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利斯
人生似乎總是會以鬧劇進行開場,然後在過程中摸熟遊戲規則,漸入佳境;《嫉妒的化身》好像也是這樣,恍惚了兩集之後,忽然切入正題。
《嫉妒的化身》是孔曉振、曹政奭和高庚杓的新戲,前兩集就以「進擊的女主角」不斷襲胸男主角引發話題,因為認為他可能得了乳癌。
在劇中,家世、個性大異其趣的主角們身上,卻意外地互相吸引,開始在電視臺裡引起一段段剪不斷理還亂的發展。
每個看似突兀的片段連結,意外地都有所關連,也讓原本只有 6% 的收視率節節高升。再細看些,發現編劇用表娜麗這個在電視台當中作為約聘的天氣播報員,講述韓國嚴苛的就業環境,尤其對職場就業的女性來說,更心有戚戚焉。
還記得《玉氏南政基》的張美利嗎?即使身為公司的一員,做著自己應做的工作,總因為自己約聘雇的身分而戰戰兢兢地工作著。面對長官言語性騷擾,也只能吞忍下來,因為一有反擊,那痛的還是自己。兩人如出一轍的職場待遇,顯現出女性在韓國就業市場的弱勢,主因除了刻板印象外,女性就業需要公司所付出的社會成本更高,使得企業在聘雇時有所顧慮。
近年世界各地邁入全球化競爭,使得企業所追求的利潤大幅降低。又逢 2008 年的金融海嘯,在生產成本無法調降的前提,同時要穩住不斷攀升的失業率,開始出現不同於以往的就業型態-「非典型就業」。其實是種缺乏保障的就業,在企業追求 cost down 的過程中,因為無法降低生產生本,進而將公司所需人力外包,形成世代就業的分水嶺。過去能畢業後進一間公司從一而終的情況,在現今社會中成了天方夜譚。因為看不見前景、難以養活自己的的工作,又怎麼能夠說服自己安於現狀?
其實我們只是新聞中一閃而過的氣象播報員,不是嗎?
台灣有 22K,韓國則是有 38K 的困境。台灣蓬勃發展的中小企業一度成為佳話,即使現在台灣貢獻 GDP 主力已經由十大企業掌握,還是一股中堅勢力。相較韓國 GDP 的八成由前 30 大財閥貢獻,中小企業甚至是自營業者面對大軍壓進的情況無力抵抗。這樣的情況也造就出常聽到:「進了三星上天堂,不進三星下地獄。」就是代稱南韓的就業市場。
劇中孔曉振所飾演的表娜麗,完全把那種憋屈感表現得一覽無遺,雖說在電視台上班,其實她只是個前途茫茫、每天只出現一分鐘在觀眾面前的約聘制氣象播報員。一百多萬韓元的月薪需要安頓自己和弟弟、打扮自己、上補習班可以說完全不夠,所以努力包辦公司裡所有能賺錢的雜工,只為了在電視台長官面前留下好印象,讓自己可以有一絲機會轉戰主播台。
《嫉妒的化身》預告片。
這樣的表娜麗,曾經問過主考官當時落選的分數差距,得到的答案是「知道了只會讓你難堪」,因為在看似公平的選拔中,還有隱形的條件:後台強大與否。在前進無路,後退無門的情況之下,待了四年的時間。所在位置很尷尬,身為天氣播報員,可並不所屬主播局而是列於記者的報導局。又有人會問,為什麼她不離開,去其他地方或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在韓國,把一個人培育到大學畢業平均需要花費超過 800 萬台幣。從小不只是要會讀書,更要不斷精進增加額外的技能,原因在於韓國奇特的就業環境。根據韓國勞工社會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4 年中小企業員工的平均每月工資只有大企業( 300 人以上)的 56.7%,甚至同為派遣職,在中小企業跟 300 人以上的大企業相比,工資差到 2.7 倍,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仍不斷往財團就業窄門鑽的主要原因。
是人,都需要朋友和戀人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除了上班,腦中想的就是賺錢,也堅持地上了兩年補習班。在這樣不上不下的情況下,該忌妒、怨嘆還是繼續投入努力呢?嫉妒,在傷口上不斷灑鹽;怨嘆,變成深宮怨婦般充滿負能量;繼續投入努力的正能量,不知道有沒有用完的一天?看得到卻永遠吃不到,有人會說,這是一種酸葡萄心理。可如果你的生活重心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時,還能長保平常心嗎?
在我眼中,電視台裡的人看的不是名牌,是掛繩的顏色
過去就業,簡單的只有正職( FT )和打工( PT )。在為了降低企業的成本,生成了約聘僱和派遣制度,工作內容是FT,薪水與福利則是PT。這樣的風氣目前在世界各國都相當盛行,人力仲介公司在台灣有超過 500 家,在韓國更有 2500 家 以此獲利豐厚的公司生存著,尤其是韓國 PT 位居亞洲第一,約佔就業人口的三成。劇中表娜麗身上掛著代表約聘身份的紅名牌掛繩,只為換成正職員工才會有的藍色掛繩而努力。
根據主計處統計,2015 年台灣的非典型就業人數約 78 萬人,在就業人數比率中佔約 7%,其中有 61 萬的工作是臨時或派遣性質。調查還提及超過八成的非典工作者滿足於現狀,而非不得已從事該項工作。原因可以歸納為:台灣非典型就業者當中,除去年輕人打工以及老年人二度就業,在壯年人口的求職,這些職缺多是開在公家機關與大型企業中,較為吸引人就業,換句話說是累積經驗值。
在韓國和台灣不同的則是在於中小企業因為無力與財團企業抗衡,為求生存與獲利將人力外包的比例,更是佔了整間公司的八成。在中小企業的員工,其實就與非典型就業者同等弱勢。去年韓國所發表的「青年失業的展望與對策」中,把這嚴峻的情況推上輿論尖頭,因為 15-29 歲的 389 萬就職青年,有兩成的人在畢業後第一年的工作都是一年以內的合同工,青年失業率在僵固的就業職場上更來到 9.5%。可實際情況其實還更嚴重,因為數據沒有計入沒上學也未求職的青年。看著劇中桂美淑和房智英拿著主播應徵員額跟氣象播報員轉正職作為吵架時的氣話,相對比較就業市場上那些拼命努力的人,總感覺荒唐可笑。
孔曉振這次的角色雖然沒有像《沒關係,是愛情啊》那樣的鮮明,可卻也在舉手投足間表現出了作為派遣員的卑微,不斷襲胸的過程,也沒有落入花痴女的稱號。難為曹政奭,在不同人的襲胸之下總要淡定的面對,那場乳房檢測真的看得好痛。可最令人陷入的是高庚杓這次的形象,溫暖的人設,加上到現在為數不多的對話,每次出現的眼神都好有戲。目前釋出的戲劇文案,其實都已經相差正劇甚遠,到底《嫉妒的化身》是什麼,也無從看出。還有這部戲的調色反而走向一種復古感,把目前清爽乾淨的主流拋向一邊,不按照牌理出牌成了看點。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