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畢業風暴》:盡在不言中的社會顯微鏡

0

image00
劇本精密而執導穩健,對社會問題作出犀利批判,同時關懷其中失靈的道德價值,羅馬尼亞新浪潮名導穆基今年憑著新作《畢業風暴》,拿下坎城最佳導演,是唯一賽前熱門順利拿下獎項的參賽者。在今年一片爆冷(ㄇㄛˋㄇㄧㄥˊ)的得主中,也屬於少數真正享有共識、實至名歸的得獎者。

透過日常寫實的瑣碎鏡頭推動故事發展,向來是羅馬尼亞新浪潮的強項,通常只有一個相對明確的主體事件,卻沒有很明確能夠期待的主線與轉折。但《畢業風暴》不只具備羅馬尼亞新浪潮的特點和風格,還將之注入一個完整的三幕劇劇本之中,不但劇情因果關係明確,甚至以瑣碎的小事形成最終的蝴蝶效應,劇本極其縝密,執導也同時吸取了寫實自然的養分,又能在日常小事中營造出波瀾壯闊的高潮起伏,風格及完成度都非常高。從結構、劇情推展、道德難題到實際執行的完成度來看,都確實會讓人想起當年驚艷影壇的《分居風暴》,譯名的「風暴」確實忠實傳達這部電影好看的精髓。

image02
《畢業風暴》的劇本厲害在於,每個事件的推動既緊密,又在每一層給予一定程度的驚喜,不斷出現合理又出人意料的轉折,最終匯聚成越來越大的風暴。劇情在極其自然的推展和流暢的執導節奏下,又帶到社會議題的各個面向,讓人在享受電影本身樂趣的同時,又能一窺羅馬尼亞國家現況與困境,不著痕跡地把道德與社會議題融入劇本之中。

執導的穩定度也讓人十分驚喜。畢竟穆基成名作《4 月 3 週又 2 天》強項在那無所不在的獨裁時期壓迫感,以及片中大巧不工的剪接技巧。《靈慾告白》雖然後勁十足,足見導演成長的野心,但較大的框架也流露出小格局隱藏得宜的瑕疵。這次劇本和執導都是新的挑戰,但他卻游刃有餘地輕巧完成。全片看似不著痕跡地在推展事件,卻自然地把父女關係、社會與人的關係都處理得有條不紊;筆觸看似理性冷靜,情感後座力卻又十分強大,絕對是年度佳作。

從劇本、導演到父女主角弗拉德伊凡諾夫與瑪麗亞道格斯的演出,都精準地控制在既日常合理、又因為情況失控不斷瀕臨臨界點的界線上,可說多一分則太肥、少一分則太瘦。《畢業風暴》勝在縝密的完成度,是部沒什麼好特別挑剔的片,絕對值得觀眾進場觀賞。想一窺羅馬尼亞新浪潮又想找部較好吞的片嗎?《畢業風暴》是你的最佳選擇之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生活環繞電影、影集、古典樂與吃喝存在的不務正業上班族。努力做一個假文青,但每每淪為不甚好笑的脫口秀藝人。經營有 P is for Picture 。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