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計程人生》:不存在的牢籠

0
螢幕快照 2016-05-01 下午1.39.39

《計程人生》拍的雖是德黑蘭庶民,但主角依舊是潘納希。

延續《這不是一部電影》( This Is Not a Film )的手法,利用有限工具與無窮想像力來堅持創作自由,被政府禁止拍片的伊朗名導賈法潘納希,在他的最新作品《計程人生》裡頭,搖身一變當起計程車司機,運用隱藏攝影機與有限空間,拍出庶民百態、政治現實與高壓管制,儼然成為當局所謂「污穢現實」的一面明鏡,拿下獎勵藝術創作與政治宣述的柏林影展最大獎——金熊獎,絕對實至名歸。

《計程人生》雖摘下柏林金熊獎,潘納希卻無緣前往領獎,只能由姪女(左)代為領取。

雖然場景橫跨市區各地,車上乘客三教九流,但《計程人生》的唯一主角依舊是偶爾入鏡的賈法潘納希本人,從手法到訊息皆與潘納希及其處境緊密連結。表面上,電影看似如《朝向靈魂的行進》一般,以固定攝影機捕捉特定空間/旅程內乘客的反應與行為舉止,藉以反射所在的客觀現實,然而無論是雇用身份保密的非專業演員參與演出,亦或明顯經過精心設計的話題,扣除片頭對伊朗市井生活的鮮活描寫,三分之二時間都聚焦在對種種基本權利——言論自由、生命人權、移動遷徙自由——的爭取之上。

甚至片尾一段對拍片準則的討論,看似天真無邪,卻是給了電檢制度一記熱辣辣巴掌,再再顯示潘納希已從早期刻畫伊朗真實生活與當局造成摩擦,進階到種種明示暗示的宣戰;若再加上片中各種監視攝影機、隱藏側錄等拍攝手法,對比當局無孔不入的監控,電影的每個鏡頭幾乎都可視為一段政治宣言,在童言童語中,兵不血刃地對政府作出最嚴厲的控訴。

《計程人生》以「不存在」的攝影機做出暢所欲言的錯覺,甚至讓人物與鏡頭前的觀眾進行互動。

也因為潘納希所處的特殊狀況,仔細探討《計程人生》中的演員表現、攝影美學或製作水平便無太大意義。即便如此,潘納希在規劃鏡頭與空間利用上,仍明顯下過一番功夫,時而加強觀眾那份窺探的緊繃感,時而呈現演員最自然不做作的瞬間,時而利用理論上「不存在」的攝影機做出暢所欲言的錯覺,甚至在少數關鍵時刻,與鏡頭直接進行互動,以達到在有限資源裡創造出廣大現實的目的。

另外,對比《這不是一部電影》,即使潘納希本人充滿憤怒不平之聲,《計程人生》反而更顯從容自在,一份略帶苦澀的黑色幽默貫穿全片,令人莞爾或捧腹大笑,而充滿諷刺意味的最後十分鐘更可說是神來一筆,無論構思或拍攝皆可感受到導演擋不住的旺盛創作力。

螢幕快照 2016-05-01 下午1.39.29

希望本片能讓民主自由的花朵,在德黑蘭綻放。

被禁止拍片後,潘納希曾發表聲明,宣稱「什麼都阻止不了我拍片。當被逼到角落,我反而與自己私密的內心產生連結,即使有各種侷限,對創作的需求反而更加強烈。」《計程人生》再次證明,即使現實面臨牢獄之災與各種有形與無形的枷鎖,但想像力和創造力沒有任何牢籠可以囚禁,本片雖展現人生百態,但終究自由才是唯一的依歸。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生活環繞電影、影集、古典樂與吃喝存在的不務正業上班族。努力做一個假文青,但每每淪為不甚好笑的脫口秀藝人。經營有 P is for Picture 。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