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漫漫回家路》:120 分鐘的公益廣告

0

無論走失或返家過程皆充滿戲劇性的《漫漫回家路》。

故事震撼人心,執行差強人意,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漫漫回家路》,有著一個獨特且具有話題性的設定,卻始終無法將其轉化為一部扣人心弦的劇情電影。一切魅力皆因設定而生,卻也止於設定本身,「感覺是一部很重要的電影」成為全片最大賣點。

《漫漫回家路》主角薩魯出生於印度鄉村,5 歲時與母親兄長失散。年幼的他開始了獨自在印度求生存的殘酷人生,直到一對澳洲夫妻將他接到澳洲收養;年長的他則開始了尋根之旅,試圖用科技重建自己兒時旅程,重返故鄉。帳面上,本片前半部對印度貧民生活有著真實且尖銳的刻劃(走的肯定也不是《貧民百萬富翁》那種朝氣蓬勃路線),後半則有「男主角用 Google Earth 找出 8000 多公里外家鄉」這樣一個吸引人的賣點,執行得宜肯定是年度力作(本片當初也的確被寄予奧斯卡厚望)。

從印度鄉村,到加爾各答,到澳洲,再返鄉的奇蹟故事。

可惜,無論編劇盧克戴維斯或導演葛斯戴維斯,皆未能將題材本身潛力轉化為實績。就劇本來說,電影前半段的紀實內容,或許一開始有其震撼力。對一般僅看過寶萊塢電影裡頭印度的觀眾而言,也有新鮮感,但時間一長卻開始顯得冗長而淪為流水帳,甚至莫名有種西方白人自我贖罪之感,讓人想起里奇梅塔的《尋找沙帝西》等「社會關懷」系列作品,空有社會現實而無角色人物。

到了後半部,本片角色之單薄更顯嚴重,觀眾伴隨人物行為進入一個又一個死胡同。除了希望主角能順利返家外,沒有任何值得關注或在意的特質。加上葛斯戴維斯不過不失但毫無個性的拍攝,頂多僅有偶爾靈光一閃的剪接具現主角想回家的決心,其他時候皆是無止盡的原地踏步和情緒宣洩。

哇!主角一邊筆電上網一邊沉思!好 DRAMA!

上述情況可能與後半的演員脫不了關係—–就不知道這是導演無法控制演員,還是演員對故事興趣缺缺導致。過去在《貧民百萬富翁》裡神采飛揚的戴夫帕托,這裡就只是個自怨自艾的負能量集合體。妮可基嫚扣掉接近片尾一段獨白,基本上有如夢遊。只能靠魯妮瑪拉為電影帶來些許溫暖和人味(一向走氣質內斂路線的魯妮瑪拉,成為全片最溫暖開朗的角色,這其中一定有什麼問題),對比第一段桑尼帕瓦自然開朗的演出,可想見電影最後 45 分鐘究竟有多難熬。

桑尼帕瓦讓電影前半段幾乎很感人。幾乎。

每年奧斯卡季前後,總有那麼一、兩部拍攝上頂多只能說勉強及格,但因為題材震撼人心又有社會良心,所以不得不獎勵的作品—–事實上,格雷格弗萊瑟在《漫漫回家路》前半部精彩絕倫的攝影,也幾乎讓本片值得獎勵。但好的題材離好的電影還有很長一段路,而不管製作再精良,故事再震撼人心,如果像《漫漫回家路》這樣無將其轉換為好的敘事,這充其量只是一則特別長的公益廣告而已。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生活環繞電影、影集、古典樂與吃喝存在的不務正業上班族。努力做一個假文青,但每每淪為不甚好笑的脫口秀藝人。經營有 P is for Picture 。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