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真是把無情的殺豬刀!瓊瑤名作《我是一片雲》成為新世代的靠片?

0

文/沈如瑩

我是去年看了《台北物語》,才親身體驗邪典電影(cult film)的魔力;也是去年看了《大災難家》(Diseaster Artist),才知道年年有人在金馬奇幻影展許願池寫下的《房間》(The Room)到底是什麼神片。

「靠片」初體驗:台灣電影的歷史時刻

像我這種普通的電影觀眾,得感謝金馬奇幻近年來引進一些奇形怪狀的電影,拓展觀影的(惡)趣味和(壞)品味;我甚至也認真地想感謝《台北物語》,這部片儼然是一部電影工作反教材,一口氣告訴我編劇、攝影、成音、美術、服裝如果不「各就其位」,那麼就算故事再好也會是個災難,本來理所當然要專業的各項幕後工作,一下子全部變得超級有存在感。

去年有幸躬逢其盛,坐在已經不知幾刷的觀眾之間聽著大家又笑又叫,打從心底覺得自己見證了台灣電影的歷史時刻。抽離那些動不動失焦的鏡頭、不明所以的過場、僵硬的演員表現,《台北物語》說故事的企圖心其實非常強,多線敘事各自演繹人性掙扎,貧富差距、愛慾糾葛、名利誘惑、生死課題⋯⋯,各種牽繫終將所有人齊聚一堂,成為全劇的高潮點。看得出導演黃英雄絕非刻意搞笑,而是非常認真在拍這部作品,但卻因為技術和技巧上的不足,誤打誤撞成就了台灣難能可貴的「靠片」。從某個角度看來,這或許是更高的成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d_TQFGPuA

從《房間》到《台北物語》,拙劣技巧背後的愛意

因為有了《台北物語》美好的(?)觀影經驗,又為《大災難家》一票演員的神還原演出驚豔,一確定金馬奇幻會引進《房間》就非常期待,最後也很幸運買到了此片及兩位主角再次合作的《人生超友事》(Best [F]riends)。兩片相隔 14 年,最明顯的差異是湯米維索演技似乎進步了些,好險仍舊保有一口充滿魔性的笑聲。相較於《房間》裡那些一點都不養眼(又滿溢 80 年代風格背景音樂)的床戲、粗糙的視覺效果、缺乏邏輯的台詞,《人生超友事》對我而言太過「正常」,不過劇情發展的確比較吸引人,有些期待續集的超展開。

很難不把《房間》和《台北物語》互相比較,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好萊塢與台灣電影之間的產業差異。《房間》固然也有失焦的鏡頭,但整體製作水準還是比《台》穩定,可見美國電影工業規模龐大與分工精細,《台》則顯示了台灣多年來以熱情和手工業支撐電影發展的模式。

除此之外,《房間》說穿了是一個三角關係的故事,相較之下《台北物語》在敘事和隱喻的企圖上都強大得多,許多粉絲在網路上倡議還給《台北物語》「應有的高度」,我雖不認為到達「神作」的地步卻也十分贊同。如果《房間》能夠成為許多美國戲院固定放映的邪典代表作,《台北物語》絕對有資格成為台灣戲院的定目作品。

但最大的領悟,或許是這些從正統觀影角度而言不值一説的「爛片」,之所以能成為部分觀眾心中的聖典,是因為粉絲們感受到了創作者遠超過技巧的真誠與熱情——我真的想說這個故事給你聽。於是一而再再而三走進戲院,在每一個吐槽點大聲唸著台詞、鼓掌,自備道具甚至變裝,這絕非單純的「取樂」,而是如假包換的愛。邪典電影和「一般」電影至此殊途同歸,都創造了讓觀眾心嚮往之的異世界。

時間是殘忍的殺豬刀:《我是一片雲》原來是靠片?

在本次金馬奇幻中,還有一部電影引起類似的熱議,就是瓊瑤自組電影公司後拍攝的第一部作品《我是一片雲》。買票前我曾猜想 40 年後的瓊瑤電影可能會變成喜劇,但沒想到反應比我預期的還要熱烈。

《我是一片雲》以宛露(林青霞 飾)和青梅竹馬的友嵐(秦漢 飾)與記者孟樵(秦祥林 飾)三人之間的感情糾葛為主軸,湊得二秦一林的卡司,讓這部片即使以悲劇收場,仍攻佔了 1977 年的春節檔期。故事開頭林青霞與秦祥林不打不相識的一場戲就惹來不少笑聲,其後無論是「一雙不安分的眼睛」,或是最經典的「我不聽我不聽」,現場皆哄堂大笑,更不時引來鼓掌聲。事後在網路上也可看到許多影迷興奮表示《我是一片雲》簡直超過了《房間》,是一部超級「靠片」。這或許是玩笑話,不過這種類比在我看來似乎混淆了邪典電影的定義。

我是屬於電視劇時代的瓊瑤觀眾。從幼年時的《幾度夕陽紅》到高中的《還珠格格》,翻拍過的作品大約也看了七八成。男主角總是深情又容易激動,女主角則個個都具備 10 秒落淚的特殊技能(當然還是劉雪華的功力最高強)。小時候這些「庭院深深」的戲碼看多了,對充滿瓊瑤風格的文藝腔雖然覺得雞皮疙瘩,倒也看得挺習慣。雖然如今那些突然拉近的反應鏡頭,與幾乎要冒出泡泡的超級柔焦畫面,都已是過時的拍攝手法,但當年上映時,這部電影卻絕非被視為拍壞了的電影,而是粉絲趨之若鶩的超級賣座片。

在楊力州導演為金馬 50 週年拍攝的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裡,曾訪問少女時曾在工廠擔任作業員的影迷,在物資匱乏、努力工作貼補家用的青春時光,看一部瓊瑤電影是最好的享受。俊男美女身穿華服談著淒美的戀愛,不顧一切只為追求幸福,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奢望。「三廳電影」固然缺乏所謂的藝術價值,卻曾是許多人的精神寄託。

是戲劇更是人生,夢幻竟是唯一的真實

不過比起這一切,最讓我驚訝的,可能是一直以來被我們以為脫離現實的「瓊瑤式台詞」與故事情節,原來對作者而言是完全的真實。從去年平鑫濤先生病情曝光之後引發的一連串風波持續發酵至今,我不斷地在發出「這也太瓊瑤了吧!」的感嘆後提醒自己「主角就是瓊瑤本人」。原來兩代人從年輕看到老、從小看到大的劇情,從來都不是虛構的粉紅泡泡,而是瓊瑤打從心底信奉的信仰。

我無意在此評斷他人的感情糾紛,卻因為得知了這個事實,對於屹立了數十年的「瓊瑤王國」有了新的領悟,幾乎產生了敬意,不免有點好奇要是她知道現在觀眾把《我是一片雲》當靠片看會是什麼心情。不過大半輩子抱持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瓊瑤阿姨,或許對於外人的品頭論足早就習以為常了。只是當看到《我是一片雲》裡,女主角進入皇冠雜誌社工作的那一刻,身為觀眾,不免仍舊感到一陣唏噓。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