要男女演員,皆有機會角逐該獎項。
根據坎城影展獎項規則,一個獎項基本只能讓一部影片獲獎,尤其金棕櫚獎不可以並列授予,一部影片更不可同時獲得超過一個獎項。但如果獲得最佳劇本或評審團獎,評審團可讓該部影片多獲得一個演員獎項(男或女擇一)。因此,意味著金棕櫚獎、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的影片,也不可能再獲得其他獎項。其餘關於並列部分,則是回到評審團成員的討論範圍,經過討論方可共同決議。上一次並列給予的例子,即是第 70 屆坎城影展的最佳劇本獎(《聖鹿之死》和《你從未在此》(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
比起上屆,第 71 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可說是強片如林,不到最後都不知道獎項該歸屬何處。繼開幕片阿斯哈法哈蒂的西語片《人盡皆知》評價低迷,隨後埃及新銳導演 A.B Shawky 的首部作品《Yomeddine》同樣不如預期,第三部才讓聚焦在蘇聯搖滾教父維克多崔的《Leto》大放異彩。穿插 MV 音樂讓影像活現,於黑白影像添加顏色奇想,利用音樂搖滾的反叛突破,去衝擊蘇聯時期的封閉鐵幕。而被政府控告涉嫌貪汙囚禁於家的奇里歐西里布尼卡夫(Kirill Serebrennikov),他的「無法出席」更成為當晚紅毯的焦點。
不過,當眾人推崇《Leto》可拿大獎之時,一波波重磅影片更陸續來襲。《依達的抉擇》波蘭導演帕貝爾帕夫利柯夫斯(Paweł Pawlikowski)的新作《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更開啟國內外一致的好評,採用 1.37:1 的微妙比例,讓置於冷戰歷史軸為輔,撇除煙硝與戰火,透過音樂來往的交流與生活不易的奔波,傳遞出一段靜謐動人的愛戀離合。高度評價也成功讓《沒有煙硝的愛情》獲得金棕櫚獎的呼聲,同時女主角尤安娜庫立克(Joanna Kulig)也獲得最佳女演員的肯定。
同樣有金棕櫚呼聲的,也來自《蜂蜜之夏》義大利女導演艾莉絲羅爾瓦雀(Alice Rohrwacher)執導的《Happy as Lazzaro》,電影首映後,評價一致認同她祭出一部曠世傑作。影片的哀傷故事宛如快樂王子,在魔幻寫實下的穿越時空,單憑一張善良臉孔的純樸,即不語地反映時代變化,屆此回望義大利從農村到都市化的發展變遷。當昔日被寄託的苦力,如今成為家庭鄙棄之人,金錢與友情所呈現的熱情與冷漠,都透過首次登上大銀幕的男主角Adriano Tardiolo 所散發的純真,包裹聖體縈繞聖光,詩意性將精神傳遞而出。《Happy as Lazzaro》也隨即成為評論家們的預測首選。
南韓名導李滄東睽違七年的大作《燃燒烈愛》(Burning),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穀倉》,成就一部探討階級、生命與社會,且影像極富調度與詩性的犯罪懸疑電影,中外媒的極高評價,紛紛以「大師傑作」讚嘆此部電影,一舉給予他 3.8 分的場刊評分(滿分 4 分),更打破《顛父人生》才在 2016 年所保持的 3.7 分。然而,李滄東的金棕櫚呼聲卻沒能比《Cold War》和《Happy as Lazzaro》來得高,眾人則寄予該片可拿下評審團大獎或最佳導演,又或拿下評審團獎和劇本獎,讓片中演出出色的劉亞仁,能成功獲得最佳男演員的殊榮。
今年可謂之亞洲大年,前有李滄東的高度好評,綜觀 Screen 場刊的評分,目前第二高則座落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新片《小偷家族》,該部作品可謂是枝裕和的集大成,故事雖旨在偷竊家族,但事實仍維持他的風格,將重心聚焦於家庭親情間的磨合與理解。溫情不失扭轉,自然也不過於賣弄,拾回是枝裕和所有作品的過往片段,不只是小男孩城檜吏頗有當年《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柳樂優彌的風範,片中的安藤櫻更是交出一張精彩的演技成績單,分分鐘勾動觀眾心弦。
