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期盼的《神鬼認證:傑森包恩》終於上映,麥特戴蒙最近頻頻出現在媒體上宣傳電影,不過在談論這部可預期的賣座鉅片之餘,他還談論了電影產業所面臨的危機,以及過去因片商的故步自封造成製作電影時困難重重的經驗:如今片商對於獨立電影或原創電影已漸漸失去信心,商業大片的重開機及續集只會越來越常見,變成電影影集化。
麥特戴蒙:好萊塢劇本題材正在縮水
麥特戴蒙感嘆:「 1 千萬到 6 千萬的中預算製作已經快要消失了。 2012 年我們要拍《熾愛琴人》的時候,沒人願意投資,可是這部電影明明就有導演史蒂芬索德柏、影帝麥克道格拉斯和我一起參與,結果最後只有 2 千 3 百萬的拍攝資金。如果是 15 年前,會有超過 5 間公司跟你爭取」,「史蒂芬索德柏當時跟我說,如果我們現在是拍《爆料大師》的話,大概也只能上 HBO 了。」
從影二十幾年,麥特戴蒙先後證明了自己在獨立電影及商業大片都能游刃有餘,不過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經驗,讓他對不同預算的電影製作特別有感。他認為現在越來越少大成本製作的「戲劇性電影」,至少對於好萊塢的影業龍頭們而言,他們已經無法放膽冒險,因此市場上只會產出越來越多已知會賣座的系列電影。
年紀輕輕就靠著《心靈捕手》得到奧斯卡最佳劇本,可看出麥特戴蒙非常在乎電影劇本的內涵。他提到,由於 DVD 市場的萎縮,片商的獲利來源減少,只好砍掉其他電影的預算;更重要的是,片商越來越看重全球票房,因此希望電影要有較高的普遍性——也就是取市場的最大公約數,能吸引越多觀眾買票進場越好。這就出現了一種尷尬的情況:故事越來越不特別。
大銀幕的多元性碰到瓶頸,小銀幕倒是百花齊放,麥特戴蒙:「電視作品正在蓬勃發展,那裡有非常多傑出的劇本,正產生比電影還要大的力量。他們在那裡綻放自我,而我們的獨立電影找不到這樣的資源。」
面對同樣現象,名導看法大不同
不過針對一樣的問題,《阿凡達》的導演詹姆士卡麥隆卻有較積極的看法——他認為突破困境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升觀影體驗。《阿凡達》使用 3D 技術創下空前的成功,成為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讓後續的 3D 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過往往無法達到卡麥隆的品質與標準,讓片商漸漸卻步這樣的模式。
然而,因應電視及網路平台的崛起,卡麥隆仍認為要掌握技術,向片商展現更多的企圖心;因為這樣才能凸顯電影的特質,與小銀幕的觀影體驗有所區別。詹姆士卡麥隆:「我覺得電影銀幕可以再大一點, 3D 電影的亮度及動態捕捉的感應範圍也要提升,才能呈現最好的觀影效果。這需要花很多錢,不過只有片商願意投資,才能向觀眾感受到十足的誠意。」
這樣的「解決辦法」,看起來只有名導有機會執行——畢竟這就像個賭注,不一定投注了就能回收,再大的片商也無法讓每部電影都享有如此優渥的資源,也不是每種類型的電影都用得上尖端技術。
卡麥隆接著提到最根本的問題:「盜版依舊是最大的阻礙,不僅重創了電影產業及電影人的尊嚴,也降低了看電影該有的享受」,他繼續說,「若觀眾只從小小的銀幕上看電影,就失去原本應有的觀影及社交體驗。」的確,進電影院跟在自家沙發上看電影的感受完全不同,對於電影人而言,當然希望觀眾都能進場看電影。或許他一再倡導要提升拍攝或播放技術的原因就是:他擔憂觀眾糢糊了電影的邊界。
儘管麥特戴蒙與詹姆士卡麥隆關注的點不一樣,依舊能看出他們對美國電影產業的憂心忡忡。無論是商業大片或獨立製片,都面臨資金不足的窘境或是原創精神的危機,再加上影集及網路串流平台可能會瓜分掉更多市場,如何從上游製作及下游行銷著手改變,是當前電影人面臨的最大課題。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