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一篇文章探討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的電影藝術,無疑是癡人說夢,坦白說筆者個人也不認為自己有寫這篇文章的資格。只是如果安德森仍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或是未能與馬丁史柯西斯或楚浮等名字相提並論,則文章還是有撰寫的必要。若能拋磚引玉,因自己的不足引出更優秀更深入的討論,無疑也是美事一樁。
每部作品皆是當代神作、三大影展榮譽加身肯定,既有反映人性的角色,也有收放自如的拍攝技術,保羅湯瑪斯安德森毫無疑問是當代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也是筆者個人最鍾愛且最崇拜的導演。創作題材包含 A 片產業的《不羈夜》、二戰創傷與科學教的《世紀教主》與倫敦時裝設計的《霓裳魅影》;劇中角色有邊緣人的《性本惡》,也有商業鉅子的《黑金企業》。安德森無論手法或題材之全面,當今幾乎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左右。接續上文的創作歷程,本篇討論其在創作上的風格與作品。
創作風格與作品選
「我曾看著勞勃阿特曼拍攝一場戲,他臉上掛著大大的笑容。於此同時,整場戲越拉越長越拉越長,演員開始偏離劇本,表現越來越好。他轉向我,對我說,這樣(拍攝)就對了——良好的崩解(Good Disintegration)。」
——大衛湯普森,《阿特曼論阿特曼》,引述自安德森
要討論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的創作風格與作品選,有兩件事情必須先強調:一,安德森本身是名影癡,幾乎無時無刻在稱讚或膜拜他人的電影,他的偶像是馬丁史柯西斯與勞勃阿特曼,最推崇的導演是曾經拍過《沉默的羔羊》的強納森戴米;二,安德森的創作至今沒有一以貫之的命題,要在裡頭找到一條貫穿的軸線,要不是穿鑿附會,要不是枝微末節。
當然,有些主題還是會頻繁出現。對於父親形象的認同與追尋,如《賭國驚爆》裡席尼收留並指導約翰、《不羈夜》裡的慈祥製作人、《心靈角落》中的父子重聚、《黑金企業》中普蘭攸和兒子間又愛又恨的關係、《世紀教主》佛列迪與教主的角力等等。對於孤獨的刻劃,則反映在遠景中微小的角色、空蕩蕩的構圖、安靜的聲音設計上等,這些都是安德森作品中頻繁出現的成份。
但比起許多具有高度整體性的導演,如技法上有擅長推軌或快速追鏡的馬丁史柯西斯、不斷強迫置中的魏斯安德森;主題上有中產知識份子、爺孫戀或罪與罰之於伍迪艾倫,家庭與責任之於詹姆士葛雷,角色大過劇情發展的大堆頭故事之於勞勃阿特曼等……相較之下,很難具體指出安德森創作的延續軸線。
真的說起,安德森最像的是強納森戴米,拍攝上高度直覺,在題材上隨心所欲,而且會因應需求而不斷改變。有時要發展出獨一無二的主觀鏡頭(Subjective Camera)、有時要採用逗瑪風拍攝、有時要將演唱會轉換為電影。另外,身為自己的專屬編劇,安德森或許不以精妙的故事設計見長,但應該沒人能否認其刻劃獨特角色的功力、以及透過行為呈現角色思考方式的邏輯。這也讓他的拍攝方式因為角色而有更明顯的改變,也應納入對他導演表現的評價考量。
安德森的創作時期/風格/作品大概可分成三個階段:從《賭國驚爆》到《心靈角落》,是急欲證明自己的年輕氣盛期;《戀愛雞尾酒》的中間過渡期;從《黑金企業》到最近的《霓裳魅影》,則是以不斷變換、角色心理狀態為第一優先的成熟期。而對於個別觀眾來說,由於每部電影幾乎都有其捍衛者,也都有排名第一的理由,時期應是最方便劃分安德森作品的方式。
