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po
2015 坎城影展競賽片入圍片單日前公佈了。其中有幾個重點:
1. 女神級影后伊莎貝雨蓓新作《Louder than Bombs》
2. 義大利本土及法國導演大放異彩。包括《絕美之城》導演新作《Youth》、Valérie Donzelli根據楚浮劇本拍成的《Marguerite et Julien》等
3. 也有星光熠熠的商業片如凱特布蘭琪主演的《Carol》。
但最吸引台灣觀眾目光的大概是以下三席亞洲電影吧:侯孝賢的武俠新作《聶隱娘》、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以及是枝裕和的《海街diary》
對認識台灣新電影、中國第五代導演,或自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以降的日本散文式電影的影迷們來說,能同時看到這三位亞洲導演一起角逐金棕櫚獎,想必是又驚又喜吧。畢竟眾所皆知,侯孝賢從不諱言自己對小津安二郎的尊敬,而前年才在坎城以《天注定》拿下最佳劇本的賈樟柯,和承襲小津風格的日籍導演是枝裕和,也雙雙視侯導為電影的啓蒙。那麼,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把 2015 的坎城,也看做一場師徒的傳承與對決呢?
是枝裕和近年在日本、亞洲、西方世界都大放異彩,已晉升為當代重量級導演。他畢業於早稻田文學系,畢業後參與大量的紀錄片工作,逐漸發展出拍攝劇情片的企圖心,並完成了第一部劇情長片《幻之光》。這部以小說家宮本輝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探討生命存在的價值及死亡議題,大量的長鏡頭加上陳明章的配樂,充滿小津及侯導的影子。此後是枝裕和進一步發展他對「生與死」的關心,我們可以看到他往後的每部片,幾乎都在探討社會/家庭/離別/生死等命題。
是枝裕和自己說:「當真實與虛構互相衝撞時,人的情感就像火花般飛舞起來。而藉由重新演繹自身回憶,死者得以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並且加以肯定或接受,因此在這裡,回顧過去不再是負面的或者多餘的累贅。」以東京地下鐵事件(奧姆真理教所發動的沙林毒氣攻擊)作為發想的《Distance》(台灣未上映),以及帶點奇幻手法拍攝的《下一站,天國》,以死亡與記憶勾畫社會議題,此主題直至《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發揮得淋漓盡致,所揭露之日本社會問題震撼無數觀影人。
然而從近期的《橫山家之味》、《奇蹟》和《我的意外爸爸》可以發現他逐漸轉型。不論是《橫山家之味》中母女準備食物的畫面、最後母子並肩走下山坡時光影的流動;還是在《奇蹟》當中,祖孫倆一起吃著傳統的「輕羹」,看著火山噴發的日常;或者是《我的意外爸爸》裡,福山雅治承受不住巨大壓力而無法抑制奪眶而出的淚水,都隱隱透出一種早年拉扯的情感逐漸緩慢安靜下來、卻又溫暖流動的氣氛。
是枝裕和片子中常有模糊、疏離的「父之身影」,早年訪問中他提及早逝的父親原是在台灣高雄出生,多年來他持續拍攝父親的角色與背影,在影像與真實之間追尋,一直沒有答案,卻在侯孝賢《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及《悲情城市》 中找到安頓。而此次他入圍 2015 坎城影展競賽片的《海街diary》,也可說是他尋父之旅的延長,改編自同名漫畫,以鐮倉為舞台,描寫父親去世後同父異母四姐妹重拾親情的過程,「不能原諒父母的長女」、「希望姊姊幸福的次女」、「對父親印象模糊的三女」以及「懷抱原罪感的小女」,父親的拋棄與死亡對他們造成不同的印記。是枝裕和將如何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溫暖、成熟卻又不掩無常的故事裡?而同是以家庭故事引導生命追尋的片子,侯導帶來的則是暌違八年的作品,首度嘗試的武俠動作片《聶隱娘》。這一場另類的「師徒」對決, 怎能不叫人期盼呢?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