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之外,漫威(Marvel)的四道難題(下)

1

承上:票房之外,「漫威」的四道難題(上)
這個漫畫帝國的另外兩道難題是什麼呢?


三、合約困境:SHOW ME THE MONEY

如果不由小勞柏道尼出演,你還想看《鋼鐵人》系列嗎?

如果不由小勞柏道尼出演,你還想看《鋼鐵人》系列嗎?

根據富比士雜誌報導,在2013至2014年間,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總共賺進了七千五百萬美金,成為當今好萊塢收入最高的演員。單單一部《復仇者聯盟》便為小勞勃‧道尼賺進超過五千萬美金!他還順便聯合其他《復仇者聯盟》演員向漫威施壓,為其他夥伴拿到較為合理的片酬(《復仇者聯盟》全球可是破十億美金票房)。但當然,小勞勃‧道尼可以如此強勢,不是沒有原因,自2007年第一次擔任鋼鐵人以來,光三部鋼鐵人電影,小勞勃‧道尼便已為漫威賺進超過二十四億美金!一個人幾乎已等於十間小型獨立製作公司的收入規模了。

隨著《鋼鐵人三》上映,小勞勃‧道尼與漫威簽訂的原始合約,亦正式宣告完結。他在此之後,又另外與漫威協議演出《復仇者聯盟二》與三,可想而知,在算入未來幾年的票房分紅後,他的身價與電影裡所扮演的東尼‧史塔克(Tony Stark)想來不至相去太遠。

有一批神盾局局長好便宜的,只要25萬美金(誤)

有一批神盾局局長好便宜的,只要25萬美金(誤)

一如先前所述,漫威其中一項有名的措施便是賣身契合約。扮演綠巨人浩克(Hulk)與美國隊長廣受好評的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以及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一次簽了六部片,演出神盾局局長的山繆‧傑克森(Samuel L. Jackson)更是一次簽下驚人的九部。在這個過程裡,漫威習慣一向是薪水壓得愈低愈好,合約長度愈長愈好。以山繆‧傑克森為例,這位臺灣觀眾肯定不陌生的萬用演員,在合約談判裡,一度僅收到二十五萬美金這種「超級」開價,於鋼鐵人一飾演羅德上校的泰倫斯‧霍華,甚至因合約談判破裂在鋼鐵人二被唐‧奇鐸(Don Cheadle)替換。組織草創初期,這樣的合約的確為公司帶來很大空間,但今日漫威的全球電影票房,動輒超過六億美金,要如何控制演員合約瞬間顯得無比棘手。尤其在合約到期是否續約更是甜蜜又頭痛的兩難。

一般觀眾對於哪個影星拿了多少薪水,自然不太注意,然而這些角色開始與演員日漸密不可分。在漫畫裡,超級英雄的衣缽從角色A傳承至角色B,並不罕見(單就鋼鐵人來說,漫畫裡的羅德上校就曾短暫擔任過鋼鐵人一角),但比起蝙蝠俠、007詹姆士‧龐德已建立被觀眾接受的換角傳統,多數觀眾仍毫無疑問認同「小勞勃‧道尼就等於鋼鐵人」這個漫威肯定不樂見的恆等式。

這也意味著今日觀眾所熟悉的角色,有一定可能性,將因為特定演員的高價片酬,在未來三至五年內消失於大銀幕前,屆時《復仇者聯盟》五或六究竟是誰領軍?東尼‧史塔克換成某個鮮少見過的電視演員觀眾是否願意買單?演員預算是否會迫使漫威改變其目前的經營模式?相當值得玩味。

四、迪士尼與漫威的磨合

2009年八月,迪士尼宣布以美金四十二億收購漫威公司,為產業投下一枚震撼彈。本來迪士尼的強項即為綜效極大化,可想而知,漫威所帶來的諸多周邊商品、授權、遊樂設施、動畫影集,對擅長經營樂園造夢的母公司是多大商機。而漫威的強檔大片商業模式,也與迪士尼每年量少票房高經營策略不謀而合。

但隨著近期一系列《星際異攻隊》與《螞蟻人》的新聞,迪士尼過去收購皮克斯所帶來的磨合問題再一次浮上檯面。

在過去,皮克斯始終以本身的原創性與故事高標準要求自居,對產出作品有嚴格控管,動畫拍攝過程因「故事說不通」這種理由,整部砍掉重練的亦所在多有(《料理鼠王》找來布萊德‧博德(Brad Bird)救火便為一例)。但迪士尼於2006年收購皮克斯後,原先核心決策成員約翰‧拉薩特(John Lasseter)被拔擢,同時負責母子公司兩個動畫部門,以及迪士尼負責樂園規劃的華特迪士尼幻想工程(Walt Disney Imagineering),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2011年,《汽車總動員二》成為皮克斯第一部口碑毒藥,而迪士尼因應票房而生的一系列皮克斯衍生電影如《飛機總動員》也都表現平平。隨著皮克斯與迪士尼關係日漸緊密,皮克斯是否會失去本身特色,始終是收購以來揮之不去的陰影。

回到漫威。被收購至今五年,漫威的產出品質仍有一定保證(從影評統合網站爛番茄來看,漫威至今每部電影皆獲得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好評,考慮到目前累積已將近十部商業鉅片,算是相當不錯),但近期在報導《螞蟻人》導演艾德格‧萊特離開的相關新聞裡,始終有(帶點陰謀論色彩)說法指出,漫威方面雖一直全力支持萊特,但迪士尼高層對萊特的不滿才是萊特「被」離開的真正原因。(四道難題的第一題裡我們就聊過了);而伴隨萊特離開,漫威原先屬意的、負責夜魔俠影集的製作人德魯‧戈達德(Drew Goddard,電影《詭屋》導演,同時也是《復仇者聯盟》導演暨漫威電影總工程師喬斯‧威登(Joss Whedon)長期創作夥伴),亦於其後數天內,宣布辭去影集相關職位,更帶來各種揣測。

除此之外,隨著《星際異攻隊》票房看好,迪士尼影業對於創造《星際異攻隊》或《復仇者聯盟》系列各別成員的獨立電影展現高度興趣。的確,近年好萊塢的商業模式始終是「團結力量大」的思維,漫威最大競爭對手如DC漫畫,亦傾向先創造合體電影再打散複製成功經驗,這和漫威原本的「先獨立再合體」的邏輯不同。雖說類似新聞不代表內容百分之百可靠,但考慮到皮克斯近年的質變、迪士尼商業至上的經營原則,相關新聞似乎不只是空穴來風,漫威的金字招牌至今雖相對閃亮,但仍讓人不禁對其未來有些擔憂。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生活環繞電影、影集、古典樂與吃喝存在的不務正業上班族。努力做一個假文青,但每每淪為不甚好笑的脫口秀藝人。經營有 P is for Picture 。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