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風趣、尖酸刻薄,滿是綿裡藏針的刻意優雅,美國電影大師惠特史蒂曼久違(又不是那麼久)的新作《蘇珊夫人尋婚計》可說是這位獨立製片高人最好親近也最飽滿的作品。無論題材或手法皆有著讓人又驚又喜的全新活力,成功把古典小說拍出超越時空背景的共鳴。人生七十才開始,用在這位年逾六十的老導演身上,還真所言不假。
前有半世紀來始終維持一年一部片的伍迪艾倫(甫上映的《咖啡愛情》也略有回春跡象),後有近年在愛情中找到全新靈感的諾亞鮑姆巴赫(可惜《紐約新鮮人》目前看來無緣上院線),夾在兩人中間的惠特史蒂曼雖同樣將關注的眼神放置在犬儒、雅痞、自命不凡又滔滔不絕的都市知青(或隨著導演年華老去成為知識中年)身上,或許其關注的焦點本是小眾中的小眾,或者他的幽默感或節奏稱不上搶眼。
進入 21 世紀,史蒂曼受到的重視遠不如另外兩位,2011 年推出沉潛 13 年後的《愛情學分大作戰》(《蘇珊夫人尋婚計》前一部電影)更蓋不住題材與手法的衰敗僵硬。當年處女作《大市民》( Metropolitan )技驚四座、靠著機鋒處處劇本點出白人中產階級高知識份子( W.A.S.P )傲慢與偏見的火砲,彷彿成為沈浸在往日美好不可自拔的偏執長者。
所幸,或許是出於《愛情學分大作戰》不如預期,又或許意識到自己關心的人事物早已被時代洪流淹沒,史蒂曼乾脆心一橫,選擇珍奧斯汀短篇小說為自己第一部改編電影的題材,徹底擁抱過往的美好。提到珍奧斯汀,多數讀者第一個想到的或許是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但其妙筆底下處處可見養尊處優的權貴階級(以及努力擠身權貴階級的小中產)、得理不饒人的針鋒相對、慧黠睿智的雙關,以及一擊必殺的精妙台詞,與史蒂曼的創作美學簡直是天作之合,把雙方的作品帶上大銀幕少見的高度。
就很多部分來說,《蘇珊夫人尋婚計》皆讓人想起史蒂曼的《大市民》。劇本巧妙地將原著以書信形式呈現的短篇,擴充為一場又一場高來高去的清談,過往對於上流社會嘴臉與階級分佈的捕捉,在此鉅細彌遺地重現。珍奧斯汀的語言幫助史蒂曼加快了自己的韻律感,唇槍舌劍中可以說是字字珠璣、處處機鋒。觀眾已分不清楚哪些是小說家的原始設計,哪些又是史蒂曼的再創作。
考據的服裝、宛若英國莊園劇的剪接和拍攝風格,搭配鋪天蓋地的古典樂,更顯現出優雅禮儀背後機關算盡與情慾交纏的反差感,兩片相隔三百年,卻彷彿來自同一個世界。過往搭配的演員如凱特貝琴薩明顯也十分享受重逢的契機,不僅演活了女主角蘇珊夫人不屈不撓的謊言與小手段,與飾演女兒的莫菲德克拉克也有多場精彩對手戲,再次讓人懷念起這位以《決戰異世界》系列聞名的女星過往所展露的演技潛力。
要說唯一可惜之處,大概是過去在前三部作品裡所流露的人文關懷,以及對筆下角色的憐憫,在《蘇珊夫人尋婚計》裡較為節制抽離。電影過程中笑聲不斷,最後結局也稱得上心滿意足,比起前作來說舒服但更為輕巧。就珍奧斯汀小說來說,這樣的改編忠實呈現了作者在愛情以外世故且犬儒的一面,用最簡單純粹的手法體現奧斯汀作品的精髓,也讓史蒂曼重返創作原點的拿手好戲。本片不時引用聖經作為喜劇核心,經書裡也說「你們若不能回轉為小孩的形象,斷不能進天國」,有這樣一次讓人樂上天的經驗,史蒂曼的創作歷程應是返老還童了吧。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