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和改變有關,改變主角的通常是生命中某個重大事件或時刻,但是在「夥伴情」類型電影中,促成主角改變的是另一個「人」(或生物)。
「夥伴情」有五種分類:首先是《靈犬萊西》( Lassie )、《神犬也瘋狂》( Air Bud )和《黑神駒》( The Black Stallion )這類「寵物情」電影;再來是《電子情書》( You‘ve Got Mail )和《當哈利碰上莎莉》( When Harry Met Sally… ) 這類「浪漫情」電影;「同事情」的代表則有《致命武器》( Lethal Weapon )和《尖峰時刻》( Rush Hour );而《鐵達尼號》《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則屬於「史詩情」,故事中的兩位主角因為無可抗拒的重大事件而相知相惜。最後,「禁忌情」除《斷背山》之外,迪士尼動畫電影《美女與野獸》也算。以上故事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其中一位主角的生活,因另一位主角而改變。
乍看之下,「夥伴情」的涵蓋範圍非常廣,分類不易,不過只要掌握三個基本元素就可以進行判斷:
- 不完美的主角
- 與主角互補的夥伴
- 阻礙
以《致命武器》來說,丹尼‧葛洛佛( Danny Glover )是那位「不完美的主角」。為什麼?雖然我們一般都覺得梅爾‧吉勃遜比較搶戲,但這部片主要講的是丹尼‧葛洛佛的轉變。記得電影一開始,他泡在浴缸裡,為了自己花白的頭髮和即將面臨退休而感到鬱悶,人到中壯年的無力感籠罩著他。他需要幫助, 但不管是親愛的妻子、家人或是工作都無法幫上忙。
所以他需要梅爾‧吉勃遜的協助。
快速回想一下丹尼‧葛洛佛泡在浴缸裡的畫面,你對「夥伴情」的主角就會有點概念了。湯姆‧克魯斯在《雨人》( Rain Man )中飾演時髦酷帥的法拉利車商,但是他的生命並不完整;同樣的,在《鐵達尼號》裡,凱特‧ 溫絲蕾被困在母親和未婚夫身邊,對人生不抱任何希望。
比利‧ 克里斯托( Billy Crystal )在《當哈利碰上莎莉》裡也有類似的問題,他不瞭解自己遊戲人間的態度是造成問題的主因,必須在梅格‧萊恩( Meg Ryan )的幫助下,才能回歸真實的自我。這幾位主角在故事中的經歷都非常精采,觀眾看了也會興致勃勃地轉述給朋友聽,但這並不是電影的重點。電影所要傳達的是主角的生命因為另一個人而完整,如果沒有另一個人的協助,主角只有「死路」一條。這一 點才是真正吸引我們的地方,也是「夥伴情」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與主角互補的夥伴通常獨一無二,甚至特立獨行,從《育嬰奇譚》的凱瑟琳‧ 赫本( Katharine Hepburn )、《雨人》的達斯汀‧霍夫曼、《致命武器》的梅爾‧ 吉勃遜,到黑神駒和靈犬萊西,這些角色就像是催化劑,幫助主角轉變。
這些擔任催化劑的角色本身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例如《雨人》中的達斯汀‧ 霍夫曼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一直到電影結束都沒有轉變。然而,這不表示夥伴不 需要協助或是不需要改變,如果主角和夥伴都有所成長,我們會稱這樣的電影為「雙主角制」,編劇在「布局」時得花心思交代兩位主角的背景與困境。以《貼身情人》為例,珊卓‧布拉克飾演一名反對資本主義的聰明律師,休‧葛蘭則飾演一名富有的房地產開發商,休‧葛蘭打算針對某個社區進行大型改建計畫,珊卓‧布拉克則站在完全相反的立場,希望能阻止計畫發生。如果他們想在一起,就必須相互妥協才有可能攜手走下去。
假如我們深入探討「夥伴情」電影(特別是浪漫愛情喜劇),會發現故事中 一定有個讓主角無法向前邁進的「阻礙」,而且通常都又瞎又蠢。像是在看《絕配冤家》( How to Lose a Guy in 10 Days )的時候,我們常常忍不住想對男主角大吼大叫:「你既然愛女主角,就趕快把打賭的事告訴她!」不過,為了創造戲劇效果,編劇不能太快讓男女主角修成正果,一定要想辦法從中作梗,例如讓他們分隔兩地、信念不同或是搭上一艘緩緩下沉的郵輪。諷刺的是,「阻礙」往往會讓兩人關係更加緊密。
「阻礙」也可能來自外人的介入,主角得先跟不適合的舊情人分手,才能投 入真愛的懷抱,《小報妙冤家》( His Girl Friday )、《 BJ 單身日記》和《美麗蹺家人》( Sweet Home Alabama )都是講述這類三角戀的電影。 另外也有讓兩對情侶或夫妻重新洗牌的四角戀電影,像是《愛不再回來》( We Don’t Live Here Anymore )、《偷情》( Closer )或是比較輕鬆幽默的《當哈利碰上莎莉》。 不過絕大多數的「夥伴情」還是只有一位「與主角互補的夥伴」。
「夥伴情」故事的重點在於兩位夥伴之間的衝突,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彼此互相需要。在寫劇本的時候,請讓他們「從頭開始」培養感情,如果你一開始就讓他們彼此看對眼,故事實在很難寫下去。就算你和觀眾一樣對這兩位夥伴的遭遇感同身受,也請盡可能加深他們之間的差異,過程中的衝突愈多愈好。
這邊告訴大家一個小祕密:在大部分的愛情片中,女主角會遠早在男主角之前知道對方是自己的真愛,所以男主角相較之下需要更多的成長,多數浪漫愛情喜劇也都是這樣安排。凱薩琳‧赫本在《育嬰奇譚》一開始,就知道卡萊‧葛倫是她的真命天子,但是他們在後續的情節中一直無法有所進展,直到卡萊‧葛倫開竅為止。你能想到的情況皆是如此,各位紳士們,多數時候需要做出改變的正是我們!
如何判斷你的劇本是否屬於「夥伴情」類型?
如果想寫個「生命因他人而完整」的劇本,不管裡面牽扯到幾個角色,都可以先檢驗看看有沒有以下元素:
- 「不完美的主角」:主角在生理、心理或是道德上有所欠缺,他需要夥伴相助。
- 「與主角互補的夥伴」:讓主角的生命能變得完整,或是擁有主角所需要的 特質(在三角戀和四角戀類型的故事中比較常見)。
- 「阻礙」:包括誤解、觀念差異、重大歷史事件、社會壓力等等。
本文節錄自《先讓英雄救貓咪 2:好萊塢賣座電影劇本大解密》,雲夢千里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