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TT 系列】專訪民視 「四季線上影視 4gTV 」總經理王宗弘/不投資做內容只是死路一條

1

採訪、撰文/畢畢;攝影/劉泳男

民視早在 10 年前看到 OTT 平台趨勢,並在 2015 年 7 月開始提供四季線上影視 4gTV 平台的服務。(圖片翻攝自網路)

OTT 產業興起不僅讓電信業者傷透腦筋,更讓電視頻道業者如臨大敵,內容產業也因數位影音串流服務而超出線性頻道電視疆界,遊戲規則改變之後,傳統電視台到底該如何應戰?或是轉型?作為最本土的電視台,民視是台灣第一家在新科技和新媒體領域率先往前走成立 OTT 平台的傳統電視台,在不大量砸錢投資的操作下,卻紮穩馬步,以技術加包裝新品牌的概念迎戰。

作為「內容業者」延伸的 OTT 服務,民視 2015 年 7 月開始提供四季線上影視 4gTV 平台的服務,訂戶以同一帳號在不同載具(包含手機、平板與電腦等)線上收看 80 個以上直播頻道。並於同年 10 起月提供 VOD (點選收視)服務。跨出這一步,對老字號的民視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

曾參與公視、超視、民視三個台開台的新聞製播系統建置,擁有 IT 學歷背景的民視新媒體事業群副總經理王宗弘(同時也是四季線上影視 4gTV 登記公司鳳梨傳媒總經理)表示,民視其實早在 10 年前就看到新媒體趨勢,10 年後才正式推出 OTT 平台服務,經歷了幾段摸索的過程。

就如大家所知,民視營收數字漂亮,也是業外收入很多的電視台。其中最為大家所知的自有商品開發,是因為觀察到廣告數字逐年下滑(從早期的 80%~90% 到如今約占營收 56% ),電視台既然有廣告時段,不如就賣起自己開發的商品,於是打造收視率非常高的電視劇《娘家》成為品牌,「娘家」豬腳、「娘家」滴雞精,之後益生菌、大紅麴陸續推出,進而延伸出電子商務、導購業務。此外,民視也代理新聞編播系統 iNEWS,技術輸出提供給東森、公視、華視、TVBS 等電視台,如今這些業外收入皆不遜色於本業。

IMG_8127

擁有 IT 背景的王宗弘早在十年前就察覺到新媒體趨勢。(攝/劉泳男)

電視台的內容授權與廣告是收入兩大部分,民視早就預見新媒體發展將改變遊戲規則,10 年前就開拓手機看電視市場,投資飛來訊數位電視接收盒,以數位無線廣播的微波訊號傳送影像,訊號質量只有 6M,可惜未預料到電信產業當時正逢訊號從 2.5G 過度到 3G 的階段,在打不過電信業的情況下只好退場。「後來我為民視新媒體發展定了一個政策,希望公司製播的內容可以在所有的載具上被看到,民視是最早將新聞片段放上 YouTube 的電視台。」王宗弘具有 IT 產業專業背景,不同於電視台以視訊工程人員為技術主宰的思維,他說:「早期新聞台都想要獨家,怕人家看,不想將內容放上網路,但我不這麼認為。」

2008 年成立新媒體事業群後,王宗弘以拆帳方式,把當時民視內容提供給中華電信編播,「後來也與其他家電信公司合作,一直扮演內容供給者的角色,直到自己成立聯網、成立 OTT 平台。」王宗弘指出,兩次跨足數位影音的經驗,更堅定日後要自己經營 OTT 平台的想法。

2014 年開始規劃要推出 OTT 平台,在總經理陳剛信不賠錢的大方向下,當時王宗弘著手兩項準備:一、版權上要重談整理,必須能上到手機、PC、大電視;二:必須優化內部機制,訊號要接到、轉檔、encode(編碼)後傳到電信公司。王宗弘表示,「我們自己買高檔 PC,自己插卡,自己寫軟體、自行開發 encoder (編碼器)訊號轉碼設備,因為國外現成的一組要價 300 多萬。」

螢幕快照 2016-05-18 下午3.39.27

4gTV 特別開闢國會直擊的頻道,做出與其他平台不同的內容。(圖片來源:翻攝自網路)

王宗弘說,OTT 平台的成立要做到幾件事:一、頻道內容供給(民視有自己產製的內容);二、平台(網頁設計、用戶管理、套餐管理、會員權限控管、收費機制等);三、後段代管頻寬媒體播放伺服器,就是支持頻寬的電信公司。

把四季線上影視 4gTV 當成新品牌經營,王宗弘想方設法要做出具有市場區隔性的內容,「商品必須有特殊性才能有競爭力,OTT 需要獨特內容,於是我們做直擊。」王宗弘開始在四季線上影視 4gTV  推出鳳梨直擊、香蕉直擊⋯⋯,直擊立法院問政議事,他補充,「新媒體部門也希望能有自產內容,我們的國會頻道直擊目前的畫質最好,將來甚至考慮擴展到地方議會。」

新舊政府交接期間,人民對於新科立委的問政關注度提升,意外創造出不錯的點閱流量,目前雖由三家電視台輪播 9 個委員會,但四季線上影視 4gTV 平台則同時擁有 9 路訊號全部直播,訊號也提供給 Yahoo!、自由時報網站、沃草! Watchout、公視,說明備好平台,才有資格尋找內容機會。

「首播是四季線上影視 4gTV 日後目標。目前電視台收視率下降,新媒體平台可在播出上增加曝光,創造點閱率,適當時機還可挹注獨特內容⋯⋯這兩種播出平台的黃金交叉遲早會發生。」王宗弘說,在內容規畫上,民視已為 OTT 平台的收視行為預做準備,在總經理陳剛信要求下,連續劇集一定要收在 150 集,也挑戰許多新的題材,如《新兵日記》《我的老師叫小賀》等。另外,民視的收視群年紀比較高,許多人還沒轉到新媒體上,黃金交叉的出現預估可以晚一些。王宗弘表示,如今 OTT 平台已建置完成,且網路不受電視法規限制,可以大方置入廣告商品,會有新的業務收入,民視不擔心這個黃金交叉點的到來。

「 OTT 平台最大的成本在內容,我認為未來應該要投資作內容。」王宗弘強調,民視不做虧錢生意,在這一波 OTT 市場大戰的情況下,他認為有產製節目的電視台才有機會在 OTT 上爭得一席之位。反觀多數電視台播出平台已經弱化,便宜行事大量購買外片,甚少產製節目的結果,等於掉入一個惡性循環,「不投資做節目的電視台就好比一口冷灶,無法下廚或許可說是死路一條。」

民視去年開始大量增加自製節目的質與量,明年搬到林口數位媒體總部後,將有 12 個攝影棚,等於有個最大的內容產製工廠編制,量產自製內容不但可為自己所用,也可外銷 OTT 平台,甚至是其它電視台。

王宗弘最後強調,民視八點檔很紅,新聞收視不錯,是 A 咖,而數位影音平台就是 B 咖,應該 B 咖搭著 A 咖互相呼應,「把 OTT 平台當成電視台附屬的新品牌來經營,給予全新定位,在黃金交叉線出現之前,新媒體永遠做民視的副品牌,就是這樣。」即將滿 20 歲的民視成立 OTT 平台,在不亂投資的大原則下,不見兔子不撒鷹,穩紮穩打從自產內容出發,準備就緒走更長遠的路。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