同樣作為亞洲地區,也是中國唯一代表的賈樟柯,《江湖兒女》再次席捲西方影評人的愛戴。但巧的如同是枝裕和,《江湖兒女》不難看出賈樟柯也延伸自己的宇宙,當《任逍遙》、《三峽好人》、《二十四成記》、《山河故人》皆能於影片中歷歷在目,賈樟柯以「江湖」的興衰回應人情的存在消逝,更重新扣回該片最早的定名「金錢與愛情」。而以趙濤為主戲的《江湖兒女》,在影展中期也將趙濤捧為最佳女演員的候選人。
然而雖然強片雲集,但評審團大獎(或金棕櫚獎)有更好人選,這部就是來自高齡 88 歲的高達新作品《The Image Book》。如果說《再見語言》讓高達重新詮釋何謂電影的本質,那《The Image Book》更是展現什麼是剪輯「蒙太奇」的最高境界。大量紀實素材拼貼,重新註解影史片段,也變換不同左右聲道,圍繞在高達的喃喃自語中,最後又極富政治性批判西方人影像中的高傲,聚焦阿拉伯地區的生存現狀。或許高達的影像總讓人「一頭霧水」,但他在影像上的玩心、大膽不設限的突破,更適合拿下喜於肯定特別影像的評審團大獎。當然,高達也有機會憑藉此片,獲得他第一座金棕櫚,完成三大影展(柏林、坎城、威尼斯)的最大獎榮譽滿貫。
金棕櫚獎、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和評審團獎,最終應會不出這幾部來分,當然也要端看今年由凱特.布蘭琪所領軍的評審團口味如何。反觀演員獎部分,據聞讓凱特激動落淚,由《人妻衝衝衝》黎巴嫩女導演娜迪.拉巴基(Nadine Labaki)執導的《Capharnaüm》,更是讓片中小男孩直接榮登預測影帝寶座。他渾然天成的演技,自然真誠的哭笑,不僅拖著一個小嬰兒穿梭過黎巴嫩街頭、端看底層生活,也由孩童視角向無能為力撫養子女的父母發表控訴。
雖然許多人質疑劇作過於獵奇或煽情,讓該片產生較為兩歧的評價,但年僅 12 歲Zain Alrafeea 的精采演技卻讓觀者為之心碎,更是好過之前同樣有影帝呼聲──於義大利電影《Dogman》飾演復仇男主人的,以及史蒂芬.布塞(Stéphane Brizé)繼《衡量一個人》後,再次讓文森.林頓(Vincent Lindon)衝擊影帝,此次《At War》則將故事轉向關廠工人爭權運動,利用新聞素材、紀實影像,重建擬真的巴黎社會運動現場。
女主角部分,除了上述趙濤在前期的領頭與安藤櫻奪獎的暗湧,在最後一日的主競賽放映,卻讓女演員情勢有所逆轉。賽吉德沃茲佛的第二部長片《Ayka》,將故事擺在一位外籍女工的生存困境,與今年《Yomeddine》和《Capharnaüm》題材極為相似。當沒有身分證的社會邊緣人,如何找到金錢出路維持自我生計,影片採用似於達頓兄弟的手持攝影,跟隨著女主角Samal Yeslyamova的步伐,穿梭動物醫院作臨時工,回到被催債卑微的居住環境。面對剛產子完又被前老闆欠款的生心理折磨,《Ayka》呈現的日常,也準確從個人擴視群體的殘酷現狀。而另一女主角的人選,也可能落於賈法潘納西的《Three Faces》,此次找來貝荷娜絲.佳法莉(Behnaz Jafari),與他一同尋找一位拍攝自殺短片的女子下落。片中飾演明星的佳法莉,如何在有限的鏡頭角度下,臨摹出一位光鮮演員如何從自傲到放下的心境轉變。
綜觀而言,好片如林的擁擠,反觀前述的《Leto》縱使好評,但似乎奪得大獎的可能性已不高,不過或許依舊能獲得評審團青睞拿下評審團獎。此外,較為肯定性的獎項還有最佳劇本,美國新秀大衛勞勃米契(David Robert Mitchell)的《解碼遊戲》(Under the Silver Lake)或楊岡薩雷茲(Yann Gonzalez)執導的第二部長片作品《Knife + Heart》。兩者雖在影片整體不如預期,但前者模仿希區考克的驚悚解密,或後者結合迷幻 B 級犯罪懸疑的同志情色小電影,皆在劇本上展現極高創意,獲得獎項的機率也稍微提高。另一方面,評價更是兩極的日本新銳濱口龍介新作《睡著也好醒來也罷》(Asako I & II),透過一個女子遇上前後任長得極相似的男子,看似八點檔的愛情分合與抉擇,濱口卻能將原著改編得不落俗套,也深具個人特色,不無也是得獎的人選之一。此外,努瑞貝其錫蘭的《野梨樹》(The Wild Pear Tree)188 分鐘綿長地探討家庭與社會的世代差異,也得端看評審團們的喜好而定。
最終獎項將會歸屬何處?也將等待台北時間 2018 年 5 月20日凌晨 1 點 15 分頒發的第 71 屆坎城影展頒獎典禮結果揭曉,屆時官方臉書、Youtube 頻道也會同步轉播。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