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和尚》:平舖直敘的傳記散文

0

《我是和尚》榮福寺住持白川密成同名著作。

《我是和尚》的企劃緣起其實非常特別,電影是為了紀念佛教聖地高野山開創 1200 年,而根據榮福寺住持白川密成同名著作所改編,講述曾是一般上班族的白川密成如何從平凡人到決定成為和尚的過程。題材雖然有趣,也有將佛教思維融入一般生活的意圖,盡量讓和尚與寺廟文化顯得親切自然,甚至加入少數趣味切入點,以拉近與大眾間的距離。

但既是傳記電影,它必然面臨現實與虛構間的角力,以及佛教、寺廟、和尚的形象問題。而在這樣的綁手綁腳下,導演真壁幸紀又是第一次執導劇情長片,先天限制加上後天失調,讓整部電影顯得較為青澀,節奏與調性掌握都不是特別理想。整體而言是部比較平淡而普通的作品,沒有犯大錯,但也沒有什麼足以吸引人的亮點。

傳記電影《我是和尚》透過白川密成的生平,試圖拉近佛教與一般人的距離。

散文式劇本 遇上長片經驗不足的導演

根據傳記著作改編電影劇本首先要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把原本可以寫到哪算到哪的人生散文,濃縮、剪裁並賦予戲劇結構,讓整部電影有較為明確的起承轉合,避免成為散文式的流水帳。但若要使真實故事戲劇結構化,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剪裁與更動,如果真實人物和製片方無法讓編導放手去做,電影就很難繳出一定的成績單。

《我是和尚》顯然為了顧及佛教、寺廟與和尚的形象,雖然看得出編導企圖以生活化的情境與不經意的趣味笑點讓觀眾進入狀況,但這些安排仍然在持重的氛圍中變得零散。可能宥於必須接近傳記真實,無法做太多戲劇化的變動,使得劇本看來既鬆散又時間軸不明。即使片長只有 90 分鐘,仍然讓人覺得冗長難耐。

加上導演過去只有短片經驗,在影像上的設計,如首尾相互呼應的整裝、面對世界過程,若在短片長度中才能互相加乘,放在長片中反倒顯得有點太過直白而不必要。而原本就更接近人生分段、連續性不足的劇本,加上沒有長片經驗的導演,使得全片每一段之間的調性更加不穩定,幾乎像是一部部風格、長度不同的短片互相銜接,也讓更多勉強有因果關係的劇本設計,在情緒上難以連結。

平板的角色與理所當然的轉折

而理應撐起全場的伊藤淳史,在外型氣質上既不具有僧侶的慈悲樣貌,演技也無法傳達出在平凡人與和尚身分間的拉扯與改變,讓原本就鬆散的劇本更難以說服人。整部電影的主角成長過程顯得刻意而理所當然,少了水到渠成的感動。除了伊藤淳史所飾演的白川外,其他角色都寫得更加平板不足,未能給人留下太多印象,伊藤淳史又無法撐起角色可能可以達到的厚度,也讓更多情節上的轉捩點,看起來似乎平平淡淡就帶了過去。

除白川密成外,其他角色不易使人印象深刻。

整體而言,《我是和尚》浪費了很多有潛力的題材與元素,以持平到接近平淡的筆調,敘述一些人生片段。若要稍微理解日本的寺廟與和尚文化,也許有些幫助,但若想欣賞主角的心路轉折或一部完整的電影,恐怕就顯得力有未逮。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唸過台大外文、台大台文,都成了逃兵,現為自由寫手,從企劃編劇、影劇評論到採訪紀錄,只要是喜歡的東西無一不能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