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爸媽不在家》在金馬大放異彩的最佳新導演陳哲藝,在下一部長片升格監製,邀集中國導演忻鈺坤、新加坡導演陳世杰和泰國導演希瓦洛恭斯昆合作三段式電影《再見,在也不見》,由陳柏霖飾演的三位不同角色「陳先生」貫穿其間。相較於已以《心迷宮》(原名《殯棺》)廣受矚目的忻鈺坤;新加坡新銳導演陳世杰先前只有短片作品,曾參展威尼斯、新加坡電影節的短片獎項;而泰國的希瓦洛恭斯昆( Sivaroj Kongsakul )則與忻鈺坤相類,此前有一部電影長片,是名符其實的新銳導演。
作為監製,陳哲藝最大的挑戰不只在於如何選出三位有潛力的新銳導演,也在於他要如何讓來自不同國籍、吸收不同電影養分的新導演統攝在統一風格中,並以故事的內在呼應性,讓整部電影不至於顯得只是三部短片的集合。這是個大膽也可惜的嘗試,看得出陳哲藝的跨國合作很想讓新加坡電影走出去,但新加坡的陳世杰幾乎可說是整部電影最大的敗筆,它破壞了第一段與第三段做出的漂亮呼應,在節奏、情懷、導戲上也都表現得力有未逮,拖累了整部電影。整體而言,這是次有意思的嘗試,但成果頂多只能說差強人意,讓人特別懷念起當年《三更》打造出的整體性。
以「再見」作為母題的三段故事 唯有「湖畔」略微逸出框架
身為監製亦參與編劇的陳哲藝,在控管三段故事內在邏輯上,顯然做足了努力。雖然陳柏霖飾演的「陳先生」在三段中是各自獨立的角色,但在故事架構上都是重新「再見」了一個過去情感糾結的人,進而重訪一段過去難以釋懷的情結。
但相較於第一段〈背影〉處理主角與父親的重逢同時也面臨自己要不要成為父親的抉擇,第三段〈再見〉主角與老師重逢同時自己也成為別人的教授,第二段缺了這點對照,讓它顯得跟另外兩片較有距離,不過它倒是唯一一段真的傳達出「在也不見」或「再也不見」決絕之意的故事,只可惜故事沒說好、演員用不好,又與另兩段較不相類,使它幾乎成為全片敗筆。敗筆在新加坡籍的陳世杰,似乎也說明了陳哲藝選他不是純粹因為看到才華或潛力,而是為了提拔新加坡電影人才。
由陳哲藝掌舵的三段故事框架展現出的企圖心,其實就像他自己所說的,沒有商業和藝術的截然二分,事實上是能夠做到兼具商業、藝術之長。而他選擇的忻鈺坤和希瓦洛恭斯昆也都是有辦法做到這點的新銳導演,因此相得益彰。反倒是明顯和陳哲藝同樣受到台灣新電影一定影響的新加坡導演陳世杰,在掌握調性時顯得過於壓抑而平淡,在執導風格上也和其他兩段有明顯扞格。
執導上三位導演各有側重偏好 卻沒能一起成功
雖然故事框架相類,但個別處理親情、同志友情、愛情的三位導演各有其偏好主題,如同《心迷宮》般,忻鈺坤此次再處理了父子間複雜的依賴與叛逆關係;長期在台灣發展的陳世杰明顯受到台灣電影多方面的影響,拍了一個像《共犯》又像《溺境》的青春友情故事;而希瓦洛恭斯昆也延續首部長片的愛情主題,挑戰師生戀的禁忌。
忻鈺坤明顯擅長親情多過於愛情或都會職場,因此在《背影》中,陳柏霖只要是在當「兒子」角色時都表現得合情合理且出色,但在飾演男友或高階主管的時候,相對就非常勉強,但因全段主軸仍是在父子情結,這些毛邊還可以略微忽視。
陳世杰的〈湖畔〉從片名就讓人聯想到同志電影《湖畔春光》,內容是真的結合了「很台」的兩個題材:壓抑曖昧的同志情誼,以及青春戲水溺水的錯綜記憶。不過片中只有長大的楊祐寧算演出正常,其他人的演出一概不太理想,也讓調性本來就比較緩慢的這段更讓人出戲,浪費了故事裡最出彩的「真的是去見過往好友最後一面」的設計。
希瓦洛恭斯昆在掌握愛情上的精準,倒是來到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程度,不但陳柏霖和蔣雯麗在此火花十足,對於年輕女配角萍的拿捏也很恰如其分。這段的陳柏霖同時把魅力教授和當年年幼學生的角色詮釋得很好,繳出了三段中最漂亮的成績單,也明顯看出希瓦洛恭斯昆是三位導演中最會用演員的一個,又有平衡商業藝術的實力,應是全片的最大驚喜!
整體而言,作為想讓新加坡電影走出去的企圖,陳哲藝確實卯足了勁,在挑選導演與故事上也顯得頗有慧心,講述的完全是世界共通( universal )的故事,展現出他行銷世界的企圖心。唯獨缺乏人才讓新加坡段顯得左支右絀,終究讓《再見,在也不見》是個惜敗的嘗試,倘若這段由陳哲藝自己執導,應該能明顯提升全片價值。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