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學良(雜誌主編、玩具收藏家)
迷宮有兩種作用:一是讓人想進來,二是讓人出不去。
「出不去」很容易理解,不管是為了監禁、實驗、遊戲、或任何目的,反正就是要你像白老鼠一樣沒頭沒腦、在那邊鑽來鑽去,到處碰壁。
那「想進來」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人性是這樣的,你開一條康莊大道沒人理你,搞一個看起來很難很複雜很搞肛的迷宮,大家反而都想進來試試看。
對於劇中的主角們來說,《移動迷宮》就是一個出不去的困境。而對觀眾或讀者來說,不但想進來,而且難度愈高愈好,反正站在一個上帝視點,看著角色們受苦受難,基本上無須付出代價,當然是要愈刺激、愈獵奇才能達到娛樂效果。
最近類似的作品很多,例如小說改編電影《飢餓遊戲》、電視影集《Lost檔案》、漫畫《要聽神明的話》等等。為了討論方便,姑且稱之為「封閉式困局」好了。
封閉式困局,說穿了,和偵探小說的結構是相似的:由一連串謎團所組成,有一位機智勇敢的神探型角色發掘線索,過程中死了一票人,最後終於揭開真相。核心是什麼?是解謎。不過,有兩點不太一樣的是:第一,脫困的過程;第二,困局中的人性糾葛。
為什麼要把封閉式困局和偵探小說放在一起講呢?因為兩者的娛樂本質是相同的,解謎與詭計的佈局巧妙與否,正是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移動迷宮》一開始就是謎之又謎的迷離困境,所有人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其它記憶全被洗得一乾二淨,謎樣的高牆,高牆背後謎樣的迷宮,迷宮之外謎樣的世界,反正什麼都是謎,要你一步一步跟著主人公一起去探險。
至於高牆與巨獸的設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進擊的巨人》。在這個充滿威脅與未知的世界中,高牆內的「迷宮幽地」似乎是唯一淨土,同時也是逃不出去的囚籠。高牆內的自由是微不足道的,高牆內的安全則是不堪一擊的。活著的人們努力求生,除了在有限的物資之下自給自足之外,也不斷尋求出路。畢竟,如果活著不自由,根本不能算是真正地活著。
有人的地方有江湖,迷宮幽地之中,也有一個小型社會。清一色男性少年們建立起來的原始聚落之中,除了不同角色分工,想法與個性的差異也逐漸產生化學變化,對於積極探險或保守求生,有了截然不同的立場,立場的差異,逐漸形成了戲劇性的對立。而這種對立,正是人性最大的考驗。相關的作品可以參考《蒼蠅王》或小說《路西法效應》改編電影《叛獄風雲》。
回到電影本身,這是一部青少年電影,劇情本身沒有太複雜表現,無論是世界觀設定、謎團佈局,人性糾葛,雖有其引人入勝之處,但相較於上述提到的幾部作品,口味和劑量都輕得多,主題也較單薄,著重的是冒險動作解謎及視覺特效(app小遊戲?),其他戲劇元素反而成了插曲,只是點到為止,沒有太深刻的發揮。
令人驚喜的反而是年輕演員們的超齡演出。沉穩洗鍊,個性鮮明,每個人都有恰如其份的精彩表現,讓整部戲加分不少,不過,大家都英國腔是怎麼回事?這是導演 Wes Ball 個人生涯第一部電影作品,以初出茅蘆的菜鳥來說,表現算是可圈可點。總而言之,年輕導演帶著一群年輕演員們,演出一部給年輕人們看的電影,如果太過苛責,好像只會顯得自己有點老了吧。
最後不得不迷你雷一下,(不想知道的請到此為止)
片名應該改為《一棟迷宮》,因為後面還有第二棟、第三棟⋯⋯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