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麥特戴蒙演出《長城》的洗白爭議,看好萊塢跨國合作的盲點

1

眾所矚目的電影《長城》在 7 月底發佈首支前導預告,主角麥特戴蒙在壯闊的萬里長城抵禦外星生物,氣勢非凡。不過本片還有劉德華、張涵予、景甜、彭于晏、林更新、鹿晗等知名兩岸三地的影星,再度引發「好萊塢洗白」的爭議。


耗資 8 億人民幣的《長城》是中國電影史上最大製作,也是張藝謀的好萊塢處女作,由傳奇影業、環球影業、中國電影公司和樂視影業等中美片商跨國合作。不過製作團隊如監製、編劇、配樂、剪輯都以好萊塢的人力為首,中影及樂視僅在中國本地負責發行與宣傳。

為什麼是麥特戴蒙去救長城?

Indiewire 專文分析指出,真正的爭議不只在預告片,而是作為中國歷史遺產的萬里長城被外星生物入侵,靠的居然是麥特戴蒙與威廉達佛飾演的 2 名白人傭兵當關鍵角色。《菜鳥新移民》的女主角,台裔演員吳恬敏(Constance Wu)在推特表示,「要讓電影賣座不是洗白的藉口」,「只有白人才能拯救世界是種族歧視」。

吳恬敏寫了一大篇想法,而後又發布 2 次貼文表示「不是針對麥特戴蒙,是想要鄭重呼籲。」

吳恬敏隨後又發了 2 篇貼文表示「不是針對麥特戴蒙,是想要鄭重呼籲。」

《長城》的故事本質混合了中國的歷史文化與傳奇,照理而言加入好萊塢演員只是中美合作的結果;然而麥特戴蒙不只是演員之一,還是獨佔目光的主角。無論是影壇的專業人士或網友,共同的疑問是:「為什麼是麥特戴蒙去救長城?」

種族議題早在好萊塢及整個美國持續延燒,這次再度雪上加霜。相較之下,中國觀眾比較在意的則是劉德華的在劇中的戲份及地位。由於片方先前一直把劉德華當作宣傳賣點,結果預告及海報、官方頁面顯然都不把天王劉德華當一回事,在微博引發廣大的網友不滿。至於中國的故事為什麼由好萊塢演員當主角,甚至是「拯救他們」的角色,就沒那麼大的討論。

其實能看到中西兩大實力派影星合作是福氣啊,希望在電影中能看見不同火花

其實能看到中西兩大實力派影星合作是福氣,但不知道亞洲天王劉德華是否淪為免洗角色。

在中國電影圈工作超過 10 年,華裔美國人製片 Sally Ye 認為,儘管中國也有不同於漢人的民族,然而大部分還是類似的長相,因此對於種族議題較不敏感。抵禦外星生物的精英部隊有將近 10 人,只有 2 個是外國人,沒什麼大不了的。

不過,這件事可惹火美國的亞裔族群,除了麥特戴蒙要拯救中國人以外,連在宣傳上都絕口不提中國傳統文化、或其他華人演員。在美國版海報,麥特戴蒙的臉佔據了整個畫面,只寫著兩行字:「耗時1700年建造、總長5500英里、他們到底想擋住什麼?」,然後就是電影名稱及麥特戴蒙的名字,連導演張藝謀的份都沒有。在官網上,首頁斗大的敘述寫著:「麥特戴蒙帶領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戰役,由傳奇影業及環球影業發行。」

《長城》北美版海報

《長城》北美版海報

「麥特戴蒙帶領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戰役」這句話,從種族觀點來解釋便是:「白人帶領中國人打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戰役」,那為什麼中國人不能自己打這場戰役,或白人自己打一場屬於他們的戰役,非得要白人領導中國人呢?這個問題,片商恐怕回答不出答案;而諷刺的是:儘管傳奇影業被中國的萬達集團收購,要拍一部有中國傳統元素的電影,卻依舊無法擺脫這種思維。

這種現象隱約透露出好萊塢跨國合作的盲點:只要在電影中加入合作方的元素就行,出資者便我行我素,忽略了種族與文化差異,並沒想到要用更細緻、更協調的方式呈現電影。

若沒認真瞭解這部電影的美國觀眾,光看海報跟預告片大概會以為《長城》是純好萊塢片。然而,想當然爾,在中國或其他華人地區會把劉德華等演員當成另一個宣傳重點,可能會顯得兩方對電影認知不協調(或許這也是事實)。

跨國合作的重點在於資源匯流,並非僅是兩者相加

選角當然不只是好萊塢的問題,主要決定權還是在導演張藝謀身上。為什麼選擇麥特戴蒙為主角?大概像為什麼 Angelababy 在《 ID4 星際重生 》有吃重的戲份一樣,都為了跨國市場的票房著想。而在這個中國影史最大製作,傳奇影業及環球影業皆投入大筆資金的電影,不管哪一方都希望《長城》賣座。

好萊塢想進軍中國的企圖心在多年前就可看出;從置入性行銷到與中國演員合作都有。《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中,飾演中情局的測謊師、亞歷鮑德溫的秘書是中國演員張靜初;《鋼鐵人 3 》甚至有個中國的特別剪輯版,王學圻飾演的吳醫生及范冰冰飾演的護士大部分在這個版本露臉;《變形金剛 4:絕跡重生 》是最經典的例子,除了有李冰冰軋上一角以外,大量且明顯的置入性行銷是被批評最多之處。

由於中國當局的規定,外國電影的營收僅有其中 25 %是片商的,且 1 年只維持 34 部的配額。因此,好萊塢便開始與中國片商合拍電影,畢竟投資電影所賺的收益比票房利潤還要高。

這三部電影是中美合作的最佳案例

這三部電影是中美合作的最佳案例

於是,近幾年中國上映了與好萊塢的合作電影。 2015 年的《橫衝直撞好萊塢》由林詣彬共同編導,趙薇、黃曉明、佟大為演出,全片幾乎在洛杉磯片場拍攝;同年還有成龍、劉亦菲、安德魯布洛迪、約翰庫薩克共同演出的《天降雄獅》。最新的則是中港美合作、英語發音的動作喜劇《絕地逃亡》,由成龍、范冰冰與強尼諾克斯威爾主演。

以上 3 部電影有共同的特色:在美國幾乎沒人知道,在中國卻叫好又叫座。由此可見,這些電影的目標瞄準的是中國觀眾,因此好萊塢演員穿古裝沒問題,中國演員總是演類似的角色也沒問題,只要有娛樂性足矣。

這樣的跨國合作模式只為了在中國市場賺錢,卻不具備真正「國際合作」的高度。

成也長城,敗也長城

回到《長城》來看,這部電影會在中國備受期待,連爭議都被忽略的另一個可能性是:這部眾所矚目的大作由中國導演拍攝,是一部真正屬於當地的電影。一位不願意具名,在一間大型中國電影公司工作的亞裔美國人表示:「或許政府也希望《長城》能成功,證明了中國導演也有能力拍出橫跨國際、好萊塢水準的商業大片。」

《長城》有好萊塢製作團隊及演員為主力,水準與規格肯定比其他中美合作的電影還要高。然而,其目標還是希望在中國大賺一筆(畢竟賣的是當地故事)。若僅在美國發行的話,好萊塢片商大概已不願意投注高資金拍這種史詩大片。《長城》是好萊塢的一大賭注,可說是不成功便成仁。這部電影是中美合作的里程碑,等年底正式上映之後,其評價與票房將會影響往後好萊塢在中國投資的發展。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