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惡人》篇幅宏大而敘事精巧,扣除巡迴放映、70 厘米放映,以及導演本身愛者恆愛、恨者恆恨的鮮明個性等話題,此部電影應是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成名至今,最自溺卻也最成熟的作品,在回味過往創作歷程同時,試圖發掘關於歷史與仇恨等重量級議題,創新(且容易親近的)表述方式。至於成功與否,端視於觀眾對導演種種怪癖轟炸的耐受力。
就實際執行來說,比起盡情挑戰並翻轉歷史的《惡棍特工》或《決殺令》,《八惡人》在結構上更接近昆汀(相對被低估)的冷門作品:《不死殺陣》——以些許強烈的暴力,包裝鋪天蓋地的角色對話,片長更將近三分之二侷限在單一場景;比起傳統西部史詩或動作片,舞台劇色彩要來得更明顯(有點像是《惡棍特工》中段的酒吧場景前後多加一個半小時)。但比起主要還是以青春絮語和通俗文化拼貼為主的《不死殺陣》,《八惡人》的對白則用於突顯彼此之間陰暗、歧視或輕蔑的一面,進而呈現出一個破碎、衝突不斷且虛偽的整體(曰之美國),野心不可謂不大。
只是在訊息傳達或意義探討的同時,昆汀最著迷的主題依舊是其筆下個性鮮明的角色,以及由他們口中流瀉出來的名言金句。也因此,角色一方面呈現出彼此價值觀的衝突,一方面又努力呈現出自己最「酷」的樣貌或腔調,兩者加總起來,讓場景某些時候顯得漫無邊際,對話裡頭的靈光一閃在巨大的前後對白中被淹沒;讓人再次懷念起,已逝剪接師莎莉孟克(Sally Menke)過往對這位鬼才的約束力量。
不過,即便片中洞見與廢話的比例約為 20 比 80 ,當擁有這樣一群長年合作的老朋友,加上其他生來便是要演出昆汀電影的新面孔,《八惡人》就算只是一群演員坐著談天說笑也還是值回票價。常備班底山繆傑克森,這次終於獲得當主角的機會,多年默契讓他講起昆汀台詞氣勢十足又獨樹一格,一段以簡單用詞描繪雪山酷刑的獨白,是對觀眾想像力最惡毒奸詐的挑釁。飾演逃犯的珍妮佛傑森李感覺玩得相當過癮,比起其他角色,她沒有太多意識型態上的宣述,單純把女逃犯粗鄙狡猾的自得其樂演得淋漓盡致,與過往形象大相逕庭的表現,儼然已預約今年的小金人。外型特殊、近年靠著與名導合作殺出一條血路的華頓哥金斯,則是個人心中在《八惡人》表現最被低估的一位,華頓把過往在《火線警探》裡亦正亦邪的嘴砲界一哥角色,完整移植到昆汀電影裡,卻絲毫無違和感,各種衝突個性的結合,讓他成為全片心路歷程最完整也最難以捉摸的一位。
其他有些發揮空間不大——如首次合作的德米安畢齊、《追殺比爾》裡合作愉快的麥可麥德森、短暫於《決殺令》出現的布魯斯鄧恩——有些就是在演自己(寇特羅素算演出狂野但有原則的惡棍三十幾年了),《霸道橫行》多年後終於聚首的提姆羅斯,則感覺像是參加了克里斯多夫華茲模仿秀,無論外型或說話方式都讓人相當混淆,但不管怎樣,整體是毫無敗筆,在 70 釐米拍攝的超廣角鏡頭裡,充滿了比真實更真實的虛構魅力。
終究說來,《八惡人》就是一部水準之上的昆汀塔倫提諾電影,不會改變任何人對這位年逾 50 ,個性仍是老頑童的名導看法——對喜歡昆汀的影迷來說,依舊相當愉快——唯一出乎預料的驚喜,大概是這次昆汀終於請到顏尼歐莫利克奈幫他專門寫了原創配樂。或許昆汀有試圖要處理或探討嚴肅議題,但他的吸引力向來在於突如其來、爽度爆表的血漿噴射,和對通俗元素的反芻與重新排列組合,以及只有昆汀才寫得出來的長篇謬論。就這角度來說,《八惡人》裡頭多的是廢話,只是謝天謝地,依舊是大銀幕上少有的昆汀牌悅耳廢話。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