從《賭國驚爆》開始,安德森便確立了自己「是演員的導演」與「角色大過劇情發展」的特質。他擅於在電影裡發掘出演員深沉甚至不為人知的一面,創造出乍看之下彷彿背後有重重謎團、卻又有著豐富內心世界的人物。過去不以演技聞名的湯姆克魯斯、亞當山德勒、馬克華柏格等都在他的指導下,交出了可能是生涯最好的表演,更讓葛妮絲派特洛與約翰.C.萊利這樣的情侶組合成為一件很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若說《不羈夜》和《心靈角落》的大堆頭充斥著阿特曼電影的影子,安德森對於構圖與攝影機移動的方式,則是百分之百看得出是來自史柯西斯的影響。《心靈角落》無止盡的快速追鏡則讓人眼花撩亂,《不羈夜》的開場甚至可視為向《四海好傢伙》中夜總會鏡頭直接致敬的重現。純就完成度與技術和人物的相輔相成而言,筆者個人認為《不羈夜》技高一籌,但裡頭模仿的色彩也相對明顯。
上面的敘述讓《戀愛雞尾酒》顯然難以歸類於前後期,更像是兩者之間的過渡之作,也可能是筆者個人最鍾愛的安德森電影。在此,雖然明顯推軌或追焦的類似畫面還是頻繁出現(一段男主角在工廠與姐姐的爭執,便突顯出他在試著用既有工具創造出新的風格),但安德森已開始放下執著,故事明顯私密且格局小許多,也是安德森唯一真正稱得上是甜美夢幻的作品。
在這裡,配樂已經成為安德森推動敘事的工具、而非只是襯托氣氛的輔助;鏡頭也明顯開始節制(雖然需要時如男主角奔跑的部分仍是華麗大器),構圖則頻繁出現強納森戴米的主觀鏡頭,底片色溫的效果加上光線也讓他的電影更顯得獨特。說到這裡,安德森在 2001 年與現任妻子開始交往,兩人的愛情是否對《戀愛雞尾酒》帶來直接顯著的影響,相當值得玩味。
而在《黑金企業》,安德森終於成就了阿特曼口中所謂「好的崩解」(Good Disintegration)。身為阿特曼粉絲、信徒兼助手的安德森曾參與他最後一部作品《大家來我家》的製作,實際輔佐大師拍攝。從《黑》片中可看出安德森開始將即興大量融入故事之中,消去電影裡頭刻意求工的成份,專注在挖掘出設計以外、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狀態。換言之,預期中設計與狀態的崩解消融。此時的安德森也更加大膽,除了《性本惡》難得重回大堆頭電影格局,也滿是阿特曼版本《漫長的告別》的身影。他開始除去大師的身影、專注在研究複雜、破碎、充滿瑕疵的角色(Character Study)身上——如兩次與丹尼爾戴路易斯的合作,以及《世紀教主》的瓦昆菲尼克斯皆然。
主觀鏡頭因應類似風格而成為安德森一大利器,過往的手持穩定攝影至此也有了全新運用,不再是呈現環境的鏡子,而是反射角色心理狀態與緊繃感的工具。《世紀教主》兩位主角間互相拉扯與吸引的關係,在《黑金企業》創造出油井爆炸的緊繃感,乃至《霓裳魅影》舞會上那充滿欲望與挫折的視線。個人特別喜歡《世紀教主》那隨時要炸裂的緊繃情緒,完美反映了角色裂解的心理狀態,電影也彷彿在掙扎著試圖發明一種新的節奏和語言;但《黑金企業》訴說的故事更為完整大器,第一次觀看的震撼讓人永生難忘;《性本惡》藏在煙霧瀰漫之下的憤怒和無助透過特寫,牢牢釘在觀眾眼前;《霓裳魅影》則刻意隱晦也刻意曲折到讓人難以摸透。
他的每部電影皆值得一看再看,筆者唯一能給的建議大概是,把握每一個機會,去看其電影的大銀幕放映——特別是膠卷放映(在此必須感謝幾年前的金馬奇幻影展,願意在院線撤檔的情況下,在大銀幕播出《性本惡》)。安德森是當代對於底片拍攝最有想法、也最擅長運用其優勢的人,筆者有幸見證《霓裳魅影》在 70 釐米底片所實驗出的效果(雖然很遺憾不是《世紀教主》就是)。若能在大銀幕看見安德森電影,無論多大的代價,相信都是值得的。
此外,安德森多年來固定與幾位音樂家合作,也累積了不少 MV 作品,這些敘事性稱不上強,卻展現安德森捕捉樂手個人特質、再用影像反映出來的能力。其中各種光線和鏡頭運用,也讓懷念安德森早年作品的觀眾多少有些慰藉,如近期為 HAIM 拍攝的《Little of Your Love》MV,便讓人容易進入無限重複觀看的迴圈。音樂裡無憂無慮的快樂及畫面上愉悅的舞蹈,展現他較為平易近人的一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JYWgb6dQM。
最後,如果有讀者想知道他唯一一部音樂電影《JUNUN》的評價,可參考舊文《愛 Movie請上 MUBI:串流大戰的藝術新勢力》,在此便不多加以贅述。一言以蔽之:如果你覺得安德森有可能會交出並非出類拔萃的電影,那何必把這篇文章讀完?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