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以聖經作為故事核心?神秘電影《母親!》的 4 個幕後焦點

0

派拉蒙釋出《母親!》毀譽參半海報,勇氣十足,也非常聰明。

從《噩夢輓歌》《力挽狂瀾》到在奧斯卡大有斬獲的《黑天鵝》,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基過去作品雖然類型大不同,卻向來充滿其暗黑系獨特風格,今年的《母親!》首支預告釋出詭譎又神秘的故事走向更使影迷趨之若鶩。然而上映後,這部在威尼斯影展引起熱烈討論的作品,卻獲得毀譽參半的兩極評價,不論你是對片中聖經寓言式的訊息沒有理解、或是對於導演解讀聖經的方式頗有微詞,還是欣賞其超現實的寓言敘事方式,作為觀眾,在看完這部電影後你應該都會在心裡問這個問題: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到底想怎樣?

而針對《母親!》一片的主旨究竟想傳達什麼、以及他投射在電影中的個人體驗,過去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受訪時也一一解答,或許看完本文後,能一消你腦中看完電影難以散去的重重疑雲。(有劇情雷,請斟酌閱讀)

試圖帶給觀眾完全不同的觀影體驗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十分重視電影是否能帶給觀眾夢境般的體驗。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僅花了一週末的時間,完成長約 70 頁的《母親!》劇本,看似相當隨意的創作卻富含著他的創作熱情:「我的作品大多是來自於某件事物的深層意涵,這是熱情的,拍攝是件很困難的工作,人們總是一直在對你說『不』。而你還是每天早上醒來完成它,你如果自己都不相信故事,你將會不知道該怎麼做。」他不只一次表示自己對於羅曼波蘭斯基、路易斯布紐爾兩位名導的崇拜,而他的作品也深深受到他們的影響。《母親!》在各方面體現超現實主義精神,不論是藏在牆內撲通撲通跳的心臟、或是馬桶中噴血的臟器,皆在暗示片中房屋就是珍妮佛勞倫斯角色本體(大地之母)的化身,而這一切看在觀眾眼中又特別瘋狂。

若說克里斯多福諾蘭對於讓人身歷其境的大銀幕體驗到狂熱的程度,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則是在打造超脫的夢境上也有同樣的堅持:「如夢境般的體驗是電影中最美好的元素,到 70 年代這樣的風氣都相當盛行,直到馬丁史柯西斯、威廉弗萊德金帶起現實主義,觀眾漸漸遺忘了這些元素。波蘭斯基、布紐爾的時代過去,電影越來越講求真實感,於是 80 年代開始進入冒險物語、超級英雄的時代。」

試圖帶回超現實主義潮流的個人實驗

《母親!》在票房上是失敗了沒錯。

談到《母親!》與他過往作品有多麼不同,戴倫艾洛諾夫斯基不諱言本片確實具有一些實驗意味:「如果我們想要來一點新鮮的東西,觀眾在看完就會說:『我到底看了什麼!?』這種電影如果可以成功,未來就有更多機會可以拍出更奇怪、更特別的作品。」《母親!》就連宣傳手法都與派拉蒙以往發行商業作品的方式背道而馳,戴倫艾洛諾夫斯基不但堅持不辦試映會,更特別交代預告絕對不能洩漏太多劇情(這很不尋常,商業電影一般習慣在預告中剪入整部電影所有重點),期間僅在個人推特釋出一張「母親禱告詞」,成為觀眾了解劇情的唯一線索。

然而很可惜的是,戴倫艾洛諾夫斯基顯然未能達到目標,本片上映後票房慘澹,北美上映至今僅獲得 2700 萬美金,都還沒超過製作成本(3000 萬),看來就連新生代影后珍妮佛勞倫斯的個人魅力都無法救票房,而以目前的數字來看,她憑本片再度進攻奧斯卡的機率也將大大降低。

本片暗藏的聖經意涵

本片完全是創世紀翻版。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並不是第一次以聖經作為故事核心,早在《死亡密碼》《真愛永恆》《挪亞方舟》中就展現了他對於聖經知識的了解,而這次他再度以舊約創世紀為主題,選擇以上帝創造世界的第六天——人類的出現大作發揮:「當時就像是被雷擊一樣,我突然意識到我的目的是創作一個充滿布紐爾風格的寓言故事。改編一個故事並和這個社會對話,把它包裝成一個私人、有人性的物語,我想到讓這個故事以聖經為核心出發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劇本可以這麼快完成。」

珍妮佛勞倫斯在片中一直在喝的黃色液體,到底是什麼?戴倫艾洛諾夫斯基賣了一個大關子:「我絕對不會告訴大家小珍到底在喝什麼,這是我要帶進墳墓的秘密。」

根據聖經,在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之前,這世界是個樂園,神看一切都是好的。而珍妮佛勞倫斯象徵的即是大地之母,她親手打造房內一磚一瓦(維持著世界的平衡與生態秩序),在電影中大地之母與神(哈維爾巴登)是一對夫妻,一日神厭倦了世界太過安靜,創造出了人類,於是艾德哈里斯、密雪兒菲佛(亞當與夏娃)出現,神感到喜悅,然而這兩個陌生人卻展現出了人性貪婪與頑冥不靈的醜惡面,闖入了千交待萬囑咐不能進入的書房,打破了神心愛的水晶收藏品(偷食善惡果),而後兩人的孩子也闖入家中,爭執之中盛怒的哥哥殺死了受寵的弟弟(該隱與亞伯),在大地之母心愛的房屋中留下了洗不去的鮮血。之後的故事大家都清楚,隨著越來越多不請自來、無禮的陌生人闖入家中大肆破壞,我們也漸漸能夠理解故事輪廓為何,本片不但是聖經寓言,更有些環保意識在其中,人類就像是講不聽的害蟲,不斷地殘害大地之母,直到最後大自然反撲,一切為時已晚。

導演私人投射?

導演強調這部電影與他和瑞秋懷茲的過往情史沒有任何關聯。

即便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否認電影與他個人的親身體驗有所關連,本片探討創作時的靈感瓶頸、對於名利與掌聲的慾望、以及片中哈維爾巴登飾演的詩人成為鎂光燈注目焦點,無不讓人想到好萊塢創作者的際遇,其中描繪配偶對於名氣帶給生活巨變的容忍,更是能輕易聯想到任何一對好萊塢情侶之間的關係。然而在導演眼中,這一切都是觀眾多想了:「很多人都看到這一面,因為這部電影中有珍妮佛勞倫斯、哈維爾巴登、艾德哈里斯、蜜雪兒菲佛面對人群、或是面對媒體、相機鏡頭的畫面,不過我在寫劇本時並沒有想傳達這樣的訊息,這純粹是一個關於信仰崇拜的寓言故事。」他更堅持,片中描繪創作者在迷失在創作中的自私與瘋狂,絕對不是他個人在影射自己:「我從不會為了創作影響我的私生活,但我確實理解哈維爾巴登的角色。」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一個勵志以宅為業的電影愛好者,正努力經營一個充滿自嗨的粉專,以及很多肺片的YouTube頻道。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