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英雄》以來就成為每有大片必成箭靶的張藝謀,《十面埋伏》和《滿城盡帶黃金甲》都雙雙得到豆瓣 5 分的惡評,而《長城》又再掀新傳奇,票房飆高的同時被網民酸翻,甚至還「動搖國本」,《人民日報》和樂視傳出批評影評甚至怒告影評的新聞。無論《長城》電影本身如何,戲外已經演得十分精彩、戰火漫天。
如何看待《長城》 其實確是中國電影新頁
事實上《長城》是部道地的好萊塢大片,這註定它不會像《臥虎藏龍》或《投名狀》那般兼具文化底蘊和商業片的三幕劇結構。從編劇到團隊主要都由好萊塢組成的《長城》,有的是好萊塢式非常淺顯易懂的主線故事和三幕結構,由男性白人視角貫穿全片,仍然只能容忍東方女主角(如同《神鬼傳奇 3》的梁洛施)的存在。其他支線就可割可棄,虛晃一招。如此來理解,會發現《長城》的劇本主線是沒有問題的,三個白人和女主角的交代舖陳都是完整的,只是景甜撐不起林將軍的氣勢和文戲,和麥特戴蒙的對手戲,就不見得能撐起男主角重要的內心轉折。
張藝謀以《英雄》開啟華語大片時代,又以《長城》站在美國影業進軍中國的第一線,其實他在首映時說的倒是實話,電影本身好不好,沒有這次合作來得意義重大。這是好萊塢第一次挑戰中國古裝商業大片,走的還是中國市場最夯的奇幻冒險路線,究竟觀眾買不買單,可能將決定一整個世代的中美影業合作未來。
先講結論,就我看這就是一部中等程度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它不會是什麼傳世經典之作,缺點也頗為明顯,但無論如何不致於爛到掉渣,因為該給的東西還是有給,只是有些比較成功,有些比較不成功。
至少它比同檔的好萊塢片《刺客教條》可能還稍微好一點,因為主線目標還是很明確。《長城》確實有前面舖陳浩大、後面雷聲大雨點小的問題,支線開太多但劇本本來就沒有打算處理,主線並沒有全盤崩壞,頂多只能說轉折較為突然、最後高潮並不理想,但該收的基本線還是收得及格。
成敗關乎好萊塢 也關乎張藝謀
《長城》最大的敗筆,沒想到還真的是景甜。因為好萊塢的先天結構,只能透過男性白人視角為主,中國的部分就只能推女主角,景甜這個選角之所以為人詬病,其實是因為這個角色肩負著和男主角麥特戴蒙對戲兼懷柔成功、進而推展出全片最大轉折的任務。但她的武戲還可以靠著裝裝兇、苦練的身手撐場,文戲卻完全沒有說服力,讓這個最重要的主線轉折顯得有些落漆。
至於最多惡評提到把明星當串場,如果我們以好萊塢視角來理解,就一點不奇怪了。這部的主角本來就是白人男性麥特戴蒙再加一個中國女主角(她是誰其實並不那麼重要),其他的角色大多是功能性的,存在感比兩個白人夥伴更低也是難免。錯其實是錯在,這些支線角色戲分如此之少,卻硬要都已經有一片天的彭于晏、林更新、陳學冬等人抬轎,連劉德華的存在感都十分稀薄,這就不知是片商想盡辦法要票房一定成功所耍的賤招,還是太多經紀公司想跟好萊塢沾上邊了。
張藝謀的存在感仍然強烈,那種不變的對顏色與排場的喜好—–太過整齊的軍容讓戰爭大場面顯得虛假如典禮。部分只求姿態美妙、畫面出奇而不求合理性的設計,都讓戰爭場面顯得氣勢美感有餘、實戰真實感不足,卻真箇是他的正字招牌。真正比較精彩的戰爭場面,主要還是靠好萊塢特效做出來的,只是名為饕餮我看起來卻比較像半獸人。
事實上《長城》也再次突顯不管多大的片,張藝謀只能處理好幾個主角的老毛病。《英雄》中決定天下的不過幾個關鍵俠客,《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決定天下的也只不過皇室一家人。《長城》全片只要是少數幾個人的對手戲,都拍得比群戲好(除了景甜他用不來),這是張藝謀的限制,卻反倒更加完整了三個白人主角的性格與動機,也更加突顯這部片由好萊塢全面主導的裡子。
整體而言,這就只是一部不上不下的好萊塢爽片,有些地方拍得好些、有些地方拍得差些。但就華語電影的進展來說,它確實是一個新時代的敲門磚。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